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琅琅的读书声充满课堂

2016-05-14梁素香

新课程·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精神境界学生

梁素香

摘 要:从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公开课、优质课竞赛中,我真正感受到课堂发生的变化,琅琅的读书声,热闹的讨论声,极具个性的表演与形式多样的作品展示等代替了传统的教学。让琅琅的读书声充满课堂,让学生在吟咏诵读中自主地去感受精妙的语言,体味优美的意境,自由地与作者对话交流,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

关键词:琅琅;学生;精神境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指出:使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因此,在阅读目标中强调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阅读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是提高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打开小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作为一名教师,我希望学生热爱我们的母语,这样一来一切源于阅读。那么,朗读有什么作用呢?

一、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朗读不但应该是在所有的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须臾或缺少的,是听、说、读、写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而且是语感最初形成的基本手段。因此,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重视通过朗读进行语感训练和培养,去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学生的语感,从而拓展、充实、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无疑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散文。文章主要生动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反映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全文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感。情趣盎然,插图精美,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获得阅读的乐趣和美的熏陶,是一篇培养学生观察、朗读、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好教材。夕阳是学生平日里都能见到的自然景象,低年级的学生好胜好奇、喜欢表演、乐于表现自己,针对这些特点,课上指导学生阅读时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趣味阅读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只有让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这样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才是有效的。学生才愿意主动积累知识,在一次又一次的积累中,增加自己的阅历,巩固自己的基础。

二、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古代典籍既无标点,也不分段,读书的人先要把它断句,然后才可能把握其意,不反复诵读直到理解怎么行?我在讲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山雨》《圆明园的毁灭》《西湖的“绿”》等课文时,便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让他们交流自己读后的感触,给了学生广阔的理解空间,对学生全面感知作品很有帮助,也避免了教师的“一言堂”对学生思维的束缚。

长时间的训练,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每节课的初读课文中,为了让每个学生有机会练习,通常都是开火车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后进行品评,还记得在读《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品评的学生的发言都很精彩,有的说:“这一组前三名同学xyz读得很流利,把感觉读出来了,可到x声音小了,把之前的感觉丢了。”有的说:“虽然y读错了一个字,但是跟他自己比,进步很大,希望能再接再厉。”也有的说:“我觉得z是把课文读透了,所以声音处理得很到位,肯定是预习的充分。”看来,很多学生已经能将朗读与理解课文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朗读有助于体会学生的思想情感

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都渗透在语言文字中,学生要在朗读中让自己的心来与文本进行零距离接触,与作者倾心地对话,达到“文我合一”。如,教学《夕阳真美》,当让学生感受夕阳的“动态美”时,我的过渡句是:傍晚的时候,爷爷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快要落山的太阳,真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一刻也闲不住!不信,小朋友们读一读课文的2~4段内容,看看,夕阳的位置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个时候的太阳,红扑扑的小脸蛋,真有点像一位(害羞的小姑娘)出示,谁来当回夕阳,读一读这句话。

(师出示三句话: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太阳慢慢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太阳的脸变得更红了,它轻轻地走向西山的背后。)引领学生去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引领他们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更为学生深入感悟,体会情感扬起风帆。

让琅琅的读书声充满课堂,很多孩子的确是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落落大方,举止文雅,充满自信、阳光。请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吧!让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吧!让学生在吟咏诵读中自主地去感受精妙的语言,体味优美的意境,自由地与作者对话交流……所以,教师一定要舍得时间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认认真真地思考,从而把学生对文本的认识、感受、领悟都统一在自己的个体标准答案下,真正做到有感情地朗读,使学生终身受用。

参考文献:

刘国正.叶圣陶教育文集(第5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精神境界学生
话说企业家精神境界
快把我哥带走
推己及人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