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缩短学制,要尊重教育规律

2016-05-14李彦

中国教师 2016年9期
关键词:学制分段学分

李彦

2016年3月4日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莫言建议:“将十二年学制改成十年一贯制,十年连读,学生可以坐上直通车,轻松快乐地学习。”是否缩短中小学学制成为热门话题。有的人认为小学太长了,读四年就可以,不需要读六年;也有一些保持中立的态度。其实,缩短时间不是问题,问题在于保证教学质量。那么,究竟应当如何正确地看待缩短学制问题?在2016年3月17日的21世纪教育沙龙上,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杨明全对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十二年学制”是多年实践的选择

储朝晖:基础教育“六三三”分段的十二年学制是在1922年建立的。当时提出实行“十二年学制”,经过很多次的讨论和打磨,政府基本上没有干预,由教育家群体来判断及决定。1915年,有人对学制问题提出批评和反对意见,当时是湖南省提出学制改革意见。到1917年,几乎大多数省提出要改学制,1918年出现了很多调查,包括蔡元培、陶行知、胡适都到各个省做了调查。当时的北京高师校长陈宝泉也做过很多调查,做了很扎实的工作。很多人关注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他们的决定比较客观,没有太多的外界力量干预因素。

杨东平:新中国成立之后,在20世纪60年代有一个学制改革的高潮,试点九年一贯制、十年一贯制、五四学制等多种学制,中共中央也成立了学制改革小组。其重要的背景是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认为现行学制时间太长,学生关在学校脱离社会实践的时间太多。所以“文化大革命”中大幅度缩短学制,改为小学5年、初中高中各2年、大学3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又恢复十二年学制。但在20世纪80年代也有缩短学制的强烈动机,那时的口号是“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多出人才”。这两次基本上是非教育动机。

现在,主张缩短学制的主要原因是中小学现行教育内容用10年、11年完全可以完成。高三整整一年、初三有半年专门用于备考,基本上是在浪费青春。这主要是应试教育的问题,而不是学制本身的问题。因为如果实施十年学制,青少年毕业时刚16岁,步入社会为时尚早。

国际上,十二年学制是主流

储朝晖:学制改变与否的主要依据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十二年学制在中国已经实行了95年左右的时间,中间反反复复地提出学制改革,但都没有成功。1949年以后提出缩短学制,

1949年前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个学制不合理,但终没有说服力,因为大多数人认为这一学制是合理的。人的个体之间有差异,每个人发展的阶段性也有差异。儿童发展的阶段性不是恒定的,但在统计的意义上,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如今,虽然有些孩子表现出早熟、早慧现象,但整体上还没有看到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变化,这方面也缺少大量的统计数据和实证研究。同样,信息化环境、多样化的学习渠道,并没有使儿童成长的阶段性发生改变,也没有因为信息渠道的增加而改变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尽管我们有少年班及其他课程体系,但大量的数据表明,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杨明全:“六三三学制”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选择,19世纪末兴起。美国人建立的“六三三学制”,基本上也是根据这个发展阶段来划分的。后来,到了20世纪60年代,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阶段的四个阶段划分,基本上跟“六三三学制”对应。他认为,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一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即零到两岁;第二阶段是前运算阶段,即两岁到六七岁,即不能进行逻辑运算,而是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第三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必须借助具体的事物形式来进行;第四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15岁以后孩子才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因此,人的发展是非常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不赞成盲目缩短学制。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全世界199个样本国家和地区,各国家和地区基础教育年限从10年到14年不等,十年学制的只有10所,仅占5%,实行十二年学制和十三年学制的学校约占77%。可见,世界各国对孩子教育发展的观点,是比较保守的。

如果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发展,除了知识之外,不能太急,要缓慢一点。我在美国访学期间,了解的美国教育是孩子在低龄时期的教育要慢下来。美国教师认为孩子的童年很宝贵,要让他们过一个完整的童年,美国小学课程课标所列出来的就是基本科目。他们还会开设田野调查课程、游园课程等。这种多样性、充实的课程,使孩子的童年丰富多彩。

“学习负担”和学制没有直接关系

储朝晖:主张缩短学制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学业负担,因为小升初、初升高是非常激烈的竞争,学制贯通之后,可以减少两个“坎”,让学生少“受罪”。严格地说,学习负担跟学制没有关系,学习负担主要由教学、管理和评价方式决定。如果教学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空间,能够让他们学习自己喜欢的课程,学生就能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不会感觉学习负担太重。很多人会担心,如果应试教育不改变,学制被缩短,课业被压缩,学生的负担反而会更重。

杨东平:我国中小学的课程难度与发达国家相比,明显地高出很多。如果在12年的义务教育范围内,大量减少不必要的知识灌输,降低学科难度,增加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户外活动,让孩子喜欢学校,喜欢学习,让他们在学校会感到更快乐的话,希望缩短学制的呼声可能会降低一些。

杨明全:减轻学生痛苦不见得通过缩短学制的方法,也可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人发展水平,设定一个合理的学习标准,减轻竞争力,让他们在学校中感到快乐。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在学校中学知识外,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发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即生活”,学校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中,不仅有知识发展问题,还包括道德、人格、情感、社会交往等,我们叫作和谐发展。目前的国内教育,尽管经过多年的改革,但应试教育的味道非常明显。我比较赞同实行一贯制,可以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如小升初、初升高的问题,要拿出很多时间去反复练习。如果是一贯制,就可以去掉这些环节,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他感兴趣的东西。而且,一贯制的做法在国际上比较流行,如美国小学没有升学考试,而是自然而然地升到初中。美国教育局会为每个孩子出一份成绩报告,这个报告不是选拔性的,而是发展性评价,观察孩子在主要学科如数学、阅读、英语、社会、科学等领域达到了怎样的发展水平。

而且,“弹性学制”或许可以为特殊人才提供快速通道。有些国家的基础教育学制,虽然是12年,但分段不一样。例如,印度是8-2-2分段,多数学生能够普及的是8年教育。英国是10年,但它有两年大学预科。美国学制主要是5-4-3分段,缩短小学,延长初中。这或许与儿童青春期的提前有关。从中国的现实看,有的地方如黑龙江部分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实行5-4分段,上海将小学六年级放在初中,其实也是5-4分段。顾明远先生一再呼吁要重视学制研究,似乎主要也是指如何分段而不是缩短学制。

国际上是存在“灵活学制”的。总体上说,美国社会是一个弹性化的社会。它的弹性化有学分管理的基础,修满学分即可毕业,并根据学分收取学费和考查学生的学业进程。学生只有修满学分,才有资格申请答辩毕业。而且,有些高中互认学分,高中修的学分,大学里互认。所以美国有一类课叫“AP课程”,大学课程的前置,可以解决美国高中生中学有余力者提前学大学课程的问题,不但可以提前拿到大学基础课程学分,也反映出学生的自主选择。现在,大学录取时,AP课程的分数学分成为一个重要指标。

有关学制改革的讨论很有价值,涉及是否缩短、如何分段、如何贯通及弹性学制等内容。如果学制可以灵活调整,为不同类型的人提供不同的选择,有需求的人可以提前毕业或跳级等,也可为特殊人才提供快速通道,就不需要大家都齐头并进。

也许,我们可以达成一个共识:缩短学制问题允许改革,允许探索,允许试点,但同时要充分尊重教育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作者单位:21世纪教育研究院)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学制分段学分
2018年—2020年山西省普通高考成绩分段统计表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分段函数的常见题型及其解法
五行真经
学分
例谈分段函数单调性问题的解决
学理与法理:中小学学制变革的依据
寻求分段函数问题的类型及解法
学制不缩短,那要怎么改?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