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说初级中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和对策

2016-05-14南文博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8期
关键词:初级中学德育教育现状

南文博

【摘 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国际研讨会上,各国专家一致认为:“应该把道德教育置于突出地位,不然,二十一世纪人们面临的将是一个可怕的道德环境,而道德的沦丧又会加剧政治经济等问题的恶化。”

【关键词】初级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对策

一直以来,我国对学校学生的道德教育有过忽视,道德教育严重缺失,现阶段加强恩情道德教育的严重缺失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但是作为道德教育与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阵地学校,虽然初级中学也开设着《思想品德》课程,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不良影响以及社会环境文化的不良影响,造成学校德育教育的效果不佳。

1.造成学校和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

1.1德育教育的浅浮与盲从:家庭德育教育的随意、轻视和溺爱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就懂事了”,“就这么一两个孩子,疼爱都来不及,谁还去过分呢?”“我的孩子我是掌握的,没有过大的差错!”其实是一种自私下的愚昧;学校的德育教育受到“成绩第一、分数第一和享乐第一”的影响,避重就轻,忽视《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教学与研究,同时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认为只要学习好、成绩高、能够在一些竞赛或者升学考试中获得名次,思想品德差不是多么大的问题,导致对德育教育的轻视或者不够重视;社会环境中的很多人见到学习成绩高的孩子只是夸奖,以“一美遮百丑”的心理对一些孩子的不道德“视而不见”。

1.2德育教育的简略与单一:德育教育的认识不足,不从实际出发,习惯性地把中学生德育教育理想化、虚幻化和简单化,长期以来对于德育教育的陈旧教育方法、强调教育的单一方面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适应和健康发展,没有德育教育的内容和目的,把良好的教育时间浪费在让学生在“真善美”的体验之中,或者依靠运用险恶的环境使学生自己体验、反省和自责。

1.3德育教育的环境与条件:家庭、学校和社会三大环境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道德不良的人物和事件,比如:家庭父母语言的淫秽和行为不雅、学校教师品质的低下和社会影响、社会生存环境中的不孝敬父母的传播和书籍影视录像以及接触人物的故意引诱等等,都是影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极度下降的首要因素。

1.4德育教育的责任与义务:当人们把学校想象成为“世外桃源”和“育人乐园”的时候,忽视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条件的“不完善”和“不成熟”,也造成学校教育“苦口婆心”以后的“劳而无功”,反过来家庭和社会“异口同声”地把所有的责任都归到学校和教师的头上,不知道学校不是万能的、教师不是圣神的、孩子不是天才的,很多时候还有人大言不惭——“只有不会教育的教师,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那些说这种话的干部和农民们不也想想:“只有不会种粮食的农民,没有不长粮食的土地”,那么,农民们为什么还会为了低保和补助上访呢?如果说“只有难干的工作,没有不会干工作的干部”,那么中国共产党创立天下难道没有遇到任何困难、轻而易举成功了吗?好的条件是每个人共同创造的家园、美的环境是每个人联合维护的结果,人人都会推卸责任,都要推卸责任,那么,教育失败的责任应该谁来承担?

2.转变学生与社会德育教育的策略

曾经的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说过:“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的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针对中学学生德育教育的不良现状,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补救已经缺失,从最为实际出发,具有能使青少年成长的被教育者可以接受的、教育者可以操作的教育基础纲领。

2.1追求循序渐进的德育教育:追求德育教育的目标“应该是生命内在的要求,而不应该是游离生命以外的什么东西。”道德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具体的、科学的和循序渐进的,要从青少年开始抓起,建立行之有效的德育教育体现和机构。

2.1.1信赖与诚实:不欺骗、比偷窃,坚持真理、报效社会和家庭;

2.1.2尊重与平和:尊重和宽容别人、举止文雅、语言文明、用心平气和的方式处理愤怒和争执;

2.1.3责任与公平:干好本职工作、自控自律、谨慎可靠,坦率办事、不存偏见、不推诿过失、倾听他人的意见;

2.1.4关怀与公德:善良、热情、宽恕、助人为乐,合作、参与、友谊、和睦相处、遵纪守法、尊敬师长、保护环境。

2.2改变喜闻乐见的教育模式:德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是鲜活的个体,由于长期忽视以及无视青少年鲜活生命的生动性、丰富性和好动性,忽视甚至无视青少年对生命的独特体验、个性发挥和成长规律,忽视并且无视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方法和生活方式,使用了生搬硬套的方式方法进行教条主义的灌输;

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和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阶段,生活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改变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冲破传统的育人方式,树立现代教育新思想、新方法、新理念;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主体意识,把学生看成是自身学习和自主发展的“实体”,把教育活动看成是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的引导和规范,把主体根据信息传递给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实现道德教育的完善与成功。

2.3优化教书育人的教育环境:重视优化教书育人环境,建立家庭、社会和学校三大体系的全覆盖良好的教育资源环境。

3.完善法制与教育德育的体系

完善国家的德育教育的法律法规制定和合理正确的实施,促进德育教育均衡有效的发展,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高效。

3.1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多年来,国家关心、关注和关怀青少年成长,制定了很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教育和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起到了重大作用。由于很多学校和教育环境的不良现象长期存在,对于法律法规的漠视、轻视和不重视,造成一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和思想任性而误入歧途;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留给青少年(下一代)造成终身遗憾的前提,在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的同时贻误了一代人才的健康成长。

3.2基层教育规范的实施:有人说过:“环境造就人环境改变人”,同样“环境伤害人环境毁灭人”,改变基层基础教育环境势在必行,那么基层教育环境就是各个地方的中小学,因此加强基层德育教育育人环境的净化,是促进德育教育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如何改变基层基础教育环境,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学生守则》、《中学生道德行为规范》、《中学生思想品德标准》等等都是约束、改变和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良药”,并且教育主管部门也应该把学生的德育教育作为每一所学校工作的责任来引起高度重视。

3.3家庭社会习惯的实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社会阅历和思想行为直接影响着儿女的思想道德,“上梁不正下梁歪”说的就是父母对儿女的思想影响,“多大的涝巴出多大的鳖”说的是中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和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优劣,“少年强则国家强”说的是青少年在建设国家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初级中学德育教育现状
基于GIS的凤阳县初级中学布局分析研究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