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升华能力能力决定高考

2016-05-14余亮

商情 2016年9期
关键词:听力词汇单词

余亮

按照当前中国教育的发展阶段,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机制仍然是考试。而高考就是高中学习的终结性评价。所以,无论高中英语课程如何改革,都不能回避升学考试。英语作为中学教学中的一门主要学科,如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学中的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常常听到这样的反映,英语学习费时费力,但收效甚微。一方面,老师抱怨学生不会学,不用功;另一方面,学生反映英语很难学,听不懂,没兴趣。我认为这些情况很可能是因为老师没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造成的。

英语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比如语音,词汇,语法;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比如听说读写能力。那么学习语言知识和培养运用语言能力的关系又该如何处理呢?

一、长期以来,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倾向。英语老师的教学主要任务是传授和讲解语言知识点。高考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然后学生就学什么。事实上学生并没有完成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的英语教学应该完成的任务。结果是语言知识点越讲越深,越讲越细,语言学习成了语法分析和单词词组搭配的学习,学生当然学的乏味了,并且学生的总体能力受到很大的制约。的确,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不排斥也离不开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正相反,语言知识是运用语言能力的第一要素,是基础;不掌握词汇和语法,何以进行听说读写?但是,语言知识必须转化为语言技能,这个转化过程就是练习和实践的过程,光给学生讲原理而不让他们去实践运用,是掌握不了的。我们回忆一下,我们讲了那么多遍,写了几大黑板,学生抄下那么多,真正弄清楚的又有多少呢?既然没有弄清楚,说明我们之前那么讲是不合适的,得换个办法。课文中有learning about language, revising useful structures这些环节,结合句子中的语境,指出哪些形式容易写错写漏,结合我们的实际运用的句子。不要云里雾里的讲那些偏深怪的空中楼阁中的东西,不常用的时态我们就少讲,用不着的我们就不讲,我们老师总是怕这个特殊时态学生没掌握,把什么过去完成进行时啊将来进行时啊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不糊涂才怪。

二、语言输入量的培养。我们都知道,要想学生很好的输出自己所学的知识,即考试考好,就一定离不开大量的输入。输入绝不是简单的老师讲授。老师讲确实是最常用的输入方式,还要看怎样输入,照本宣科的讲,学生听不进去,讲了再多也是白讲。且实事求是的讲,输入量一定要比输出量多得多才行;好在随着时代的进步,教材的改进,教学设备的提高,我们有了一整套的立体输入手段,视觉的,听觉的,有丰富的阅读材料和听力材料,有英语视频录像和电影,有课堂互动参与,这种立体式的狂轰乱炸,大大扩大了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增强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了语感,扩展了知识面,提高了积极性和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对英语学习的畏惧和逃避,甚至对立情绪。然后,老师觉得课时不够,加班加点,布置大量的作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我们黄冈中学高三年级,英语一周只有七节课三个早自习,没有晚自习,但我们认为,按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按大纲要求的标准安排教学,教师就不会教的那么辛苦且没有成就感,学生也不会学的那么累且有抵触情绪。

三、仍然是一个老话题,以老师为中心还是以学生为中心。我们很多老师,教了很多年的书,一张嘴一支粉笔,不需要课本不需要教案,就着一杯茶就可以准确讲完高中阶段的语法和词汇,以为讲完了,学生抄下笔记然后下去背就可以了。是不是老师讲什么讲多少,学生就一定能掌握的住呢?让学生抄下去背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没有实践的英语学习永远是过眼云烟,不出几天,学生就会忘记的一干二净。只有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才能真正发展成运用语言的能力。所以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老师是导演,“如何在实际课堂中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这对我们老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具体怎么做因人而异,但首先观念要转变过来。我们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关注什么,时下流行什么,不是需要我们老师多么精通学生们的爱好,但做一个有心人,稍微了解一些,比如最近风靡的江南style,学生很喜欢,我就结合在选修10第一单元纲内单词hook上,Most young students got hooked on the MV Jiangnan Style.同样,在第一单元还有一个单词admirable,也是甄嬛体中“极好的”意思。

四、语言文化的学习。毫无疑问,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就肯定不能有效恰当的讲授语言和日常交际。中学英语大纲中说:“掌握语法有助于语句结构的正确,而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理解和表情达意。”教材中有许多有关中外文化方面的材料和题材,比如有关英国,澳大利亚,航海,戏剧等等,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得到文化熏陶,扫除了语言中的文化障碍。同时,参照外国文化,反思我们自己的文化,也加深了理解。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是无穷的,外国的一些东西和处理问题的想法和做法跟我们不一样,其实学生是很感兴趣的。比如选修10第三单元的主题是fairness for all,一些著名的人权活动家,政治领袖,甚至一些有正义感的平民英雄,我们去分析他们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之后的影响有哪些,让学生去寻找更多的此类人物和事件。另外,在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我们很多学生因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理解的巨大疑惑,也是平常不注意不注重语言文化学习的结果。

最后,我想就即将到来的高考,从前到后的,结合教材教学,谈谈我自己的一点看法。

1、听力训练。高考英语听力是30分,在试卷中占了很大的比例。要做到听力上少丢分甚至不丢分,就要求学生平时多练习英语,多做听力练习,多大声朗读。课本中每个单元有三段听力材料,都是跟本单元的话题相关的,不一定要得到精确的答案,但一定要听。不要想着,听力的题型不一样,或者太难了,就不听。当然,为应对考试,针对性的听力训练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学校广播室每周统一播放两次英语听力,一般都在晚读的时候。虽然高三我们省去了speaking的环节,但还是要求学生朗读课文,自己读一遍等于又听了一遍。也要求老师尽量用英语授课,营造一个良好的听的语言环境。

2、词汇复习。词汇是高中英语最基本的要素,好比是盖房子的砖。我们的词汇复习不单单是要应对学生的单选题。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简单说吧,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需要掌握词汇吧,单词都认不得,谈何理解文章的意思?我还要额外的说一下词汇对作文的影响。一篇高质量的作文,一定是需要大量的不重复的词汇,谁能准确的运用高级词汇,谁的作文分数就会更高一些。中学大纲中规定了单词量是3500个左右,牢牢掌握这3500个单词是高中复习课程的首要任务。

3、完形填空。前面我也讲过,教材中的很多关于语言文化话题,比如环保比如科学发明等,其实对完形填空的选材范围是有一定帮助的,不要求偏求怪,正常的逻辑思维,熟练掌握纲内词汇,日积月累起来的语感。我们现在完形填空的分值降低到20分,应该说难度也相应降低了,学生是完全可以拿高分的。

4、限时阅读。阅读理解是重中之重,有道是“得阅读者得天下”。做的好的同学,完全可以得满分。我曾经做过统计,阅读理解得分高的同学,花在阅读理解上的时间并不多,一般5篇阅读理解耗时40分钟,多了不行。所以,平常我们的阅读训练一定要限时。这个技巧那个技巧,都不如限时阅读来得好。当然,语感,单词的输入量,语言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但我并不赞成有的说法,说什么怎么做推理题怎么做概括题,我觉得那些都是经验积累起来的,下次做的时候小心一点就行了。没有必要畏手畏脚的,形成心理阴影,考试瞻前顾后的,越想越错。

5、英语知识运用。很多老师在课堂上对这个部分讲的很多,学生练习的也很多,因为这个题型考查语法。对比高考题,我们可以看到,语法学的很多不一定管用,高考还是很常规的,我还是倾向于教学生语法的用途,向语用倾斜,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边边角角的讲的太多太深,相反把学生绕糊涂了。把原理结合一些典型的题目,讲解分析,学生消化理解,不要去死记硬背。

6、书面表达。书面表达的分值高达25分,这是一块很诱人的蛋糕。从高考阅卷回来的老师反馈的信息来看,得到25分不是不可能的,拿到20分以上的分数也并不难。我个人觉得与其想在选择题上涨分数,还不如在作文上下功夫。我们现在每周一篇作文,全批全改,题材要选好。按高考标准打分,老师们把写的好的作文拿出来共享,全年级复印出来,参考答案上的范文肯定不如学生写的范文好。让学生看范文,看人家的到底好在哪里。坚持写作,不断修改。比死记硬背什么句式范文要强。

按教材办事,也就是按教学规律办事。我们不走捷径,因为本没有捷径可走。稳扎稳打,稳步向前,不做无头苍蝇,不好高骛远。把握教材,夯实基础,培养能力,落实训练,高考没有考不好的道理。

猜你喜欢

听力词汇单词
单词连一连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看图填单词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
词汇小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