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渗透法制教育,培育新时期高素质公民

2016-05-14靳文美

新课程·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法制教育有效措施初中英语

靳文美

摘 要:中共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全面贯彻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部署了我省的“十三五”规划,规划中指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结合当前“依法治国”的全面落实。众所周知,法制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法制教育的落实对预防青少年犯罪、加深法制意识有着极大的意义。因此,在学科中加强法制教育渗透既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初中英语;法制教育;有效措施

初中英语教育由于它的学科性限制,不宜将法制观念生搬硬套到学科中去,这样容易使学生难以接受,不能很好地起到法制知识的传播,同时也会影响英语学科的教学成果。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渗透呢?

一、英语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基本原则

1.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应当有一定的针对性

教师在备课英语课时,要将法制教育的内容适当地穿插在教案中,并且开展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法制教育效果。教师要在教材中寻找合适的法制教育结合点,合理地、有针对性地穿插在授课中。同时,英语教学组也应定期开展统一的部署规划活动,阶段性地教授法制知识。

2.在开展学科教育的同时遵循一 初中英语教育由于它的学科性限制,不宜将法制观念生搬硬套到学科中去,这样容易使学生难以接受,不能很好地起到法制知识的传播,同时也会影响英语学科的教学成果。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法制教育渗透呢?

一、英语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基本原则

1.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应当有一定的针对性

教师在备课英语课时,要将法制教育的内容适当地穿插在教案中,并且开展有计划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更好的法制教育效果。教师要在教材中寻找合适的法制教育结合点,合理地、有针对性地穿插在授课中。同时,英语教学组也应定期开展统一的部署规划活动,阶段性地教授法制知识。

2.在开展学科教育的同时遵循一定的有机性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清楚地知道,开展有效的学科教育必须要切中学科要点。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时候,切忌生搬硬套,一定要将法制教育与原学科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自成一体。积极寻找英语教育与法治精神的结合点,开展学科间的有效结合。

3.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法治精神,应当遵循一定的选择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我们在任何学科的教授中都会遵循“因材施教”的规则,即依据学生的年龄及理解能力合理布局授课的难度及密度。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法治精神,同样要求教师考虑学生的年龄及理解能力合理穿插法律知识并进行精神引导。应当剔除超过初中阶段学生理解能力的内容,保留适合学生理解力的内容,因材施教。

4.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法治精神,课堂要具备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虑到初中孩子的理解能力,法制知识和精神观念如果照本宣科就容易使学生觉得无聊或听不懂。教师应当将法治精神与学生的趣味结合,激发学生对法治精神的关注度和学习热情。

二、英语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有效措施

1.善于利用英语教材,丰富法治精神教育内容

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课本的编排是极为科学的。课本内容与顺序应尽可能地覆盖学生生活及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并且配以漂亮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描述。例如,在七年级第4单元“Dont eat in class ”中,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内容从道德方面延伸到法律层次。以“dont”这一表示禁止的单词积极引导学生联想周围生活中的各项事务。同时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让他们明白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为”的部分有一部分是道德约束,而其他的部分则是法律约束,不能碰触法律红线,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识。

2.充分结合初中生的生活,增强学生对法治精神的同理心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对生活的观察。初中生由于尚未过多地接触社会生活,对生活的认知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家庭。法律同样源自于生活,所以,英语教师在英语授课中可以将法治精神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法治精神教育。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科书第8单元“It must belong to Carla”中,“belong to”是表示物品所属关系的短语,在这时英语授课者在强调“belong to”所属意义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模拟情景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一定遇到过捡拾他人物品并归还的实例,运用这个事例引导学生基于物品所属展开思考,不归还的道德后果和法律后果,从而使学生更加生动具体地学习到法制知识,使法治精神渗透于无形。

3.将情感融入英语课堂教学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让学生体会到授课的感情,是学生是否充分理解课堂知识的关键。教师应当注意不要机械、形式化地把法制教育生硬地穿插于教材中。教师应充分感受法治精神,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将法治精神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其要求之一就是要培养剧本充分法律意识的公民。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所以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因此,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师都应充分意识到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并且义务地将法律意识、法治精神融入本学科的教育中去。作为初中英语教育教师,我们应以身作则,在学科教学中将法治精神全面地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去,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法律意识培养,成为未来祖国具备高素质法制素养的公民。

参考文献:

王琴.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J].读与写,2015(15).

·编辑 温雪莲定的有机性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清楚地知道,开展有效的学科教育必须要切中学科要点。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时候,切忌生搬硬套,一定要将法制教育与原学科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自成一体。积极寻找英语教育与法治精神的结合点,开展学科间的有效结合。

3.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法治精神,应当遵循一定的选择性

对于初中生来说,我们在任何学科的教授中都会遵循“因材施教”的规则,即依据学生的年龄及理解能力合理布局授课的难度及密度。在英语课堂中渗透法治精神,同样要求教师考虑学生的年龄及理解能力合理穿插法律知识并进行精神引导。应当剔除超过初中阶段学生理解能力的内容,保留适合学生理解力的内容,因材施教。

4.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法治精神,课堂要具备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虑到初中孩子的理解能力,法制知识和精神观念如果照本宣科就容易使学生觉得无聊或听不懂。教师应当将法治精神与学生的趣味结合,激发学生对法治精神的关注度和学习热情。

二、英语课堂渗透法制教育的有效措施

1.善于利用英语教材,丰富法治精神教育内容

在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课本的编排是极为科学的。课本内容与顺序应尽可能地覆盖学生生活及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并且配以漂亮的图片和详细的文字描述。例如,在七年级第4单元“Dont eat in class ”中,教师可以结合本单元的内容从道德方面延伸到法律层次。以“dont”这一表示禁止的单词积极引导学生联想周围生活中的各项事务。同时树立学生的规则意识,让他们明白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中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为”的部分有一部分是道德约束,而其他的部分则是法律约束,不能碰触法律红线,引导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律意识。

2.充分结合初中生的生活,增强学生对法治精神的同理心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对生活的观察。初中生由于尚未过多地接触社会生活,对生活的认知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家庭。法律同样源自于生活,所以,英语教师在英语授课中可以将法治精神融入学生日常生活的情境中去,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法治精神教育。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英语教科书第8单元“It must belong to Carla”中,“belong to”是表示物品所属关系的短语,在这时英语授课者在强调“belong to”所属意义的同时,要引导学生进入一定的模拟情景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一定遇到过捡拾他人物品并归还的实例,运用这个事例引导学生基于物品所属展开思考,不归还的道德后果和法律后果,从而使学生更加生动具体地学习到法制知识,使法治精神渗透于无形。

3.将情感融入英语课堂教学

对于教师来说,是否让学生体会到授课的感情,是学生是否充分理解课堂知识的关键。教师应当注意不要机械、形式化地把法制教育生硬地穿插于教材中。教师应充分感受法治精神,认识到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将法治精神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依法治国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其要求之一就是要培养剧本充分法律意识的公民。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所以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刻不容缓。因此,无论哪个学科的教师都应充分意识到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并且义务地将法律意识、法治精神融入本学科的教育中去。作为初中英语教育教师,我们应以身作则,在学科教学中将法治精神全面地渗透到学科教育中去,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法律意识培养,成为未来祖国具备高素质法制素养的公民。

参考文献:

王琴.浅谈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方法[J].读与写,2015(15).

猜你喜欢

法制教育有效措施初中英语
船舶涂装工艺技术改造中的环保技术研究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