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秀波 别用四十不惑 去“妖言惑众”

2016-05-12王皎王嘉玲

北京青年周刊 2016年15期
关键词:吴秀波西雅图情书

王皎+王嘉玲

去年,吴秀波仅仅接了一部戏,就是《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这不是上一部戏的续篇,没有展示男女主人公是否快乐地生活了下去,完全是另起篇章,吴秀波说,因为对薛晓路信任,他不拒绝她的任何戏。情书,连接的不是淡淡或浓烈的情感,甚至也不仅仅是爱情,吴秀波说,看了这部戏,你会想,家是什么?

家意味着什么?究竟是一栋房子,一纸婚书,还是另一个人?如果是房子,它可能会倒;如果是一纸结婚证书,它也有可能变成离婚证书;如果是一个人,有可能会分开。即便是有血缘关系的人,如果他去世,也意味失去。那么你一生中究竟为什么活着。

“十二三岁的时候,收过同班女生的纸条,现在想想,是很有童趣的经历,长大后,我是真的没有写过信,因为认识的人都特别近,好像恋爱经历用三个字形容一下,都是在‘楼下等,等她出来。写信的等待太漫长,当然,也怕家长收到。”吴秀波很应景地讲了自己的情书经历。甚至,也提起了自己的儿子:“我听说剧组的同事收了儿子的情书,我就想,我的两个儿子很帅啊,不知道是他们没有收到还是没有被我翻到。”

说道应景,因为他和薛晓路导演以及汤唯合作的《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就在这个月底上映。在这个片子中,他一反现实中的自己,拿起笔纸,坐在了情书的一端。

《北京遇上西雅图》在2013年刷新了国产爱情片的票房纪录,吴秀波饰演的Frank和汤唯饰演的文佳佳在帝国大厦的楼顶定情后,依然给人很多想象空间。这一次的《不二情书》,虽然延续着上一部的爱情主题,但却讲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爱情故事”:吴秀波饰演生活在洛杉矶的华人房地产经纪人Daniel,汤唯则饰演人称“姣爷”的澳门赌场公关。不同的生活际遇,同样的漂泊感,还有一本《查令十字街84号》的书,牵起了两个陌生人的书信缘分,但也有着很多的擦身而过。

在提前一些的媒体看片中,我的旁边,坐着一位姑娘,“眼神太迷人了”“身材太好了”,我听她念叨了好几句,在故事的推进中,我也听到了她微声的啜泣,看哭了的她说,“这片子不错。”

抛开影片,让一个女孩子不喜欢吴秀波,是挺奇怪的事情,无论是 《黎明之前》、 《心术》 、《离婚律师》 ,还是他蓄起胡须,甚至是彰显白发树立起的大叔形象,都圈粉无数,当然,我之前一直以为,这些粉,多半是女生。

后来,我问了一些男性朋友,他们也不讳言对吴秀波的喜欢,甚至说,“他还会唱歌,还会主持,你看《欢乐喜剧人》了吗,简单说,看了,就会喜欢他。”

心理学上有一种说法是投射,一种说者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性格、态度、动机或欲望,“投射”到别人身上,用吴秀波的表现,映射着自己的欲望,我把这看作是男性对吴秀波的一种认可,颜值之外的认可。

我问吴秀波,你怎么看自己的全能?毕竟他做过音乐编辑,不仅给别人写歌,自己也出过唱片,做过活动策划,做过节目制片人,也出版过自己的文集。在电视剧和电影上收获口碑的时候,他也涉足综艺变身“主持大咖”,但他却一点没有给自己贴金,甚至直白地说“不是成名了,以前的经历就都能变成值得炫耀的资历,简单说,就是之前啥都没有干成,才做了演员。”

即便做了演员,吴秀波也依然有着抽离的心,他说自己很宅,可以几个小时不讲话,但却不能没有书。他也被称为娱乐圈的哲学大叔,回忆拍摄《不二情书》的8个月,他说印象最深的是转场中,自己开车行进的三千公里路,“你是一个中国人,开着一辆美国产的车,在美国的公路上看美国的风景,你要在那个公路上找一种家的感觉,确实是挺异位的感受,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当你进入故事环境后,会很强烈。什么人才会想家?出去呆太长时间的人会。只有真的深入那种环境,才知道人多么缺乏归属感。”

家与漂泊感,吴秀波说,看完这部影片,你一定会有感触。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吴秀波

写情书,是因为孤独

Q:大家都在期待看到大叔Frank和文佳佳之后会发生什么故事的时候,没有想到《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却并没有以故事续写的方式出现,你在知道这个故事的时候,有没有觉得有些意外?

A:这次合作不是基于之前的故事,而是基于之前合作的人。上一次,大家合作地非常开心,编剧兼导演薛晓路对作品表达的态度和温度,我非常认可。印象里,第一次“西雅图”合作的时候,她的剧本已经是完全成型的作品,不需要再改动了。这一次,接到她的电话,立刻决定跟她合作的时候,剧本还在打磨阶段,并没有完全定稿,但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好犹豫的。

Q:不二情书,你怎么理解不二,怎么理解情书?

A:这个名字有趣,大家可以诠释出很多蛮高深的意味,不过,我想说得简单,按照薛晓路导演的意思,这一次拍得不是“北京遇上西雅图2”,那么我们就叫它“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至于情书,和每个写过情书的人,发心是类似的,因为情感,因为孤独而产生。

Q:这一次你不当医生,却成为一名卖房人,角色的这种设置,是为了配合怎样的表达?感到薛导之前的作品,主人公都有一种漂泊感,这个感觉也会在你这一次饰演的角色中统合吗?

A:这一次当上了纽约的房产经纪,是个卖房人。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上都有一些大体的共性,如果用一个字来说,那就是家。这个家到底是什么?这个片子多多少少就是在讲家究竟是什么。所以你也可以理解为什么把主人公设定成一个卖房子的人,因为他是帮助别人安家的。但是他本身却有一种漂泊感,如你所言,薛晓路的片子,从《海洋天堂》到《北京遇上西雅图》再到这部《不二情书》,这种漂泊感一直都有。

我想,一定也会有人觉得,把主人公发配到国外,可不就漂泊吗?薛晓路是个非常极致的人,她不会做简单的“可不”的事儿,她想到一个念头,想好一段缘分,再让它们落实为可行的框架,会去做很多实地的踩点,和物料准备。这一次拍摄我们去了澳门、香港、温哥华、洛杉矶、拉斯维加斯、伦敦、还去了重庆,大概取了八个地方。故事串联了这些地方,我特别想提伦敦,这部片子中重要的道具是一本书《查令十字街84号》,地名作为书名,孤独也好,连接也罢,这本书是游走在中间的魂。

站在女性立场有态度地去放歌的文化人,很少

Q:这本书被称为爱书人的圣经,一端是爱书成痴、穷困潦倒的性情女人海莲,一端是矜持稳重的英伦绅士弗兰克,他们通信20年, 一段从未谋面的情缘却给双方带来异常珍贵和温暖的欢乐。那么,想一下,这部片子,你和汤唯就有些像“海莲和弗兰克”?这个角色对自己而言,是一种怎样的延续或者颠覆?

A:每一次塑造不同的角色,你依然会看到相同的一些特质,比如,他的鼻子眼睛,他的音色表情,包括他所有感受事情的态度和方式,都会让人“似曾相识”却又完全不同,演员,要把原来的自己,生活中的自己放下,体味故事环境里所有的一切,然后尝试着变成那个人。当然,完全投入,也并不是说,明确地给自己和角色一个区分,也没有那么复杂和麻烦。演戏等同于任何一个游戏,当你达到忘我的程度时,那就说明这个游戏规则和状态产生了。

Q:哈哈,是不是也有一些戏谑?

A:一千个人,就可能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游戏本身没有一个准确的规则,因为我们每个人对词汇的理解不同。我们生命中学会的第一个词叫“妈妈”,但是你闭着眼想的妈妈和我闭着眼想的妈妈,人不一样,年龄性格也不一样。从这一个词的不同,就可想而知,我们对所有词语的理解都可能不同。我总觉得很多看似客观的事,其实都是一个唯心的游戏。

Q:于是只做情绪感应?

A:我们讲什么是演戏,或者什么是看戏,第一层所谓的共鸣就是情绪共鸣。比如我现在猛地拍一下桌子,你会吓一跳,别人也会吓一跳,这是情绪共鸣,不需要任何语言沟通,大家就感受到了。第二层是情感交流,两个人生活了两年,和两个人刚认识,或者已经生活了二十年,肯定不一样。戏剧的情感交流,是更深层次的。第三层是态度沟通,你可以把它简称为生命态度或者信仰。一个大字,加上那个点,就是无限大,底下放一颗心,就是你的心可以无限大,所谓“态”。其实演戏就是这三种沟通。

Q:拍薛晓路的这部片子,三层沟通,都做到了?

A:是的,薛晓路的电影之所以好,因为她自己是一个非常单纯和善良的人,她所有的故事都讲述着善良的、温暖的、舍己利他的态度。这跟她做人一样,你看她是很有名的导演,但她每年都坚持在电影学院给学生上课,一直都做着老师,她两年才写一部电影剧本,也不多拍,然后每部片子都亲力亲为,其实从赚钱来讲,这是一个特笨拙的做法,但是按照生命态度来讲,她是一个特别强大的女性。我觉得现在能站在女性立场拥有态度地去放歌的文化人已经很少了,薛晓路是其中不可多得的一个人。她的创作态度,让我不会拒绝她的任何影片。

关于拍戏,我特别不赞成用输赢心去看待,它就是生命中的一个过程,甚至和聊天一样,你总是愿意和能懂你的人,多说几句,能懂,不代表你们所有对于故事的理解要完全相同,那只是具体技术,我更强调所有之上的那个态度。

我就是什么都没干好,所以最后当了演员

Q:在2015年,你就只接了这一部戏,如果我们从理念的高度,转到细碎的拍摄中,有哪些故事,令你印象深刻?

A:我们一共拍了八个月,从温哥华转场到拉斯维加斯的时候,我是开车去的,自己开了三千多公里,在沿海的公路上飞驰,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开着一辆美国产的车,在美国的公路上看美国的风景,你要在那个公路上找一种家的感觉,这个确实是挺异位的感受。因为我们每个人出去,大部分是旅游,除了新鲜和享乐以外,没有体会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感觉,当你进入那个故事环境后,这种感觉却会很强烈。什么人才会想家?出去呆太长时间的人会。只有真的深入那种环境,才知道人多么缺乏归属感,这些场景给我的印象还挺深的。

Q:如果可以带着一个问题看电影,你希望让大家带着什么问题?

A:让大家想想,为什么天天发朋友圈?朋友圈这个东西特别奇怪,你要是明确知道发给谁,你直接给他发微信就好,为什么不是一对一的直接发,而要在朋友圈发布?也许这部电影能让你有些思考。同样的,也像我上面提到的,想一想,家究竟是什么?

Q:有大家,也有小家,心理学上还特别注重原生家庭的影响,在你的成长中,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哪些地方?

A:很多很多,当然,日子是一天一天过的,生命中每一个感受和体悟,最终都会影响你的表达。

Q:所以你做过的表达也是很多,中戏毕业后,稳定的体制内工作,没做多久就放弃了,做过唱片,出过专辑,做监制策划,现在在电视电影之外,综艺主持也拿得住,面向很多。

A:好像一个人出了点儿名,他以前所有的经历,都变成了他的资历。但我不想给自己贴金,我的那些经历并不都是光耀的,甚至可以说以前很多都没有干成,因为一直没干好过,所以换了好多行业,只是后来干演员干成了而已,我没有那么多本事,也不是全能的多面手,没有什么好隐晦的,我会跟所有问我的人,认真地说,我就是什么都没干好,所以最后当了演员。

想把所有拥有都扔掉,不想坚持

Q:你觉得一个好演员最该有什么?

A:我记得黄秋生曾经跟我说过一句话,“你是个演员,并且是个好演员。”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你有耳朵。你可能会觉得这句话奇怪,为什么一个好的演员不是有一张好的嘴一张好的脸,而是有一个好的耳朵?因为表演的根本是真听,真看,真感受,所有这三个词全来源于接受。我们回到一个特别老的故事里,杯子里倒满了水就不能再往里面倒了。一个人要想感受新鲜事物,让别的角色照到自己身上,先得把你那杯水倒了,这个就是演戏的全部。所以最该有什么呢?我想把所有有的都扔出去,不想坚持。

Q:把有的,没有的都扔出去,开放的状态,让你下得了乡,也进的了城?

A:首先感恩你能这么说,人必须要有容量,无论演戏还是录音,如果舍不得把上一条抹了,你就录不来新的。当然,我自己做的其实也不够好。就是尽自己所能,在未来的工作中不去做个骗子。

Q:什么骗子?

A:做演员,你的表演如果不是因为你的感受而生发的,就是骗子。比如说我们俩现在聊天,如果我完全不管你在问什么,只说我想说的,那就不是在聊天了。演戏也一样,你不能只顾自己,你首先要记对方的台词,认真听对方的台词,这甚至比记自己的台词要重要得多。所以如果我还能沉得下那份心,在戏里认真地听别人的台词,看别人的表情,感受别人的情感,然后通过这些感受去表达,那我就不是骗子。如果只是为了输赢,只是为了贩卖表情来换取所谓的对错,那我就是个骗子。

Q:所以也能理解,你明明医生演得深入人心,却不再去重复了,明明用大叔的雅痞范儿迷倒了很多人,却没有非常热闹地密集接戏重复表现。

A:是这样。之前很多人都会问我,接下来想要挑战的角色是什么?有很多,所有的角色减去我以前体验过的角色,剩下的角色都是我想去挑战的。演戏就像是一场旅游,就是你老想去没去的地方。

Q:这个片子结束了以后,下面我们可见的一些工作是什么?

A:我现在在拍一个古装的电视剧,三国题材的,叫《军师联盟》,它讲述的是三国时期曹操家族和司马懿家族缠斗的一个故事。至少形象上,没有不二情书中蓄起的胡子了。

四十有惑,只想认真面对现在的自己

Q:大家说你是演艺圈的哲学家,过了四十岁,你不惑了吗?

A:人的一生一定有疑惑,随着年龄的不同有不同的疑惑,这是我以为的,至少我还没有达到不惑的状态。甚至站在我自己的立场上,如果有谁说他四十不惑了,我都觉得有些妖言惑众的味道。即便现在,我有了一些经历,但我也不敢给谁一个做人或者成家立业的道理,我甚至想告诉你,我自己也依然会迷茫。人生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你活过几次?大家都在面对新鲜的一天,都在活自己的这一次。

Q:没准你的心里住着个老灵魂呢?

A:哈哈哈,就算是,就算有前世,那前世的经历我也没记住,谁会对自己的生命有前世曾经的记忆呢?这个我说不清,但至少我觉得,在当下,别太过自我,别总想对立,怀揣着一种尊重周边生命的态度去活着,感恩的活着,就行了。

Q:工作之外,你常常做什么?你很少把自己的私生活曝光在大众面前。

A:游泳、爬山,慢的持久的这些运动我还行,太快太要求爆发的就不擅长了。我是有些宅的人,很少参加活动,也可以几个小时不说话,看着孩子们玩儿,看看风景就挺开心,此外,就是阅读,这是我工作中必须得做的事情,除了每年要读大量的剧本,我也会读很多其他的书,丰富剧本中的细节,加深理解。

Q:假如有时光机,可以让你见到任何想见的一个人,最希望他是谁,和他聊什么?

A:我还是活在当下吧,就在现在,和你聊好了。也许很多人会怀念从前,悔恨从前,或者憧憬以后,但是我更看重现在,我不想把现在给忘了。我就想认真地面对现在的自己,仅此而已。

猜你喜欢

吴秀波西雅图情书
吴秀波的“浪荡往事”
NBA重回西雅图?
吴秀波 叔圈101的雅痞担当
一封情书
暖暖的等
遇见西雅图
吴秀波:骂人是最大的单纯认错是最大的美德
情书
从西雅图到热那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