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煤科工:在创新文化浸润下崛起

2016-05-14方奕

企业文明 2016年8期
关键词:煤炭科技人才

方奕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创新始终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对“创新”划时代意义的高度概括。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文化传承之根、企业生存之道。而创新文化,就是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激发企业生命活力、支撑企业激流勇进的核心竞争源,是一切创新的内生动能与坚实根基。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煤科”)是2008年由中煤国际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两支煤炭国家队组建而成的中央企业,开创了科研设计转制企业强强联合的大格局。经过这些年的磨合与成长,中国煤科已由单纯科研设计类企业升级为科工贸一体化、产学研一条龙、拥有涵盖煤炭全专业领域科技创新体系的高科技企业集团,成为了我国煤炭行业大型综合性创新基地,以及煤炭行业唯一能够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工程服务商和装备供应商。

实施战略重组后的中国煤科,在中央企业中规模不算大,但短短几年内人均创利税和年复合增长在中央科研设计类企业中已跃居前位,创造了重组央企快速转型发展的奇迹,这是靠企业上下团结一心、坚持不懈地走出了一条科技汇聚能量、创新驱动发展、安全高效绿色的改革之路。而究其深层原因,是创新文化为中国煤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历史孕育基因

——创新文化底蕴深厚

创新是科技型企业的命脉,也是中国煤科的主要经济增长点,更是原两院一脉相承的文化积淀。中国煤科作为一家“老单位、新企业”,原两院都是我国煤炭工业的领头羊,具有悠久的历史与辉煌的业绩。回首60余年的企业发展历程,特别是转企改制以来,紧紧依托雄厚的科研优势及创新驱动,将成果市场化与科技产业化有机结合,依靠完善的创新体系、优秀的创新成果、快速的转化速度和根植于多年科研积淀的创新文化,做强了产业,做精了实业,做大了市场,探索出了一条转制科研院所成功崛起之路,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毋庸置疑,创新文化就是孕育在这深厚历史与改革过程中的优秀基因,并伴随中国煤科的发展渗透到企业运转前行的每一个环节中。

创新文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须有章法,得有主次。而创新文化理念的构建乃此章法中的首要任务。中国煤科成立伊始,便确立了企业使命“引领煤炭科技,推动行业进步,提升企业价值,创造绿色未来”,企业愿景“成为世界一流的煤炭科技产业集团”,核心理念“人才强企、绿色发展、创新超越”。这都是经过认真梳理、基于原两院文化特质和历史承继而提出的。其中,高度重视创新,是原两院最鲜明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国煤科一以贯之的文化精髓,更是对科技型企业文化核心最精准的把脉。

作为煤炭行业科研设计的翘楚,中国煤科始终肩负着推动煤炭行业科技进步的重任,充分发挥转制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才、品牌等优势,以观念创新推动企业转型,以制度创新激发内在活力,以经营创新拓宽发展道路,以科技创新提升核心实力,以管理创新调动员工热情,为煤炭产业升级、安全生产、绿色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而最关键的驱动力,则非科技创新莫属。中国煤科积极打造设计与工程总包、煤机装备、安全技术与装备、示范工程、节能环保与新能源五大产业板块,优化创新要素,实现协同创新,承担国家级行业重大科研项目及矿用产品、设备的标准化升级改造,在煤炭诸多领域研发重大装备和关键技术,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奠定了基础。

作为深化改革的最强动力,科技创新始终发挥着驱动中国煤科发展的龙头作用。以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激情超越、争创一流为内涵的创新文化,也一直是企业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中国煤科坚持培育以推动企业持续创新为价值导向的创新文化,树立并增强全员创新意识,通过对企业精神的宣传,强化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不断营造创新文化氛围。中国煤科一系列骄人成绩的获得,都是中国煤科人对企业核心理念的生动诠释,尤其是创新文化日益深入人心发挥实效的成果。正是创新文化鼓舞着一代代中国煤科人奋勇迈进,创新超越。

建立体制机制——创新文化生根发芽

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依靠硬实力支撑。创新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就是在塑造文化理念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创新体制機制,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文化氛围,为培育创新文化松土施肥,筑牢根基。中国煤科通过健全科技管理、项目实施、成果转化、资产运作、产学研用结合等创新机制,搭建运转顺畅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高效的科技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试错、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在政策框架内大胆尝试,探索能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创造性的良好机制,为创新文化积蓄沃土,使之生根发芽。

中国煤科打造创新平台,夯实一流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建成了企业三级科技创新体系和一批世界领先的煤炭开发利用实验室,树立了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权威地位和品牌形象。加大科研投入,确保经费到位保障实施效果: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十二五”实现科技投入71亿元,获国家拨款经费28.8亿元,科研项目总数2 035项。建设科技产业,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力度:遵循研发一批、积累一批、转化一批的科技创新宗旨,依托产业基地建设,形成超300亿元/年科技产业规模及“研发-制造-服务”产业化体系,科技成果转化率达80%。创新商业模式,不断提升企业服务行业能力:创建了利用先进技术装备改造中小煤矿的“彬县模式”,先进技术装备集成试验与示范应用的“王坡煤矿模式”,以及合同能源管理、融资租赁等新模式。产学研用联合,实现科技创新战略多赢:与大型煤企联合承担国家和行业重大课题研究,与煤企和高校联合共建创新平台,与地方政府和煤企战略合作,达到资源优势共享。重组重大资产,积极实施优化产业结构布局:跟踪国企改革最新政策,将科技产业和资本市场有机结合,调整产业结构以应对严峻的煤炭经济形势。推动转型升级,不断拓宽企业创新发展维度:以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层次向高端转型,产业结构向节能环保转型,产业维度向国际化转型。推动管理创新,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制修订科研管理制度,动态管理科研项目,严把立项实施关、结题验收关和经费审计关,开发科技管理信息平台畅通联络。

中国煤科立足自身优势,围绕平台建设、经费投入、模式创新、转型升级等方面,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打造科技创新体系,成为了行业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重要孵化基地及煤炭工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这一切,都为深化创新文化播下了生机勃勃的种子,为之在企业生根发芽提供了有力保障。正是在体制机制建设的过程中,创新文化得以不断丰盈和传播,成为中国煤科跨越发展的巨大推力。

科技持续领航

——创新文化开花结果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中国煤科肩负国家使命与央企重责,坚持科技领航,坚守创新文化,努力打造“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的“双引擎”,解决了一系列行业共性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为推动行业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创新文化不断开花结果。

中国煤科迄今共取得7 000余项自主创新成果,创造了200多个世界先进和国内领先成果,知识产权总量突飞猛进。特别是“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关键技术及装备”荣获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打破了煤炭行业十年无一等奖的僵局。“十二五”以来承担了70%以上的国家级行业重大科研项目,获2 422项专利,申请、授权专利数年增长率超过30%,在同类型同规模央企中名列前茅;制修订的国家、行业标准占行业总数85%;研制了200多项新装备新产品,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以上的就超过100个。

中国煤科通过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科技重大项目的实施,取得科技成果398项,有效推动了煤炭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高效利用,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创造了软岩立井冻结深度950米和反井钻机直径5米且深度500米的2项世界记录;首次研发了煤矿综采成套装备智能系统,创建了“有人巡视、无人操作”的智能化无人采煤工作面;攻克了20米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开采世界性技术难题,采煤工作面年产超过千万吨;创造了月进尺3 080米的世界煤巷掘进新纪录;井下千米定向钻机钻孔深度达1 881米,刷新了世界记录;新一代水煤浆技术、高效煤粉锅炉等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技术也日臻完善,为企业注入新动力,也为彻底改变我国煤矿建设和安全生产的落后面貌提供了科技支撑。

在取得丰硕科技成果的同时,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改革任务,中国煤科稳增长、推改革、调结构、促转型,科技先发优势突显,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整体实力持续壮大。2012年以来煤炭行业出现“断崖式”下滑,但中国煤科在创新文化的激励下,紧紧依靠科技创新,经济运行迈上新台阶。2013年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净资产创新高,2014年实现逆势飞扬,2015年取得稳步发展。“十二五”资产总额增长56%,净资产增长113.3%,国有资产总量年均增长率15.1%,资产质量优良,发展后劲十足。而这一切都源于科技创新质与量齐增的良好态势,创新文化不断迎来百花齐放与累累硕果,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坚持人才强企:创新文化传承发展

“功以才成,業由才广。”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探索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优势,多渠道打造人才成长空间,对于中国煤科传承创新文化尤为重要。中国煤科以科研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创新能力建设的首位,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创新人才梯队,以人才创新调动员工积极性。在薪酬福利、岗级待遇等方面采取个性化措施,使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灵活运用各种奖励手段,形成崇尚创新的分配导向。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大力培养高端领军人才和多种复合型创新人才,营造人才成长氛围。培育创新文化,提倡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建立选才、育才、用才、留才的管理机制,把创新文化建设作为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抓手。

目前,省部级以上实验室、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等已成为中国煤科科技创新的主导力量和创新平台,为锻炼培养人才奠定了深厚基础。中国煤科还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探索职工或骨干入股等人才激励机制。先后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国家勘察设计大师6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余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首席科学家30余人,拥有如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大直径井筒钻井法凿井专家洪伯潜,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巷道支护专家康红普等大批学科带头人。作为行业科技创新的领军人才,他们满怀对煤炭事业的理想,对创新超越的期望,贡献了所有智慧与最佳年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硕博士学位授予权,十多个国际学术组织成员单位,数十项甲级资质,与百余家国外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数百项国内一流科技成果的背后,靠的就是人才的有力支撑,他们共同为创新文化的传承发展谱写了辉煌。

中国煤科高度重视创新学术氛围的营造及科研人员能力的提升,将创新文化与科研活动相结合,着力打造广大科技工作者热情参与的学术活动品牌。如:举行煤炭科技创新高峰论坛、科技大讲堂、青年科技论文演讲比赛等,提高企业在国内外煤炭领域的影响力,加强对科技人员的培养。开展创新文化建设示范单位“选-帮-带”工程,由总部科技发展部选树-帮扶-带动子企业建设创新文化,促进创新文化建设协调发展以及文化与管理深度融合。品牌活动传递创新文化,创新文化丰富活动内涵,二者相辅相成,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煤科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文化建设稳步推进。创新文化是中国煤科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煤科人正是在厚重的创新文化浸润下,一心为中国煤科的宏伟事业砥砺前行。面对煤炭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中国煤科将继续实施创新驱动,推进煤炭技术革命,为建设世界一流煤炭科技产业集团不懈奋斗。

(作者系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企业文化部)高级主管)

(责任编辑:郝幸田)

猜你喜欢

煤炭科技人才
人才云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煤炭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