APP下载

智慧德育 把“说教”赶出课堂

2016-05-14董文清

新课程·中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堂纪律隐私权家长

董文清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都希望自己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教育能深入人心,达到理想的效果。可是现实情况却常常事与愿违,学生的态度时常令人失望,要么左耳进、右耳出,不屑一顾;要么七嘴八舌一通质疑,让人难以预料、应接不暇。

比如,在讲八年级个人隐私权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请大家谈谈生活中都有哪些侵犯个人隐私权的现象。”本来以为他们会泛泛而谈,举一些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之类的普遍的例子,没想到学生反应很激烈,纷纷把矛头指向了老师和

家长。

“老师,每当同学给我打电话时,我妈总是在另一个房间里用分机偷听。”

“我妈总是翻我书包,我最反感了。”

“老师上课没收我们的纸条,还非要打开看看里面的内容。”

“上次有人给我发短信,老师没收了我的手机,还看了短信的内容呢。”

“我把日记锁在抽屉里,我妈居然偷偷配了把钥匙打开偷看了,真是防不胜防。”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诉说着自己的“遭遇”,课堂纪律也乱了。听着他们的控诉,我很气愤,于是我马上制止了他们的议论,然后苦口婆心地展开了说教:“你们都这么大了,凡事不能只为自己着想,要学会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多替他人想想。老师家长之所以会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了你们好吗,他们整天为了你们辛辛苦苦,操心费神,你们不应该多理解他们一些吗?”听我这么一说,学生全都默不作声了,可是课堂上接下来的时间,他们也都无精打采,显然,刚才的说法并不令他们满意。

课后我对这个教学片段进行了反思,显然这是一个有价值的“生成”,是对我的教学机智的一次考验,可惜我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虽然道理上都明白,但是实际操作起来效果常会不理想。而这样的简单说教又能在多大程度上震撼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心甘情愿地将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情感呢?

认真地反思之后,在另一个班我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当我提出那个问题之后,果然不出所料,预想的混乱场面又出现了,这次我是有备而来,所以耐心多了。于是,我干脆放手让他们讨论,几分钟之后,学生的兴奋劲儿过去了,“苦水”也倒得差不多了,班里渐渐静下来,他们看我一直不出声,不知道我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都安静下来看着我。看来,有的时候维持课堂纪律也很简单,只要多几分耐心的等待就可以了。看到时机成熟了,我说:“家长和老师的做法的确侵犯了大家的隐私权,我们有权加以制止。真没想到,大家的维权意识都这么强,这一点值得表扬。”听到我这么说,他们都很惊讶,不好意思地笑起来。我也笑笑继续说:“既然大家觉得老师和家长的做法欠妥当,那么你们认为他们怎样做才好呢?”可能没想到我会把“皮球”踢还给他们,一时间被我问得哑口无言。我静静地等待着,过了一会儿,几个有思想、反应快的学生举起手来。

学生1:“其实,老师和家长的出发点都是好的,这一点事后我们也能理解,作为老师和家长想要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想法和行为,也是为了更好地帮助和教育我们,只是不一定非要用侵犯我们隐私权的做法来了解我们吧?还有其他很多的合法的,更能令我们接受的方式可以采用啊,比如定期抽出时间和我们坐下来像朋友一样谈谈。”

学生2:“对啊,也可以给我们写信,发电子邮件或者发短信啊,这样就更像朋友了。”

学生3:“如果他们肯牺牲一点儿自己的隐私就更好了。比如,给我们讲讲他们年轻时的一些经历和想法,我们自然愿意拿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感受来交换。”

谁说学生不懂事了,看他们说得多好,于是我顺势点拨:“大家的想法真的很好,可是我们老师和家长不一定了解呀,所以沟通是理解的桥梁。既然你们那么渴望平等,那么就不要一味等着老师和家长来找你谈心。成人的世界纷乱复杂,忙忙碌碌,有时候考虑问题就不会那么细致周到了,所以你们时常主动地提醒我们一下好吗?”

我看到很多学生脸上绽开了真诚的笑容,得到了认同和鼓舞,我更加有信心,继续往下说:“保护隐私权固然重要,可是也不能因此就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谁都不信任,内心的想法跟谁都不说。老师和家长都是成年人,和同龄的朋友相比,可以给你们提供更多经验和指导,这一点你们承认吧!”

“承认——”学生异口同声。

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原来用不着我的长篇大论,大费周章,那样反而徒劳无功,只要“四两拨千斤”地使点巧劲儿,问题自然就可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得到解决。

可见,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不能一味空洞说教,它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一次成功的思想教育不是教师灌输给学生,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创设的一些情境,学生从中自己感悟到的;或者是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理性的思辨学生自己认识到的。而要实现这一点,需要教师具有教学机智和教学智慧。教师要想拥有这种智慧,必须不断学习、实践、探索、创新,在这一过程中,使自己的教学功力日益深厚,日臻完善。

参考文献:

杜树忠.论德育走向[J].教学研究,2012(2).

编辑 杨国蓉

猜你喜欢

课堂纪律隐私权家长
快把动物放进冰箱
纳税人隐私权的确立、限制与保护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妈妈,请把隐私权还给我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基于课堂纪律管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研究
家长请吃药Ⅱ
论患者隐私权保护
课堂纪律应具有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