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学法指导 培养良好习惯

2016-05-14杜建平

新课程·中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三味书屋习惯文本

杜建平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授之以鱼”,教师只要把教材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这种教学方法明显落伍了。孔子所说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就是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将是不懂得如何学习的人。”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授人鱼,供一餐之用;授人渔,则享用不尽。”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不但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他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进行学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个极其深广的问题。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加强自学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于个人教育来说,离开自我教育是不可思议的。”这就是说,自主学习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策略,对其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

1.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敢于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在文本中做一次深呼吸,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做一次穿行,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探索文本那迷人的风采。每当学生有发表意见的冲动或者产生新颖思想时,教师都应该及时加以引导,肯定他们闪光的地方,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构建民主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创设合适的情境,为自主学习搭建奋飞的平台

对于有些距离现代较远或者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的文章,教师如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创设恰当的情境,便可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奋飞的平台。在学生自主阅读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介绍有关文章背景,创设情境,为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创造条件。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给学生一把打开文本的钥匙,从而激发思维,情感共鸣,能够在文本阅读中“闲庭信步”。

3.规定任务,给予指导,给自主学习以动力

自主学习的难点就在于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和设计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确立学习目标的能力。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让学生对题目进行质疑的方法。譬如莫怀戚的《散步》,就可以让学生对题目进行质疑,很自然地就引出了学习的任务:为什么散步,怎样散步,结果如何,《散步》体现了作家怎样的情感?通过对文本题目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深处。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明确了任务,有了奋斗的方向,学生就能提高学习效率,就更有信心地自学。

二、加强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笔者认为,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要着重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对一篇文章来说,要学习、理解、巩固它,需要经过“初读、研读、品读”三个过程。

1.初读

初读,着重于扫清文字障碍,把文章读准确,读准字音,不读错字。让学生在自主尝试的前提下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思考,文章叙写了什么事情?阐述了什么观点?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思路是怎样的?初读后,引导学生就课文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内容可以是对文本中人物的评价,作家在文本中体现的情感,文本的写作特色等。在学生初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笔者引导学生:(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2)比较百草园之乐和三味书屋之乐的异同。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对文本内容有个整体了解。

2.研读

研读,就是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语言进行分析、综合,抓住文章重点、难点,让学生通过文本细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分析文章,体会作家的情感。在研读的过程中,采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等多种对话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探究,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在学生研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部分时,我们引导学生:(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语句;(2)文中还写到作者的老师,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你喜欢他吗?(3)作者在三味书屋中有没有趣事,分别是哪些趣事?(4)从文中看来,作者觉得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是快乐的还是痛苦的?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我探究,徜徉在文本的花海里,读在其中,得在其中,乐在其中。

3.品读

品读,是积累领悟,在朗读中仔细地品味和鉴赏,文章中最精彩生动的段落和最成功的写作方法是什么?读完后,你有哪些感受和收获?在对《马说》进行品读时,我们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和领悟作者所表达的各种思想感情。(2)找出最能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3)怎样才能读出这些句子所表露的思想情感?在形式多样、声情并茂的朗读声中,作者对伯乐和千里马的赞扬、对埋没千里马才能的统治者的鄙视和愤懑,对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惋惜和不平的思想感情深深感染了学生。学生的感情一步一步地升华,从而培养了学生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情操。“初读、研读、品读”,这种学习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理念,它强调尊重学生的理解、张扬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指导学生积累,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的名言告诉我们在语文学习中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对积累的认识,指导学生积累的方法,养成积累的习惯。

1.要重视课内积累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规律性的知识、方法加以收集整理。如对阅读说明文的方法(说明的对象以及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阅读议论文的方法(议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议论语言),都可以作为知识积累。

2.要勤读课外书籍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学好语文,光靠读几册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从中获取丰富的精神养料。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勤奋读书,珍惜时间,抓紧分分秒秒,像欧阳修那样利用“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像郑板桥那样利用“舟中、马上、被底”的零星时间读书背诵,像鲁迅把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和学习上那样,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位热爱书籍的书痴。我们希望能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润泽学生的心灵,丰厚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让阅读永远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

3.要勤做读书笔记

写读书笔记可以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凡是在学问上有成就的人(如:列宁、鲁迅、钱钟书等)都有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因此,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要引导他们通过摘抄、摘录、做读书卡片、写读后感等方法做好读书笔记。

4.要勤于朗读背诵

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苏轼也说过:“腹有诗书气自豪。”可见,朗读、背诵是传统的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也是积累语言,培养语感的重要途径,要扎实提高语文素质,非要养成朗读背诵的习惯不可。要求学生在背诵时应下苦功夫,尤其是背诵古典诗词、名家名作。

四、加强质疑指导,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明朝科学家陈宪章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

1.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在教学中,教师要遵循民主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教师不仅要经常表扬发言积极的学生,努力构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还应遵循延迟判断原则,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要立即判断对错,要鼓励学生向老师质疑,向文本质疑,在质疑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质疑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产生问题,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指导质疑方法,培养质疑能力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除了学生不敢质疑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不会质疑。因此,教师应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提高质疑的能力。在课堂上,我经常要求学生根据文体进行质疑,如议论文,大体上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质疑:(1)文章是针对什么现象发表议论的?(2)文章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3)文章运用了哪些论据论证中心论点?(4)文章的论点是什么?(5)文章采用了什么结构形式?另外还可以从文章题目、文本的关键词和重点句等质疑。这样就能训练学生的质疑能力,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以读促写,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习惯

特级教师于漪在《语文教学谈艺录》中,对阅读与写作的辩证关系做过非常精辟的论述,她提出的“取法乎上,以读促写”的观点,很值得我们借鉴。美国的约翰·卢保克在《读书的乐趣》中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面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广泛地阅读。同时,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或写读书笔记,或给课文续写,或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独到理解。如学习了魏巍的《我的老师》,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学习通过几件事写一个人物、有详有略的写法,写《我最敬爱的人》《我忘不了的人》这类题目。学习了《松树的风格》,可以学习作家的选材立意,联想到坚持不懈、滴水穿石或团结一致,涓流成海的品格,可指导学生写另一篇《水的风格》。学习了《皇帝的新装》,对它进行续写,可写《游行大典之后》。读和写一旦沟通联系,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学习,加强语文学法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得好:“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背景材料的提供者,交流环境的创设者,对话教学的引导者,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倾听者,学生游戏的伙伴和可信任的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曾莉芳.重视学法指导 培养学习能力[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6).

猜你喜欢

三味书屋习惯文本
三味书屋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题再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