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新你的文化力

2016-05-12

女子世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文化

如今,“文化”对咱寻常百姓来说,变得更接地气、更有底蕴、更易获取。文化力,不只是读书识字、琴棋书画;更是一种具有美感的生活方式,一种多向沟通的开放心态,一种在面对生活磕磕碰碰、沟沟坎坎的时候,能够微笑面对的豁达态度,一种在面对职场挑战、时代进步的时候,能够搭建平台、寻找伙伴,从海量信息中搜索甄别的能力。

姐妹们要如何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与时俱进地提升自己的文化力?从而活得更自信、更潇洒、更有滋有味呢?

第一部分:随机采访——你眼中“有文化力”的女人

巧巧:我感觉“有文化”跟“有文化力”很不一样。前者是学历高、读书多,后者更接地气,是女人充满活力、终身学习的状态。

周阳义:文化力是有涵养、有品味、有生活情趣,我感觉跟这样的女性相处不累,适合天长地久。

Anne:明星胡歌曾在母亲安排下跟女博士相过亲,据说他家的家规是“最好找个女科学家,至少要女博士”。这种对配偶的要求,蛮激励咱小姑娘们“干得好、学得好,才能嫁得好”!

小@猫:“网红”跟“明星”的区别也就在此吧,前者靠的是PS、整容,后者靠的是修养、努力!

第二部分: 百姓故事——“文化力”,润物细无声

线下读书会,架起温情的桥梁

(建云 34岁 英语教师)

作为业余的翻译者,我关注互联网翻译平台上的读书会,定期参加“线下读书”活动。这不但提高我的专业水平,还帮我理解我妈的心理状态,改换与她互动的方式。

我妈退休前曾是高中的特级语文教师。3年前我爸去世之后,她越活越不招人待见。带孙子时用IPAD做保姆;后院花草不得善终;烧饭忽咸忽淡,记账乱七八糟,屡将自己锁在门外,将钱全被骗掉,将孙子忘在幼儿园……我教她玩微信、陪她旅游、买健身器材、带她找玩伴、催她跳广场舞……一切无法让她找回青春时代的热情,她永远是热闹场合的陌生人。

体检结果正常,她却放纵自己的情绪与智商,一路往痴呆的终点狂奔……我跟丈夫对她沟通、嗔怪、娇宠、激励……各种方法用尽,这个“老小孩”都毫无改变。

一日,我们在咖啡馆里阅读英文原著——阿尔诺.盖格尔写的《流放的老国王》。

讨论中,组织者感慨说:“作者描写到自己父亲老去的过程,他将罹患帕金森症的父亲比喻为一位流放的国王。熟悉的家庭环境对他来说,变得越来越陌生,仿佛身处异乡。他一心要回到自己记忆中的家,于是不知所措地四蹿……作者看到父亲慢慢“变傻”,仿佛感到生命从他身上渗出,整个人的品质与个性一滴滴漏掉…… ”

有人感慨:“过了70岁,我爸越来越傻……其实,我未从老人的角度看待过他的心绪、挣扎与无奈。”

有人说:“我90多岁的奶奶,像个小孩一样,天天要哄,要买礼物,要对她说赞美的话……其实想来,老人挺可怜,他们的存在感就只在家人的理解、包容和关爱上了。”

还有人说:“看着我妈,我感到岁月流逝的巨大冲击力——她手足无措地面对这一个对她来说越来越陌生的世界。爱她的父母、丈夫、老友们,逐一离去,儿孙们整天抱怨她不乐观、不阳光、不振作……”

……

想到我妈的情况,我黯然神伤!这么久以来,我没真正理解父亲去世对她的打击,只会怪她不乐观、不振作……原来,我的“书友们”也有类似的经历与纠结。

那天回家时,我妈又在看电视。像往常一样,她的眼神中散发着淡漠的霉味。屏幕上演什么毫无意义,她要有足够响的声音来冲淡自己的寂寞。

我悄悄坐下来,同她聊起电视上的这位笑星。她支支吾吾,敷衍着笑几声……看得出,她对我今天“反常”的表现,感到几丝惶恐。自从父亲走后,她变得越来越像个犯错的小女孩,对我,竟有一种说不出的紧张感。或是怕我唠叨她,她借口说自己要烧饭了,就把我独自撂在沙发上。

她的背影,很像巩俐在《归来》里扮演的那位失忆妇人。动作好慢,时常停下来若有所思,她拿起盐瓶,思考自己究竟有没有放盐,停顿几秒钟后,她放了一点点,再加上一点点……

我想起父亲生前总会在她烧饭的时候,凑过来聊天。那时候,我妈嘴上对答如流、手上却有条不紊,她永远井井有条、遇事不慌,谈笑之间便将美味端上餐桌……我走进厨房,默默打开她忘记的油烟机。我给她嘴里塞进一块糖,微笑着看她笨手笨脚地做事。厨房里很安静,油烟机的声音竟带给我们默契的温暖感。

吃好晚饭,我陪她看那些已翻破的旧相册。当我妈絮絮叨叨地忆苦思甜时,我不再打断她,也不再玩手机。“全家福”中那位知性、典雅、美丽的妇人,是我妈。那位牵着她手的男人,是我爸。

看好了,我妈问起读书会的事情。我告诉她我最近在读米兰.昆德拉的一本书。有句话我刚刚读懂:

“生命那无可挽回的溃败,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理解它。”

我妈朝我笑笑,我也朝她笑笑。

泪水从我妈眼中流出来,我发现其实她的智力并没有衰退,她完全明白我所引用的名著。

我想:衰老与孤独,是我妈必须面对的生命之溃败。我不该再要求她强装欢笑,不该带她去那些她完全无法融入的热闹处境中,更不应该责怪她带孩子做家务不走心。我要告诉老公和儿子,尽量放弃对她所有的要求,去尊重她怀念过去的生活方式。

点评:名著震撼心灵、跨越鸿沟、剖开人性的力量,不容小看!网络平台让现代女性的阅读更具多向化、窗口化、实用化的特征。与文化紧密结合的“线下活动”,能教我们理解与包容,搭建对家人们正向沟通的桥梁。

公众时代的“健身文化”

(刘柯珂 25岁 杂志美编)

我这个“活蹦乱跳”的小丫头大学毕业来到编辑部的时候,发现这里的淑女绅士们几乎都不爱动。倒口水喝,也是坐在带滑轮的椅子上溜过去,屁股都不抬一下。

一日的午餐话题,聊到微信。一晒“公众号”,个人的兴趣与爱好昭然若揭。

作为健身达人,我习惯性地将其与个人的身体状态联系起来。说来有趣:关注股票的人大都有颈椎病和肩周炎;关注八卦的人大都有小肚腩和大象腿;关注文艺的人大都需要吃胃药;关注教育的人大都因“猴孩子”折腾出更年期综合征……

大家让我晒一晒我们“90后”的公众号。我的公众号围绕两个兴趣点——吃饭与健身。

我赞同“单身也要好好吃饭”的理念,学人家做“一人食”,学人家“一个人的时候,坐在南窗,晒着太阳,衣裙飘飘地细嚼慢咽……”我每次带到单位的健康午餐都博得喝彩,好好吃饭的态度也让叔叔阿姨们非常欣赏。

至于健身,我每天提早来单位半小时,在楼下的小花园里跑步、跳绳、练习柔力球,同事们被我公众号里图文并茂的健身内容吸引了。健身达人们晒自己由胖变瘦的照片、晒健身前后的病历报告、晒对付小肚腩的办公室操……

同事们都是手机阅读的忠诚粉丝,不少人也关注了我的订阅号。

……

几周后的一个清早,我在小花园里练柔力球,隔壁办公室的编辑姐姐上前来聊天。一早来单位加班的她眺望楼下,瞥到我飞舞着球拍的英姿,她怎么都想不通这个小球怎会紧紧黏牢在球拍上。

我教她试了一试,她决定也去买一副球拍,跟我一起玩。她说自己那天在健身之后变得文思泉涌,提前完成任务。

从此,我有了伴儿,两个人练球总比一个人快乐得多。我们的笑声感染了许多人,有些年长的同事们也站在窗口看着我们练球。当他们每天追看健身的文字、图片与视频,难免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

部门领导问我:“小刘啊,你玩的东西太难了,有没有适合我们这个年纪的运动啊?”

在大学里,我选修了两年的太极拳派上了用场。在午饭后的休息时间,我欢喜地当起教练。我把教学的碟片借给想健身的年长同事们看,推荐了几个相关的太极文化的公众号。

领导的感召力真大,不知不觉中,很多同事早早来到单位健身。

小公园里也安装了新的健身器材,大家好像迷上了运动似的,每天盼着健身时刻的到来,互相交流健身的心得。

大家收获的不仅是开心和放松,更是身体的健康与健美。今年,冬春之交流感盛行,我们办公室却无一人生病。

体育运动也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我们的工作还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赞赏呢。如今,健康正向的体育文化,成为我们办公室的特色。“健身一刻钟”变成“健身半小时”,大家琢磨着成立一支太极拳活动队,参加系统工会组织的运动会呢。

点评:先进的文化定能辐射他人、影响环境。年轻的姐妹们,不妨涵养某方面的特长,深入了解背后的文化渊源,用正向、积极、优秀的文化来武装自己,影响职场风气。

让专注成为家庭文化

(蕲芳 43岁 公司会计)

每天晚饭后,我和爱人都歪在沙发上看手机。高二的儿子在一旁写作业。罹患严重“手机上瘾症”的他,经常有事没事地解锁一下桌上的手机,在屏幕上乱画一通,再默默锁屏。

我看在眼里,问:“你用手机干嘛呢?”

他说:“看时间。”

我指指桌上的闹钟,威胁他再不专心就没收手机。他将手机锁入抽屉,右手做作业,左手下意识地摩挲着抽屉的锁头。

……

当我与闺蜜交流孩子的情况时,她介绍了“全家一起培养品格”的讲座。

闺蜜说:“请家教,或像盯贼一样督促孩子,都不如培养他的专注力。只要专注,孩子在校的听课有效率,比啥都强!我儿子能考上心仪的大学,与全家一起培养专注的品格很有关系!”

闺蜜发一些培养专注力和时间管理能力的APP给我,我自己先在工作的时候尝试了一下。

比如:某一个程序在运行之后,使用者可以播种一颗种子。种子在30分钟后会长成一棵大树,前提是在此期间不能解锁手机。无论种子是否成活,都会记录在一块土地上,你还能标注自己是成功或失败的原因。

我发现这些程序很管用,就推荐给儿子。他开始不屑一顾,后来却在成就感和同情心的驱使下对“种树”上了瘾。

在做作业时间,他老老实实地把手机“束之高阁”。他学习的激情与效率均被提升,将程序中“种树”的时间从30分钟,默默拉长为40分钟、50分钟!随着成绩提高,他深深体会专注的力量——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地学习一小时,然后尽情地玩20分钟手机,远比“一边玩手机一边学两小时”效率更高。

看到良好效果,我突发奇想:“我和老公能用其来好好交流吗?”

通常在睡前,我俩各玩各的手机和Ipad,即使交流也停留在肤浅、琐碎的层面,多是有问才有答的敷衍。

沟通之后,我俩约法三章:“每天睡前播一颗种子,聊天10分钟。”

别小看这10分钟,没有电子产品的插足,我们渐渐找到心灵相契合的感觉。沟通的思路、眼界、深度都不一样了!怪不得人家说,手机是亲密关系的最大杀手。过去在“碎片化”的浏览中一点点蒸发掉的激情与共鸣,如今都重新找回啦!

身为设计师的爱人,过去常说“自己的注意力一点都集中不起来,总忍不住去滑动手机屏幕,浪费很多时间,也不知道自己干了些什么。”但是,他的“屏幕依赖症”竟因为几个小应用程序而治好了!他的设计越来越出彩!

如今,在“禁手机”的晚餐时间,我家的共同话题经常围绕“种树为什么失败”、“我要如何更专心致志”等。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反思、进步、互相鼓励,每个人都会拥有一片专心致志、郁郁葱葱、不断繁盛的森林!

点评:家庭文化的载体变得越来越小巧、易得、精致。很多培养好习惯、好品格的APP,不知不觉中进入千家万户。就像“一个支点可以撬动地球”,一个小小的工具可以营造出一种家庭文化!

第三部分: 新词库——“文化力”的一些元素

文化孵化力:利用最先进、正向的文化来创造财富、孵化梦想、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文化微调力: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用“微调”的方式,实现整个系统的和谐蜕变。

文化和合力:优秀的文化,带给人归属感与安全感。女性要成为“使人和睦的人”,就要与时俱进,保持自我更新。

文化潜移力:文化对环境和个人的影响,总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女性要修炼“内功”,由内而外地散发出影响力。

第四部分:本刊观点——让文化力更接地气

姐妹们,要让“文化”更接地气,其实很简单。

你先找准目前你最困扰的问题,将其当做一个项目来对待。你利用线上线下的各种平台,集思广益,了解“达人”、“过来人”、“成功女性”在经历同样问题时的心路历程,摸索出对症下药的思路和窍门儿,然后制定计划,逐一实现。

生活中,咱不妨将大大小小问题当做一个个“窗口”,向外延伸出去。伴随着不断的搜索、筛选、实践、总结、再搜索……“窗口”内外会变得春色满园、一片繁荣。

当你的内在力量逐渐强大,学习能力不断提高时,定能体会到那种叫作“文化力”的东西翩然而至,融入“优良的家风”、“健康的习惯”、“美好的传统”之中,将家人们紧紧凝聚在一起。

猜你喜欢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摄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