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在老年烧伤整形患者中的应用

2016-05-14丁思奇

医学信息 2016年9期

丁思奇

摘要:目的 研究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在老年烧伤整形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3例老年烧伤整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 22例患者的复合植皮存活,存活率95.65%;3例患者出现部分组织感染现象,严重导致植皮坏死;其中16例患者植后供皮区域无瘢痕,7例患者植皮与正常皮肤接触部位产生轻微的轮廓瘢痕。12例患者植皮部位存活完好,且弹性正常,肤色光泽,无瘢痕;1例患者出现植皮失败的现象。结论 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在老年烧伤整形患者中能够提高植皮存活率,降低瘢痕程度。

关键词:老年烧伤整形;脱细胞异体真皮;自体薄皮片

Removal of Cell Allogeneic Dermis and Autologous Thin Split Graft in the Elderly Patients with Burn and Plastic Surgery

DING Si-qi

(Department of Surgery,Kaiji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Dazhou 63625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ecellularized allogeneic dermis and autologous thin skin applica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burn plastic composite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Selection of 23 cases admitted in a hospital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burn plastic as the research object. Results 22 cases of composite skin graft survival, survival rate 95.65%; 3 patients appeared some phenomenon of tissue infection, serious cause skin graft necrosis; Including 16 patients after graft for skin area without scar, 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kin graft and normal skin contact parts produce slight scar of contour. Survive intact, 12 patients with skin graft site and elastic, normal skin gloss, no scar, 1 patients, the phenomenon of the skin graft failure. Conclusion Using decellularized allogeneic dermis and autologous thin piece of composite skin grafting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burn plastic can improve the skin graft survival rate.

Key words:Elderly burn plastic; Decellularized allogeneic dermis; Autologous thin skin

烧伤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身体的某一部位受到高温物体接触,从而造成的皮肤或粘膜组织损害。根据我国临床医学中对烧伤进行分类,将其分为Ⅰ度烧伤、浅Ⅱ度烧伤、深Ⅱ度烧伤、Ⅲ度烧伤、Ⅳ度烧伤五个等级[1]。根据患者的不同烧伤程度,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不同的处理和手术治疗。烧伤会给患者留下创面和瘢痕,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2]。随着我国临床整形技术的逐渐改进,通过采用自体薄皮片对患者烧伤部位进行植皮手术,能够有效降低此种临床现象。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3例老年烧伤整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知情同意下对其临床整形治疗资料进行临床研究。其中男9例,女14例,年龄53~80岁,平均年龄(67.52±2.39)岁,早期切痂创面患者5例,其中手部3例,颈部2例;肉芽创面8例,其中踝关节4例,膝关节3例,肘关节1例;烧伤后期切痂创面10例,其中手部5例,大腿部位3例,小腿部位2例。本次研究中创伤修复最大面积为23.0 cm×38.0 cm,创伤修复最小面积为5.3 cm×9.8 cm,平均创伤修复面积为(268.23±56.38)cm2。

1.2方法

1.2.1脱细胞异体真皮制作 脱细胞异体真皮制作主要是对同种异体全厚皮进行切除,使用切片机制作出0.3~0.5 cm的中厚皮片,使用制网机对中后皮片进行处理,制作成细网状,随后对真皮进行技术处理,将其细胞成分和污染等进行清理。

1.2.2植皮手术 ①对患者创面进行清理,将局部坏死组织进行清除,使用过氧化氢和碘伏等对其进行反复消毒;②对患者进行脱细胞异体真皮覆盖。将真皮沿着患者创面边缘自然展开,不要过分进行拉扯;③对患者进行自体薄片移植手术。取0.15~0.20 mm厚度的自体薄片覆盖在患者脱细胞异体真皮上,进行缝合、包扎。根据患者瘢痕情况对患者进行瘢痕痉挛手术。瘢痕痉挛整形手术是在患者瘢痕稳定后对其瘢痕进行切除,从而提高脱细胞异体真皮移植成功率,进行无瘢痕创面的处理。

1.3观察指标 对23例老年烧伤整形患者进行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术后植皮存活情况、植皮部位感染情况、植皮部位有无瘢痕出现、植皮部位颜色、植皮部位弹性进行临床观察。对患者进行9个月的随访工作,详细的记录相关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量资料以χ2进行检测,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进行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术后植皮存活及感染情况统计。本次研究中的23例老年烧伤整形患者中22例患者的复合植皮存活,其存活率高达95.65%,对22例患者进行排异现象研究,发现均为产生排异现象;其中1例患者出现产生自体薄片移动的现象,对其进行二次植皮整形手术,经治疗后植皮成功,未出现未存活和排异现象;本次研究23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部分组织感染现象,严重导致植皮坏死,因此,对其进行二次植皮整形手术,术后经护理植皮成功,未产生排异现象。

2.2两组患者随访9个月后整形部位情况统计 对本次研究中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进行整形手术的老年烧伤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中发现,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术后患者的植皮部位,外形完整、美观。对患者植皮部位情况进行统计,其中16例患者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后供皮区域无瘢痕,7例患者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后其植皮与正常皮肤接触部位产生轻微的轮廓瘢痕。

2.3瘢痕痉挛手术患者随访9个月后整形部位情况统计 本次研究中13例老年烧伤患者进行瘢痕痉挛手术,对其进行对方调查发现,其中12例患者植皮部位存活完好,且弹性正常,肤色光泽,无瘢痕;1例患者出现植皮失败的现象,对其进行临床检测,发现主要原因为,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中结痂清除工作不到位,未完全清除,从而造成患者坏死部位的组织产生溶解现象,最终导致异体真皮与创面未愈合,从而导致手术失败。对其进行二次手术,将患者植皮部位异体真皮全面清除,重新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术对患者烧伤部位进行整形手术。

3 讨论

对烧伤患者进行植皮整形手术是临床中常用的治疗方法。自体薄皮片移植手术也是对患者进行手术过程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自体薄皮片是在患者自身的皮肤中进行选择供皮,可以有效降低临床排异性。本次研究中的23例老年烧伤整形患者中22例患者的复合植皮存活,其存活率高达95.65%,对22例患者进行排异现象研究,发现均为产生排异现象;其中1例患者出现产生自体薄皮片移动的现象,对其进行二次植皮整形手术,经治疗后植皮成功,未出现为坏死和排异现象。通过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使用自体薄皮片进行皮肤移植手术能够有效降低排异率。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皮肤生理结构上皮下脂肪较少,其自体薄皮片在进行恢复过程中会对老年患者造成二次损伤。本次研究中使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术对老年烧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9例患者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后供皮区域无瘢痕,7例患者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后其植皮与正常皮肤接触部位产生轻微的轮廓瘢痕。但是根据本次研究中得出,在对老年烧伤患者进行整形手术中要保证创面切除的干净性,避免产生感染或二次损伤的现象[3]。

综上所述,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在老年烧伤整形患者中能够提高植皮存活率,降低瘢痕程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李继洋,惠雷.立止血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老年烧伤整形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02(05):398-399.

[2]柯昌能,陈杰明,李艳华,等.脱细胞同种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烧伤功能部位修复创面[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29(08):4652-4656.

[3]田晓菲,肖军,李天武,等.儿童车祸伤创面复合植皮治疗的长期疗效观察[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4,01(09):98-101.

编辑/罗茗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