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跑”出加速度

2016-05-14廖琨

中国水运 2016年9期
关键词:广州港国际航运南沙

廖琨

导读:作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千年广州港的历史变迁书写着一部波澜壮阔的航海史。穿越时空,当下的“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承接千年传奇与使命,为活力与热情的港城添入几分厚重的韵味。广州,如何在世界航运格局中占领“高地”?如何进一步发挥国家重要中心城市的作用,引领珠三角发展?用广州港务局局长、党委书记常敏的话说:“发挥好港口的保驾护航作用,全力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建设,这是我们现阶段最重要的使命。”

当前,广州建设国际航运枢纽恰逢其时。8月4日,广州市委十届九次全会开幕,会上为枢纽型网络城市建设提供了“路线图”和“施工图”,打造国际航运枢纽是三大战略枢纽之一。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航运枢纽建设中,以黄埔港区为代表的老港区以“转型升级”为发展思路;以南沙港区为代表的新港区则擘画蓝图,壮志满怀。日前,广州港务局局长常敏接受本刊记者专访,不仅详解了“国际航运枢纽建设”近期的新思路新布局新规划,更为广州这艘巨型港口航母谋划出驶向航运枢纽“蓝海”的新航线。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

本刊记者: 您认为定位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广州“底气”何在?

常敏:今年5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发布,广州与北京、上海一道,被确定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北上广金三角”,再度撑起了中国新一轮开放发展的龙骨。稍早一些,国务院批复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将广州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足见国家战略中的广州担当与广州力量。作为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的南沙区,具有自贸区和国家新区“双区”叠加的优势。

港口是广州发展的核心资源,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对广州建设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具有重大意义。如今,广州港口生产能力已经达到世界水平。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国际航运业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之下,广州港吞吐量2015年逆势上扬。2015年,广州港货物吞吐量完成5.2亿吨,分别位居国内第五位和全球第六位,集装箱吞吐量1762万TEU,分别位居国内第四位和全球第七位。

广州在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上,具备优越的港口条件。广州港位于珠三角中心地带,通江达海,是泛珠三角地区最大的主枢纽港和主要对外贸易口岸。广州港目前万吨级以上生产性泊位74个,锚地88个。重点打造的南沙港区已建成南沙一期、二期、三期16个集装箱泊位以及南沙粮食、汽车码头等专业深水码头20多个,最大锚泊能力30万吨级,可满足目前世界最大集装箱船进出港要求。

港口建设发展开创“南沙速度”

本刊记者: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国际航运业整体低迷的大背景之下,广州港吞吐量逆势上扬。2016年1-7月,广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3.06亿吨,同比增长2.83%;完成集装箱1026万TEU,同比增长5.18%,港口生产增幅居国内沿海主要港口前列。您认为,促进这一增速的背后,主要因素是什么?

常敏: 2015年广州市委全会上我就提出,建设广州国际航运中心要“双轮驱动”,一个是黄埔区,另一个就是南沙新区。

从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规划来看,大型专业码头泊位主要建在南沙港区。如今的南沙港区拥有万吨级的泊位59个、10万吨级以上的泊位30个,可靠泊世界最大、最先进的集装箱船舶;进出港主航道浚深至-17米,满足20万吨级船舶通航;可自主设计建造全国最大32万吨级油轮;连续3年举办广州南沙湾国际游艇展览会;每周停靠龙穴岛的五星级大型邮轮“处女星号”上下旅客5000多人次。

集聚疏运网络也日益完善。广州港现开通集装箱航线162条,其中南沙港区已开通97条集装箱班轮航线。马士基、地中海、达飞、中远海运等全球著名的集装箱班轮公司已经进驻南沙。同时,广州港在广东、广西、湖南、江西、贵州、上海等地建成了20个内陆无水港或办事处。中远泛亚、中海五洲、广州港集团、中外运广东公司、珠江船务等企业开通了近150条水上驳船支线,覆盖珠三角及广西、海南等地。南沙首个集装箱货运电商平台正式上线,在该平台上,货代、货主、司机等各方都可以独立报价、自由选择、即时成交,最终实现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将货物从南沙港区运至珠三角腹地。

老港转型升级打造广州特色

本刊记者:提起老港区,人们就容易想到在码头上堆积如山的煤炭、矿石和往来穿梭的运输车,以及随风而起的扬尘。显然,这并不能满足广州港日星月异的发展。黄埔老港作为转型升级的重点,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常敏:黄埔老港历史悠久,航运底蕴深厚。结合黄埔老港的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们主要从五个方面开展升级改造工作。

一是加快临江产业升级转型。结合广州保税区、黄埔国家电商示范基地基础,以及“三旧”改造政策,腾挪临江土地资源,积极推动黄埔老港转型升级。黄埔洪圣沙码头已停止煤炭储运,转为木材运输。建设“港口文化”经济圈、“岭南文化”经济圈和“海丝文化”经济圈,最终实现“一江两岸三带”和珠江黄金岸线(黄埔段)企业的转型升级。升级改造过程中更加注重沿岸区域的功能重塑和产业转型,从功能、形态、交通与景观等方面统筹考虑港城关系,通过产业转型释放滨水增量空间,优化岸线用地功能,实现港城一体、产城融合。

二是打造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坚持高端化发展,在临港经济区起步区(鱼珠核心区)大力发展航运服务、跨境电商、文化旅游、金融服务、游艇经济等高端服务业,打造国际航运服务中心。

三是加快城市更新改造。借鉴先进城市港区改造经验,提升城市品质和功能,保留城市记忆,利用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工业建筑遗存,集聚一系列美术馆、博物馆、演艺空间及其他公共活动空间,打造具有中国岭南特色的国际一流的临港经济区。

四是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加强与企业对接,推动项目加快投资建设,力争2016年园区项目投资总额达到150亿元。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集聚港口航运服务业上下游,培育优势支柱产业为主要目标,围绕华南国际港航服务中心,加大靶向招商力度,吸引马士基等国际知名船运、船代、货代企业及保险、咨询、融资等相关企业总部入驻。依托南湾工业区厂房升级改造,建设冷链物流、高新技术、电子商务聚集配送产业园区。

五是推进疏港道路体系建设,畅通连接中心城区的主干路网,构建园区内外交通顺畅的道路体系。

逐步完善现代航运产业体系

本刊记者: 在航运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航运业处于低谷时期,如何修炼“内功”?

常敏:在世界航运服务业发展过程中,不同港口城市有着基于不同分工地位的航运服务内容,同时形成了“全球性——地区性——本地性”的航运服务体系。我们只有不断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备受关注的航运产业基金已经成立,总规模50亿元,主要投向龙穴岛航运功能区建设项目、现代航运物流项目、航运服务项目、航运金融保险项目、航运总部经济项目和“一带一路”建设项目等9个方向。珠江航运指数已发布,填补了珠江水系区域性航运指数的空白,珠江航运从此有了“广州价格”。组建了广州安特卫普港口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开展国际航运人才培训业务,目前业务已拓展到泰国。

同时我们还抓住机遇,大力发展邮轮、平行进口汽车和冷链物流等业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今年1月3日正式开通国际邮轮航线,掀起了邮轮旅游热潮。截至8月底,南沙邮轮共完成61艘次,出入境人数达到20.1万人次。广州市正在制定推动邮轮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吸引更多的国际邮轮公司在广州开辟更多的邮轮航线。整车大贸进口业务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完成平行进口汽车3046台,超过2015年全年完成量,中进汽贸广州公司已顺利注册。冷链物流业务强势增长,1-7月份南沙作业区完成外贸冷藏箱4.23万标准箱,增长128%。

本刊记者:6月17日,全球第一大散货运输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散货板块旗舰,全球规模最大的散货运输船队,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散货运输公司总部落户广州,您认为这将给广州港的业务拓展带来哪些帮助?

常敏:近两年,围绕“一带一路”和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广州港硬件不断升级,但缺乏一流的国际远洋运输船队一直是广州航运中心建设的短板。中远海运散货运输有限公司总部的落户,让广州在迈向国际航运中心的征途上拥有了遍布全球的远洋船队,有助于广州构建全球化的服务网络及开辟收益稳定的国际航线。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软实力

本刊记者:在提升航运中心“软”环境方面,广州做了哪些努力?

常敏:硬实力展示“广州速度”,软实力彰显“广州温度”。通关环境是彰显港口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建设广州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企业可通过该平台一点接入、一次性递交满足监管部门要求的格式化单证和电子信息,实现“一个平台、一次递交、一个标准”。今年5月22日,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广州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推进贸易便利化改革的成果。我们市政府与驻穗口岸查验部门联合签署《关于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改革合作备忘录》,深化区域一体化改革,“三互”大通关建设取得进展。通关速度明显提升,口岸环境进一步优化,更多的货物选择从南沙港区进出口。

同时,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建设绿色生态港区。一是坚持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今年7月,我们与重点港口航运企业签订了《广州港航绿色公约》;推进码头岸电设施建设以及港口机械设备“油改电”改造;与中石化燃料油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支持LNG应用改造。二是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理念,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入开展专项整治,重点查找“认不清、想不到、管不到”的问题,狠抓危险品作业、水路旅客运输等重点的管控,排除隐患,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强化应急管理,完善应急操作一图一卡一手册(一张应急体系图、一张应急处置卡、一本应急管理手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切实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坚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确保港口干净整洁平安有序。

友好港口遍邀五洲宾客

本刊记者:7月7日,广州港与德国汉堡港正式签署友好港协议书,东西两大古港历史性牵手。至此,广州友好港增至34个,遍布全球五大洲。您怎么看待不断扩大的“朋友圈”对整个“国际航运枢纽建设”的影响?

常敏:航线如珠链,友好港就是上面璀璨的明珠。广州港在国际上的“朋友圈”将成为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新支点。

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实质层面的全面推进,更多的投资项目将在非洲落地。合作首先源自贸易,贸易发展后带动对非洲的投资,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得到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支持,从而推动投资领域和地域进一步扩大。这种模式和路径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和平台,那就是港口。从2016年1-7月进出口数据来看,广州地区对非洲的贸易额占全国的7.62%,远超亚洲、欧洲、北美等区域,非洲成为广州地区最大的贸易区,其中95%以上的货物由广州港完成。广州港与拉各斯港、达累斯萨拉姆港等港口开通了20条非洲航线,是华南非洲航线最多、班次最密、船东最多的枢纽港;与南非的德班港、塞内加尔的达喀尔港建立了友好港关系。

按照全会精神,广州港将继续加强与沿线国家城市间的经贸往来,与沿线友好城市共建港口联盟。2017年,广州港对外交流的重点是致力于推动中非合作,利用广州港先进的港口管理技术、遍布世界的航线网络、国际友好港和国际培训机构等资源,引导和带领更多的国内企业积极参与非洲港口、海外仓、产业园区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并将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利用3-5年的时间为非洲培养100名国际港口管理和技术人才。

本刊记者:如何在友好港框架下建立适宜的合作模式,广州港有哪些使合作更有效可持续下去的法宝?

常敏:法宝谈不上,但是这么多年下来,我们总结了五点:一是共同促进港口之间的航线开辟;二是共同搭建平台,为双方港口相关的企业提供商机;三是把双边的合作扩大到多边,从港口向所在城市和地区扩散;四是友好港互设办事机构;五是互相协助举办论坛和会议,邀请各方代表共襄盛举。

与33个国际友好港关系的确立,使得以广州港为中心的全球港口联系网初具规模,网线通达世界各大洲,链条通达世界各大洲。广州港作为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干线港,以国际友好港为纽带,加强与国际港口的交流合作,将有力助推广州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全球客户提供现代化的便利服务,选择广州港,就意味着选择了货物在全球的便捷流动。

猜你喜欢

广州港国际航运南沙
“强芯九条”护航芯片项目落地广州南沙
广州市南沙区星海小学作品集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
珠三角地区港口“三足鼎立”
浅谈2016年宏观经济与港口航运运营形势分析
加快南沙自贸区建设
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之“十二五”成绩单
国际航运反垄断豁免规则新发展对我国航运立法的启示
世界最大集装箱船首靠广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