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输血不良反应及其预防处理措施

2016-05-14李晓碧

医学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输血处理不良反应

李晓碧

摘要:输血是不同于药物治疗的一种特殊治疗措施,它有短期的抢救作用,也有长期的积极效果。然而,输血也可能引起不良发应,甚至非常严重的不良反应。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输血不良反应广义上包括在输血过程中和输血后因血液成分本身,外来物质和微生物传播引起的副作用和疾病。输血不良反应的狭义的概念不包括输血传播的疾病(即输血相关疾病)。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处理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技术性、科学性、责任性极强的专业工作,掌握好有关输血治疗技术和输血反应知识,可以提高输血疗效,保障输血安全,这对患者的健康非常重要。 但因为人类的血液成分非常复杂且具有多样化特点,受血者可能会引发诸多不良反应或存在各种潜在风险。因此,对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以及时控制就显得非常重要也非常有必要。

1 输血反应分类

按主要症状分为: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血小板输注无效,循环负荷过重,PT-GVHD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按发病机理分为免疫性输血反应和非免疫性输血反应。每一类又可分为即发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输血反应。

1.1发热反应 通常是指受血者在输血或血液制品时,或输血后1~2h内或更长时间内,如果受血者体温升高1℃以上,在排除其它导致急性体温升高的原因后,可认为是发热反应。原因:分免疫性和非免疫性,如热源、细菌、白细胞抗体、血小板抗体主要症状是发热,寒战,体温38℃~41℃,无血压变化。

1.2过敏反应治疗 输全血,血浆或血液制品后,可发生轻重不等的过敏反应。轻者只出现单纯性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原因:IgA同种免疫,过敏体质,被动获得抗体。预防:对已知有输血过敏史的成年患者可以在输血前服用抗组织胺类药物;不输用有过敏史献血者的血液;采用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或洗涤浓缩血小板,少用血浆或含血浆的制品。

1.3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后红细胞受到破坏引起的一系列反应,分为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和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1.3.1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后24h内发生, 常见于输血后立即发生,引起原因可以是免疫性,也可以是非免疫。免疫性的常见于ABO血型不合,A亚型等输血,病情较重;非免疫性的较少见。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症状轻者类似发热反应,严重者迅速死亡,严重程度与发病时间,输入血量有关。症状有发热、面潮红、腰背痛、呼吸困难、血红蛋白尿,全麻状态下出现不能解释的手术区渗血,尿少、尿闭导致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突然发生血压下降,休克,广泛渗血及DIC。

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预防:严格而准确地进行输血前检查,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对曾多次输血的患者和经产妇,应做酶法,凝聚胺法,抗人球蛋白法等交叉配血试验,尽量不用O型全血输给异型患者,认真核对各种记录,血液不能在室温搁置过久,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

1.3.2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 对以前存在的致敏的抗原,产生回忆应答反应的结果。通常发生于输血后2~21d内。多为Rh血型不合,输血后数天或数周发生,发热,贫血,网织细胞增加,黄疸。预防:详细询问病史,对有输血史,妊娠史的患者,交叉配血应增加酶法,凝聚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等,短期内多次输血,2~3d重复抗体筛选,采用自身输血,每次试验所用标本最好在输血前48h内抽取。

1.4输血后紫癜(PTP) 患者输血后约1w后发生的严重全身性紫癜和血小板极度减少。通常由血小板抗体(抗PLA1,抗PLA2 )等引起,用类固醇药物治疗无效,血浆置换效果快而好。

1.5血小板无效性输注(PTR) 原因:血小板同种抗体和非免疫性血小板消耗。预防:单采血小板,使用HLA-I抗原,血小板抗原相合的血小板输注。

1.6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 原因:由于保存液或采血器材消毒不严,或采血分血输血时无菌条件差所致。临床表现:输入少量血后,立即出现高热休克皮肤粘膜充血等。

1.7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发病机理:输入含有抗HLA抗体和抗特异性粒细胞抗体的全血或含有血浆的血液成分,发生抗原,抗体反应。

1.8循环负荷过重 短时间内输入大量血液或输血速度过快,超过患者循环或心脏负荷能力,导致心力衰竭或急性肺水肿。

2 输血反应的预防措施

2.1首选自体输血,尤其是患者在手术野的失血与术后出血,均可行收集-洗涤后重新回输到体内,这样处理可以无需异体输血,进而预防相关免疫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2.2输血前,护理人员应该全面了解血液制品的质量标准,以《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为原则进行严格、慎重操作,若发现血袋的标签磨损、字迹模糊、血袋破损、漏血、血液中有异物、血浆颜色异常、未晃动血袋血浆层与细胞层界限不明或颜色异常等情况时,则应视为血液制品不合格。发现不合格血液制品时要严格按照相应标准处理,护理人员应该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不合格的血液制品坚持不用,以保障临床输血的安全性,进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率。

2.3输血期间,护理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以防出现细菌感染。另外,血液中禁止随意添加其他药品,以防血液变性或溶血。如果必须添加其他药品或液体,则应选择不同的静脉通路。如果输入不同献血者的血液,则要间隔输入少量的浓度为90%的氯化钠溶液。

2.4输血时,护理人员要了解各种血液制品的注意细则。如,悬浮红细胞输注前要进行多次颠倒处理,输注期间也可轻轻摇晃血袋;洗涤红细胞与机采血小板应快速输完,以免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要调整好输注速率,浓缩红细胞最好控制在4h内输注完成,红细胞输注量一般控制在1ml/(kg·h)最为适宜;血小板的输注速率应以患者能耐受为准,一般每分钟调为90滴左右;对人类白细胞抗原同种免疫输血的患者而言,应该降低白细胞的输注速率;新鲜血液的输注速率要控制在每分钟10ml以内;溶化后的血浆最好在4h内输完;凝血因子输注速率可以患者耐受的最快速度为宜;对于有多次输血经历或有输血反应的患者而言,最好选择洗涤红细胞与辐照红细胞等新型血液制品,或选择悬浮红细胞时用白细胞滤过器先进行滤过。了解以上的注意细则,可以有效的降低溶血性输血反应、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疾病等严重输血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

3 输血反应的处理措施

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道畅通,利尿,升压,激素,抗菌素等,抗休克,预防急性肾衰竭,DIC。

查找原因,核对所有标签,输血表格,查明供血者,受血者身份。

采集输血后血液标本,将输血前后患者标本及剩余血液,输血器材以及输血反应记录送当地血液中心或血站,收集患者初尿,对症治疗。

实验室检查核对和鉴定工作:受血者,供血者ABO,Rho(D)血型鉴定,血液免疫抗体检查,患者红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重复交叉配合试验,自身抗体的检测,患者血样的肉眼观察,其他血型免疫抗体检查(血小板、HLA、IgA)。

4 安全输血的战略步骤

无偿献血→严格筛选血液→成份输血,合理用血→血液成份病毒灭活→克服免疫性输血反应→临床用血信息反馈→ 试剂的标准化,稳定性,特异性→怎样预防输血反应→免疫性输血反应的预防→患者病史和标本的采集,核对→患者和献血者ABO正反定型,Rho(D)定型→不规则抗体筛选、鉴定→交叉配合试验→盐水介质法、白蛋白、Liss、酶、Coomb' s、Polybrene等→血小板免疫血液学检查→IgA缺乏供者的抗IgA抗体筛选。

参考文献:

[1]高安平.输血不良反应分析及预防[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8:1111 -1112.

[2]林新梅,刘红.63例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及干预措施[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9:1132-1133.

[3]张代春.输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处置[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 7:986-987.

编辑/成森

猜你喜欢

输血处理不良反应
综合护理干预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持续献血应用效果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