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

2016-05-14路玉桢

新课程·中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产生原因学困生

路玉桢

摘 要:在新课程要求下,学困生的转化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从数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来分析初中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探索出转化数学学困生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产生原因;转化方法和策略

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正确,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困难,缺少解决办法的学生。这些学生人数较多,占班级人数的三分之一,正是有这一部分学困生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数学课堂效率。因而,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来分析学困生产生的原因,探讨转化他们的方法和策略。

一、初中数学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1.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困生基础比较差,成绩落后。他们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积极参加课堂各项活动,作业也不按时完成,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久而久之,就成为“学困生”。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初中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没有形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学习习惯,缺乏学习主动性,对学过的知识不及时总结。

3.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差

学困生逻辑思维发展缓慢,在试卷答题中表现出因果关系混乱,缺少细节推理。

4.学习成绩差

学困生对于基础性的数学知识都不能很好地掌握,在考卷中基础分都拿不到一半。中等偏上的题目就更难得分,因此,数学成绩差。

二、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1.家庭因素

我们发现学困生的家庭背景普遍存在下列现象:一是外出务工的家长比较多,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二是监管孩子的家长多为老人,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辅导;三是没有新的教育理念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教育辅导收效甚微。例如,有的家长对孩子经常训斥辱骂,使孩子对父母心生畏惧,缺乏感情交流。他们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经常孤独无助,缺少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和动力,久而久之,学习中的问题越来越多,学习成绩越来越差。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

2.学校因素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的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首先,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特别是对“优秀生”吃“偏食”,不重视不关心“学困生”;其次,课堂教学方式、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明显,对于学困生而言,更是缺乏吸引力。另外,一些教师忽视学困生心理、生理特点,常常采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训斥和体罚他们,更加挫伤学困生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使他们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还有些学困生,不被同学尊重,不被老师重视,从而失去上进心而妄自菲薄,进而自暴自弃。

3.社会因素

随着信息时代和网络的发展,中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外界很大的干扰。特别是那些学困生,他们自制能力差,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不好,对学习失去兴趣,部分学困生为躲避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整日沉迷于虚拟世界而不能自拔。他们不思进取,甚至破罐子破摔,给学校、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

三、转化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方法

1.家校联合,关心关爱学困生

农村大多数家长思想守旧、愚昧,还存有一定的消极思想。尤其是学困生的家长,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因而教师要经常与学困生家长沟通,有条件的也可以进行家访。了解这些学困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就如何教育孩子进行交流,指导家长以正确的方式方法关心关爱孩子的成长,为孩子的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教育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提高教学艺术,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困生对学习有兴趣,数学成绩肯定可以提上去。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困生的兴趣,加强与学困生的互动交流。例如,在学习同类项概念时,我采用“找同类项朋友”的游戏方法加强兴趣教学。又如,在讲七年级“平移”这节课时,学生认为画图比较困难,而运用多媒体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样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激发了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3.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教师要根据学困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布置层次不同的教学任务,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对教学结果有不同层次的预期。例如,对于基础差,知识上有断层的学困生,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考查基础知识的习题让他们训练,在反复地训练中夯实基础,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思路,激励他们积极上进,取得更好的成绩。

4.及时适时鼓励学困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由于学困生基础差,成绩靠后,得不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尊重,有时还会受到同学们的歧视,所以,学困生往往带有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对于这些缺乏自信心的学困生,教师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努力寻找他们的“优缺点”和“闪光点”,哪怕他们有一点进步,都要及时、适时地鼓励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总之,转化数学学困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非一朝一夕之功,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处处以关心爱护学困生为目的,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从而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使学困生的数学成绩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08.

[2]熊川武,江玲.理解教育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04.

[3][美]奥姆罗德.教育心理学[M].彭运石,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

编辑 王团兰

猜你喜欢

产生原因学困生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浅析企业劳资纠纷产生原因及化解对策
陪读现象产生原因及其利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