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普类阅读理解题的六种答题技巧

2016-05-11刘恒兆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答题技巧阅读理解

刘恒兆

【摘 要】以科普类阅读理解题为例,基于阅读理解中常见的难题难点进行了答题技巧的分析和介绍,为考生进行科普类阅读理解答题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科普类 阅读理解 答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3B-0152-02

阅读理解题目设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文章内涵和大意,并对文章进行深入分析,以此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科普类阅读理解在秉承上述宗旨的前提下,也起到了普及科学知识、增长学生见闻的益处,是目前较为常见的阅读理解题型。科普类阅读理解答题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和技巧,一旦掌握其相关技巧,题目的难度将大大降低。同时,阅读理解在整张试卷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分值相当可观,因此,对科普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的掌握十分必要。科普类阅读理解的答题技巧有如下六种。

一、抓住文章首句并将其作为切入口

科普类阅读理解多涉及专业的科学知识,非专业考生在理解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文章中的专业词汇较为生僻且具有特定的含义,若缺乏该方面的学习,则较难对文章进行准确把握,此时,考生需要将文章首句作为切入点进行理解。文章首句一般介绍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统领整篇文章的中心,也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基础。因此,考生应首先仔细分析科普类阅读理解的首句,对首句的内涵进行把握,以此获得解决问题的钥匙。语言的学习应该将实际的运用作为最终目的,这是众多语言学家及教育家所推崇的观点,也是现代语言学习所要追求的效果和境界。科普类阅读理解技巧的提高理应建立在学生阅读能力全面提高的基础上,因此,要想把握基本的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对阅读能力的训练尤为关键。

二、仔细观察段首和段尾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在对文章首句进行理解后,考生需要对科普类阅读理解每段的段首和段尾进行分析,文章是由段落组成的,对于科普类文章而言,段落之间的逻辑性不强,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不十分密切,因此,不能简单地从整体上把握科普类阅读理解的主要内容,而要从每段出发,在对每一段内容进行理解的前提下,将每一段进行联系,从而获得对整篇文章完整而准确的把握。此外,对于段落内容的理解也是深入分析科普类阅读理解中心思想的前提,中心思想作为科普类文章的核心,对其把握直接关系到对题目的判断。比如,教学《大熊猫的故乡》时,笔者要求学生对大熊猫作一个“假想的科学考察”,考察项目有环境、生活条件、生活习性等,以此激励学生抓住段首段尾内容,用心发现。因为有了这项特殊的任务,学生的读书热情超乎寻常,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求知的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进行合理推断

科普类阅读理解生词较多且晦涩难懂,在做题时难免出现枯燥无味的状况,影响答题效果。对某句话或某个词汇的理解失误可能造成对整篇文章的误解,因此,考生需要关注文章中的具体情境,对其的分析要有利于把握文章的逻辑关系。首先,学生要根据词汇、句子判断阅读理解所要表达的大致含义,对整篇文章进行定位后,再进行答题,以防止出现答题思路走偏的状况,从而影响阅读理解整体的答题效果。其次,对文章脉络与逻辑进行仔细推敲,以此把握文章整体的内涵与结构。一位老师教学《我是什么》时,为让学生感受雨点、雹子、雪花的不同情态,作了如下推断:“孩子们,如果你变成了雨点儿,你想落到哪里去呀?”孩子们畅所欲言后,老师又说:“雨点儿们,想去的地方不同,心情肯定也不同,那就怀着自己那种独特的心情读一读。”接着,老师播放录像,让孩子感受雹子的破坏力,还让学生演示雹子“打”的动作,然后读课文。最后,在美妙的音乐中让孩子们想象变成小雪花,读出飘飘悠悠的感觉。

四、丰富常识储备

科普类阅读理解对考生的常识储备以及科学文化素养要求较高,要想获得优异的考试成绩,考生平时就要加强科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和储备,以备考试之需。例如,科普类文章中出现的新科技名称、文化背景等都是阅读理解的难点,常识的储备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有意识地积累一些科学文化词汇,熟悉科普知识并对科普知识进行分类处理,同时掌握一些文化背景知识对于科普类阅读理解的答题也是十分有益的。考生可以通过阅读书籍、查阅工具书等方式扩大科普知识的储备,增加信息获取量。在阅读理解答题过程中,将阅读理解的题目要求与平时的知识积累相联系,将知识积累运用到实际的考试过程中。如《太阳》一课中“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公里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走二十几年”。这也是学生基本的常识储备。

五、紧扣题目要求

科普类阅读理解主要包括完形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题型,每一种题型都附带各自的答题要求,这是考生必须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在进行科普类阅读理解答题时,考生要仔细阅读题目要求,不可出现答非所问的状况。对问题的分析是进行准确答题的基础,也是提高答题正确率的重要前提,尤其是科普类文章更加要仔细把握出题人的意图。紧扣题目要求,一方面缩短了阅读时间,另一方面也增强了答题的针对性,是阅读理解中最为关键的答题技巧,也是考生在进行科普类阅读理解答题时必须掌握的原则之一。如课文《太阳》中要求学生说出太阳温度的高,教师可引导学生比较理解: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通过对这两个句子的理解,学生明白:“六千度”用数字具体写出了表面温度的高,用“三千倍”突出了中心温度的更高。另外,“六千度”到底怎样高,课文又以“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来形象地说明。

六、丰富科普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训练

对于科普类阅读理解答题而言,为了更好地发挥教师引导者、辅助者的作用,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优势以及劣势制订针对性的阅读理解答题训练目标和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阅读理解答题过程中去。对于阅读理解题答题不理想的同学,教师不能固化教学模式,而要适当进行调整。具体来说,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进行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教学:第一,情景教学法。教学方式的选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关键,情境教学是较为有效的阅读理解教学方式。所谓情境教学是指教师运用各种方式创造特定的教学场景,将阅读知识、词汇、技巧融入其中进行科普类阅读理解教学。第二,小组讨论。在科普类阅读理解答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按照阅读水平的差异将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主动发现科普类阅读理解答题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第三,归纳法。科普类阅读理解答题任务繁重,知识点众多,因此,可以使用归纳法对阅读理解答题技巧进行分类,提高阅读活动的针对性和效率。

综上所述,科普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主要包括抓住文章首句并将其作为切入口、仔细观察段首和段尾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进行合理推断、丰富常识储备、猜测推敲生词等方面,对于科普类阅读理解技巧的掌握将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锻炼学生的独立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考生应在系统掌握科普类阅读理解答题技巧的前提下进行阅读及考试。

【参考文献】

[1]崔治礼.高考文学类阅读题的答题技巧[J].文学教育(下),2012(5)

[2]廖淑娜.英语应用能力考试阅读理解题型分析及答题技巧[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1)

(责编 卢建龙)

猜你喜欢

答题技巧阅读理解
简析如何有效进行初中地理教学
微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导学探究
小学英语复习的方法与技巧
刍议英语阅读理解讲评课
关于中考记叙文阅读的一般考点及解题思路的几点说明
备战中考中的感叹句答题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