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Hofstede文化价值理论看学生课堂沉默现象

2016-05-14刘丹

关键词:集体主义现象交流

刘丹

摘 要:在现在的大、中、小学课堂,教师扮演的都是“表演者”,而学生却就是“听众”,造成我国课堂沉默现象越来越普遍。因此,借助Hofstede的文化价值理论研究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并依据文化价值理论给出减少或消除课堂沉默的方法,以搞活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Hofstede文化价值理论;课堂沉默;学生;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8-0254-02

长期以来,大学课堂都存在着课堂沉默的问题。在大部分课堂上,尤其是英语课上,教师更像是舞台上的表演者,而学生只是观众或听众,虽然教师在尽心尽力教授自己所学,但是学生却是安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听讲,或是埋头撰写书面笔记,很少看到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交流,这也成为困扰许多教师的问题。课堂沉默现象的大量存在,引起了众多学者的注意,但大部分研究者主要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去分析学生课堂沉默的成因。笔者根据Hofstede的文化价值理论研究学生课堂沉默现象,并提出减少或消除课堂沉默的参考性建议,旨在为广大教育教师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Hofstede文化价值理论与课堂沉默现象

吉尔特·霍夫斯泰德(Hofstede)在Cultures Consequences一书中提出了民族文化的四个价值维度,分别是权力距离、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不确定性规避和男性化倾向与女性化倾向[1]。这四个价值维度对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互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沉默现象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权力距离与课堂沉默

权力距离是指不同国家的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程度,以及其社会成员对权力分配不均等的接受程度[2]。推崇高权距的国家,其社会成员认同等级制度和阶层差异,甚至习惯于上级阶层的领导,具有强烈的依附性。相反,低权距文化则认为社会成员应相互尊重,注重自身权利。在高权距的中国课堂上,学生对教师存在极大的阶层认同度,所以在师生互动过程中以传统的师生关系为主。教师因此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交流互动过程中学生被教师的权威所慑服。

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国家一直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但是受高权距教学文化的影响,服从型沉默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占绝大多数时间。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始终是一种讲授者与听讲者的关系,而不是平等的互动交流模式,使使学生依附于教师的权威。另一方面,大多数教师认为教师与学生是主导与被主导的关系,教师希望学生能够乖乖听讲,也就是通过对整个课堂的控制使学生配合自己的教学安排。在课堂教学互动的过程中,除非被教师点名回答问题,否则学生都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而且几乎没有能主动提出问题与教师交流的。此外,在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实质上也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点名回答。长期受这样的教学文化的影响,导致学生越来越习惯于课堂的服从型沉默。

(二)集体主义与课堂沉默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人成就不同的认同程度以及社会成员之间不同的人际关系[3]。个人主义的文化倾向于强调独立个体的价值和权利,注重个人自尊,推崇成员间的相互竞争;而在推崇集体主义文化的社会中,注重集体的荣誉和价值,强调以集体荣誉和利益为先,甚至不惜牺牲个人利益。集体主义文化也被称为“我们”文化,与我国传统儒家文化“仁”和“礼”的中心内容相一致。“礼”的思想是承认社会的阶级结构,“仁”的思想则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强调团体的凝聚力,而且,面子文化在集体主义文化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崇尚集体主义文化的我国课堂中,学生更愿意参加小组或集体活动,进行合作学习,为集体荣誉而共同奋斗,造成一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缺乏竞争意识。

受集体主义和面子文化的影响,很多学生选择犹豫型沉默。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常常会出现课堂安静现象,而在教师要求一起作答时,课堂才恢复互动交流。由此可见,很多时候学生不是不会回答问题,而是不想回答问题,或是因为不确定答案是否正确而一直犹豫不决。此外,有部分学生是不敢回答问题,不确定自己是否能表达清楚自己的答案,或是害怕回答错误给同学和教师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在课堂互动交流过程中犹豫不决的学生最终也会选择沉默。

(三)不确定性规避与课堂沉默

不确定性规避体现了不同社会对于不确定因素及含糊概念的容忍程度。在高不确定性规避的社会里,人们对于不确定或模糊因素会感到焦虑、不安。为增加事物发展的可预见性,人们会指定各种规章制度[4]。相反,在低不确定性规避的文化中,人们对不确定因素和含糊概念的接受程度和安全感较高,具有无畏和冒险精神。正如古德曼认为,高不确定规避文化下的教学有着高度的组织性[5]。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十分重视记笔记,重视知识点的识记和应用。在我国课堂上,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安排讲解知识点,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学生做着工整的笔记,不愿主动回答问题,更不愿积极主动提出问题,等待教师讲解最终的正确答案。总的来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喜欢有安全感、有条理的教学。

受高不确定规避文化的影响,学生也会选择逃避型沉默。通过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当教师等待学生主动回答问题时,有些学生在与教师眼神交汇时,大都选择转目光线或是默默低下头,而当教师选择其他人或是让全班同学一起作答时,学生就像逃过一劫那样放松自己紧绷的神经。可见这类学生恐惧回答问题,害怕回答错误让同学嘲笑或教师失望,选择逃避来提高安全感。另一方面,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只要遵守纪律,对于学生逃避回答问题行为采取忽略和纵容的态度,从而导致在课堂上这类学生越来越不回答问题,也越来越沉默。

(四)男、女性化倾向与课堂沉默

在男性化倾向的社会里,主导价值观强调个人的竞争、成就与成功[6]。而在崇尚女性化倾向的社会中,主导价值观更注重的是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集体的荣誉以及社会成员间的相互关爱。受女性化倾向的影响,在中国课堂上,很多学生不敢表现自己,误把表现出色等同于炫耀。当教师提出问题并询问是否有主动回答问题的同学时,整个课堂陷入无限的沉默中,其实有些同学是能够回答教师的问题的,因为害怕表现出色选择了默不作声。可见,与自我展示相比,大部分学生更喜欢合作学习,与集体成员建立友好、和谐的关系。

二、改变学生课堂沉默的策略

(一)建立平等和谐互信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营造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受高权距文化的影响,要建立平等、和谐、互信的师生关系,首先教师要明确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不能控制课堂的一切,要明白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互动交流,让学生感受到师生之间地位的平等。其次,教师要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而不是权威式地命令学生,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友善,以便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此外,教师要铭记教学相长的道理,正确看待教师的权威,这样学生才敢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展现自己真实的才能。教师可以通过展现个人学识和魅力来树立教师的威信,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和信服力。平等、和谐、互信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缩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也只有当学生不再受高权距文化的羁绊,才能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课堂沉默现象才能改变。

(二)培养学生敢于自我展示的意识

学生在课堂中的自我展示对减少或消除课堂沉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课堂关系的影响,学生往往不愿意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而对是否回答问题犹豫不决,因此帮助学生勇于自我展示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要培养学生敢说的意识。作为学生,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出错是正常的现象,也只是学习的一个过程,所以学生应该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不能因为害怕出错而选择回避。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良性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竞争双方的共同进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观念,有效减少和消除课堂沉默。再次,要提高学生善于表达的能力。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害怕自己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敢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所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提高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信心,从而减少或消除课堂沉默。当学生在敢说、能说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自信心和竞争观念后,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的互动,也就能改变课堂沉默现象。

(三)师生都有意识到课堂互动交流的重要性

在课堂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选择逃避回答问题,而教师对此往往采取纵容的态度,导致这类学生更加沉默。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去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不能只是带着完成教学内容的目的进行教学。而且教师在课堂教学和互动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人能力的差异,设置不同类型层次的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成就感,从而树立参与课堂互动的信心。另一方面,学生参加课堂互动交流对学生来说意义重大。作为学生,要秉持正确的学习态度,主动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激发和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学生要意识到逃避不等同于学习,一直选择逃避回答问题则永远不会进步,只有勇于尝试,才能发现自己的价值。只有当学生真正主动参与课堂互动和乐于课堂互动交流,课堂沉默现象才能真正随之消失。

本文从Hofstede的文化价值理论角度探讨了学生课堂沉默现象的成因,旨在帮助广大教师能正确看待学生的课堂沉默现象;并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旨在能帮助广大教师逐步减少直到消除课堂沉默现象。

参考文献:

〔1〕Hofstede,G.Culture's Consequences: Comparing Values, Behaviors, Institutions, and Organizations Across Nations[M]. Thousand Oak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2001.

〔2〕〔3〕〔4〕封杰.浅析Hofstede文化价值理论在教学中的体现[J].现代交际,2011,(4).

〔5〕余卫华.跨文化研究读本[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629.

〔6〕魏书敏,刘君雯.从Hofstede的文化视角看中国文化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2).

(责任编辑 赛汉)

猜你喜欢

集体主义现象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关于将集体主义引入经济理论的思考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The inhibition effect of Chlorpromazine against theβ-lactam resistance of MRSA
猜谜语
当代集体主义的现实困境及其主体性重塑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流变的历程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