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发性大肝癌应用调强放射治疗的安全性探究

2016-05-14曲洪军

医学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安全性

曲洪军

摘要:目的 探讨应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方式对原发性大肝癌(LHCC)患者进行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6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实施调强放射,分析该治疗方式的安全性。结果 26例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出现3级不良反应的患者为3例(11.54%),出现1~2级肝毒性反应的患者为19例(73.08%)。所有患者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2个月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放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总有效率为42.31%(11/26),肿瘤控制率为84.62%(21/26)。结论 对LHCC患者实施IMRT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近期疗效更好。

关键词:原发性大肝癌;调强放射治疗;安全性

原发性肝癌为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经为晚期,患者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1]。原发性大肝癌(LHCC)存在特殊生物学特点,大部分患者均因失去最佳的治疗时间而无法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预后较差。本文应用调强放射方式对36例LHCC患者进行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26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调强放射治疗。所有患者均经肝炎六项、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实验室检查和腹部增强CT或MRI、胸部X线或CT等影像学检查。患者性别:男16例,女10例;年龄:5~78岁,平均(51.4±2.4)岁;肿瘤直径:5.0~17.5cm,平均(11.5±1.6)cm。36例患者均为单发病灶。

1.2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使用体膜固定实施CT模拟定位机扫描定位。从膈顶上4cm扫描至L4椎体下缘,层厚为5mm。将获取的CT定位图像资料直接输入治疗计划系统中,然后勾画出大体肿瘤体积。在本次研究中,大体肿瘤体积为27.6~982.6cm3平均(425.2±16.5)cm3。勾画完成之后将靶区处方剂量、OAR限量输入。本次研究主要应用到医科达直线加速器8mV X线、 Pinnacle3 放疗计划系统(生产企业:Philips 公司)。对患者实施逆向IMRT,95%PTV(60~70)Gy/(20~35)F,(2~3)Gy/F,治疗1次/d,5d/w,中位剂量为60Gy。放射野设置为4~6个,以共面照射为主。以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作为根据,不断优化放疗计划。在放疗过程中,定期对患者进行肝肾功能、血常规复查,同时严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相关不良反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及时给予升血、保等对症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近期疗效。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1.1急性不良反应 在接受治疗期间,共有2例(7.69%)患者出现轻度消化道不良反应,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等。部分患者出现Hb、WBC、PLT降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KP)、谷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KP)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现象。出现1~2级肝毒性反应患者为19例(73.08%),发生3级不良反应患者为3例(11.54%)。对患者实施胃黏膜保护、胃酸分泌抑制、保肝、WBC升高等治疗后,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放疗。

2.1.2慢性不良反应 有1例患者于治疗结束后第8w发生非典型RILD,ALT升高超过正常值的5倍,未出现肝大、腹腔积液现象。对患者实施保肝治疗后复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

2.2血象及肝功能变化情况 放疗结束后、放疗后2个月,患者WBC分别为(4.1±1.0)、(5.1±1.8),均明显放疗前,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放疗结束后、放疗后2个月,患者PLT分别为(104.8±40.3)、(119.5±48.6),均明显低于放疗前,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患者接受放疗后,放疗后2个月的Karnofsky评分均为(70±20),明显高于放疗前的(60±20),差异比较存在显著性(P<0.05)。

2.3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变化情况 放疗前,在26例患者中,有19例肝功能 Child-Pugh分级为A级,7患者为B级。放疗结束时立即对患者进行复查。复查结果显示,有7例A级患者降为B级。放疗结束后2个月再次对患者进行复查。复查结果显示,在7例患者中,有4例恢复至A级。患者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2个月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与放疗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近期疗效 实施调强放射治疗后,对26例患者进行3~26个月的随访,随访平均时间为(8.9±1.6)个月。26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42.31%(11/26),其中部分缓解(PR)为10例,无完全缓解(CR)患者;肿瘤控制率为84.62%(21/26),其中,疾病稳定为9例(34.62%),放疗过程中或放疗结束后病情继续进展的患者为5例(19.23%)。

3 讨论

放射治疗为治疗肿瘤的3大方式之一。但是将调强放射应用于肝癌临床治疗的相关研究还相对较少。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放疗剂量不断提高,毒副作用不断减少[2]。调强放射治疗方式在肝癌治疗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得到提升。

调强放射治疗在应用过程中主要通过采用多个非共面或共面照射野,高剂量射野与肿瘤立体形态保持良好一致性,进而促进存在于肿瘤周围的常组织放射剂量得到有效降低[3]。该种方式尤其适用于立体形态无规则性,或者肿瘤与重要器官临近的患者。也正是这个特点使得肿瘤照射剂量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在治疗过程中肿瘤局部控制率患者生存率均得到明显提高。目前,将调强放射应用于原发性大肝癌治疗的研究还相对较少[4]。李鹏等临床研究结果显示[5],对直接在5~19cm的原发性大肝癌患者实施调强放射治疗时,治疗有效率为91.00%,无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杨焱[6]等研究显示,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后,患者在治疗后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5.0%、26.5%、19.8%。诸多临床研究结果均显示,对肝癌患者实施放射治疗可对患者病情进行良好控制,且患者不会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由此可见,对手术治疗无效或者其他局部治疗效果不明显的大肝癌患者实施调强放射治疗是可行的,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本次研究中,对26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实施调强放射治疗后,仅有3例(11.54%)发生3级不良反应患者。

综上所述,应用调强放射治疗方式对原发性大肝癌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其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1]宋文,韩世强,李凤山.必需功能性肝体积评估在孤立性大肝癌γ-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15,10(12):205-206.

[2]方子燕,金帅,黎功.原发性大肝癌调强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06(06):167-168.

[3]沈娟娟,钟南保,陈忠华.光放射立体定向治疗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治疗大肝癌的临床研究[J].激光杂志,2015,14(11):333-334.

[4]张宁宁,陆伟.原发性肝癌非手术治疗的现状与展望[J],实用肿瘤杂志,2014,01(04):89-90.

[5]李鹏,周丁华.高强度聚焦超声在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现状[J].肿瘤学杂志,2013,11(07):46-47.

[6]杨焱,孙新臣,刘永彪,等.结合改良主动呼吸门控技术的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观察[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3(11):465-466.

编辑/赵恒德

猜你喜欢

安全性
新染料可提高电动汽车安全性
基于安全性需求的高升力控制系统架构设计
加强广播电视信息安全性的思考
网约车安全性提高研究
注意药酒服用的安全性
基于ASP网站的安全性研究与实现
田间施用灭幼脲在桃中的残留安全性评估
ApplePay横空出世 安全性遭受质疑 拿什么保护你,我的苹果支付?
Imagination发布可实现下一代SoC安全性的OmniShield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