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业4.0”对中国制造业企业融入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分析

2016-05-14邱醒杰

中国经贸 2016年9期
关键词:工业4.0价值链环节

【摘 要】近年国际上掀起了以“工业4.0”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热潮,发达国家相继提出一系列旨在刺激实体经济增长的国家战略和计划,希望重获在制造业上的竞争优势。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工业4.0”将衍生出全新的商业模式与生产模式,并全面改变当今的国际分工形态。探索新型多样的价值链融入模式是必要的。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工业4.0”;制造业

一、“工业4.0”的概念

人类已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蒸汽机时代可以称之为“工业1.0”,电气化时代可以称之为“工业2.0”,“工业3.0”则是信息化时代。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和制造业服务化的浪潮,以德国为首的发达工业化国际率先认识到未来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方式将出现革命性的转变。在2013年4月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由德国学术、企业、政府各界代表组成“工业4.0工作组”发布了名为《德国制造业未来的保障:“工业 4.0”战略计划实施建议》的报告,指出在制造行业引入物联网和服务将开拓新型工业化的潜力,即“工业 4.0”。为迈向“工业4.0”,企业将建立全球网络,把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融入到虚拟网络—实体物理系统(CPS)。

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Cyber-Physical Systems)由能够自主交换信息的智能机器、存储系统和生产设施组成,它们能够独立运行并相互控制,是“工业 4.0”的技术基础。CPS与制造业和物流业的整合,将从根本上改进工业过程,通过CPS整合制造和物流流程,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端对端集成,在数字化的基础上建立高度灵活的个性化产品与服务生产模式,从而实现智能制造。

二、“工业4.0”对制造业企业生产与经营的影响

1.直接影响

(1)生产方式由集中制向分散式转变

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增加对生产设备的自主控制,可以将制造设备与网络形式连接起来,组成统一整体,让生产过程更开放、更灵活。“工业4.0”战略的主题之一,就是把传统的集中式控制的生产模式转变为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生产模式,从而让企业的生产服务方式变得更加个性化和数字化。由此将对企业的商业模式、产业组织形态、供应链、管理模式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2)企业价值链环节缩短。

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企业价值链包括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个部分,通过相互独立又互相联系的生产经营环节,实现价值创造。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运用,在改变企业生产方式的同时,缩短了价值链中复杂的交易环节,使价值创造的过程发生改变。

首先,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环节将被缩短。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使得消费者从线下消费向线上消费变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的渠道环节减少。通过社交媒体或者客户管理软件,生产厂家可以实现与消费者的实时联系,及时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优化自身产品。

其次,研发到投产之间的环节将被缩短。在“工业3.0”时期逐渐完善的自动化技术满足了大规模生产的要求,而“工业4.0”将推动生产方式向个性化定制生产模式转变。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智能工厂和以“3D打印”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改变了传统工业“人脑分析判断+机器生产制造”的方式,生产模式由过去的大批量定制生产向个性化定制生产过度。利用传感器和互联网连接生产设备,生产模式由集中式向分散式转变,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个性化定制生产需要大幅缩短产品的上市时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工业机器人等技术投入工业制造领域,将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并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2.间接影响

(1)缩小了规模经济。在“工业4.0”和“互联网+”的背景下,对信息处理的要素投入成本较低,使企业的规模曲线下移,规模经济带来的成本效应在个性化的需求模式下,不再成为决定企业间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譬如,云计算产业的发展降低了企业信息化的成本,众多云服务使中小企业同样能够应用在过去的商业模式下无力承担的服务软件系统。数字化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中小企业相较于大型企业更加灵活,反而对于市场需求变化的响应更为迅速。

(2)扩大了范围经济。当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时,在设备、渠道建立的基础上,对于信息的分析、处理和加工无需显著增加成本,从而可以通过提高产品服务的围度,为不同类型的顾客提供服务。

(3)减少了信息不对称。ICT技术的发展缩小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ICT技术使企业可以与分布在全球各地的企业与消费者建立实时沟通的渠道,互联网本身具有的开放性特征使海量信息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共享,为企业间实现协同发展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互联网+”的本质就是要打破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管理和沟通成本大大降低。

三、“工业4.0”背景下全球价值链产生新特性

价值链概念最早由迈克尔·波特(1985)提出,波特提出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主要由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两部分完成,在公司价值创造过程中基本活动和支持性活动相互联系相互支持,连接公司的价值创造过程,这个链条又被称为价值链。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全球价值链的概念应运而生。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定义,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购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全球价值链成为分析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有效工具。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第四代工业革命将衍生出全新的商业模式与生产模式,并全面改变当今的国际分工形态,使传统的全球价值链产生新的特性。

1.制造业全球价值链驱动模式由生产者驱动向购买者驱动转变

张辉(2006)认为,经济全球化的任何新变化、新动向都会影响到动力机制的内部运作规则。全球价值链的驱动模式不同,相应处于该类型价值链的市场竞争规则也不相同。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由产业资本作为驱动力,注重技术的开发运用,生产工艺的优化,领导企业以对外投资的形式构建垂直一体化的全球分工网络,实现对研发设计、核心零部件等高端环节的牢牢把控。购买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由商业资本作为驱动力,由流通环节的购买者管理和协调全球价值链,大型国际购买商把生产制造环节外包给劳动要素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将核心资源用于开发销售渠道和品牌经营以获得范围经济。

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下,典型的生产者驱动价值链主要是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品,如汽车、机械设备等,随着生产由集中化向分散化变化,技术开发、销售服务活动基本可以通过虚拟化实现生产端和销售端的直接对接,生产者与流转商之间的界限区域模糊化,即便在技术密集型产品中,顾客(包括消费者、上下游企业)所能够发挥的主观逐渐增强。同时,3D打印等社会化制造技术改变了传统市场中对购买者的定义,生产过程可以从大型、专业化的工厂中脱离出来,购买者同样可以担当“设计者”甚至“制造者”。生产者面对互联网经济意图攫取更多附加值,这种理性本性使那些传统中由生产者驱动的产业出现向购买者驱动的趋势。

2.制造业全球价值链治理模式由层向网络型治理模式的方向转化

Humphrey 和 Schmitz认为全球价值链治理就是对价值链中不同价值环节之间经济活动的非市场化协调,由于发达国家的企业在技术、资本及管理上存在领先优势,在价值链重构的过程中,能够对价值环节分散化和碎片化的进程和幅度实施较高效率的管理和协调,从而成为全球价值链的治理者。在某一个既定的全球价值链中,治理模式的选择取决于该种治理模式的效率高低。

Greffi(2003)将影响治理模式效率及转换的决定因素归结为以下3个方面:(1)交易的复杂性高低。(2)交易可标准化程度的高低。(3)处于不同价值环节的企业接受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高低。并根据这3种要素的程度大小,将价值链的治理模式进一步分为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领导型和等级型5种治理模式,市场型、模块型、关系型又可以统称为网络型。

从交易的复杂性来看,信息通信技术为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企业实现资源配置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大大降低了参与价值链各环节的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和复杂性。基于垂直一体化的等级型治理模式中间环节冗杂,从而成为一个不经济的选择。

从交易的可标准化程度来看,由于通信技术的发展,交易的成本逐渐降低趋近与零。处于成本最低化的考虑,企业不会将所有的生产环节在企业内部进行,而会按照要素禀赋,将零部件生产外包给其他具有成本优势的制造企业,价值环节的分离使治理模式由等级制向依附型转变。垂直化分工浪潮培育了大批专业供应商,同时信息交换的效率得以迅速提高,增强了对复杂信息的可编码能力,为零部件供应商向模块化转变提供了技术基础。例如,在手机代工中,夏普可以同时向多个手机厂商提供手机屏幕,而几乎所有的手机芯片都来自于高通和MTK。模块化式的生产降低了资金专用性程度,使采购商无需对供应商进行严密的监督,从而使价值链治理模式逐渐向模块型转变。

从供货商的能力来看。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CRM),电子数据交换(EDI)、企业资源管理(ERP)等工业软件的普及使用,使制造型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更加顺畅和紧密。依托互联网平台,企业可以打破企业与地域的困囿,更加自如地与上下游企业,甚至同类型的制造企业结成战略联盟,以应对多边的市场需求。供应商能力的增强将促使价值链治理向市场型、模块型、或者关系型转变。

3.虚拟化价值链作用日益显著

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哈佛商学院的Rayport&Sviokla(1995)首次提出了虚拟价值链(Virtual Value Chain)这一概念,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基于企业的实体活动,是一种实体价值链(physical value chain),而虚拟价值链则是基于企业对虚拟世界资源的配置,即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及运用实现价值创造。

在实体价值链模型中,信息仅作为价值增值的辅助工具而并不直接引致价值的增值。CPS的应用与各种智能终端、传感器的普及会源源不断的产生海量数据。“工业4.0”的应用为企业带来了海量数据,并将上、下游企业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成熟,使企业可以深入挖掘价值链各环节的数据与信息,信息活动将成为商品增值的直接驱动力,企业间的竞争将从物质资源的分配转向对信息资源的挖掘利用。

伴随着互联网的社会化,现实社会的信息几乎被完整的复制到了虚拟世界,曾经泾渭分明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已经被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平台打通,工业生产方式与商业模式也试图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无缝对接。传统制造业也亟需面对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相互融合的必然趋势。“工业3.0”时代的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两个世界的初步联通,当以智能工厂与智能制造的“工业4.0”体系普及时,信息技术与工业生产将彻底融合。虚拟化的价值链将与实体价值链相辅相成,成为企业参与全球产业分工的重要组成形式。

作者简介:

邱醒杰(1993-),女,汉,山东省滨州市人。经济学硕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

猜你喜欢

工业4.0价值链环节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价值链重构》
汉诺威工业展聚焦“工业4.0”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