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实提高专业硕士培养质量

2016-05-11杨阳

广西教育·C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硕士导师学术

杨阳

随着2016年考研初试成绩公布,“考研”又启动了新的轮回。在“考研热”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专业硕士受到越来越多学子的关注。其考试难度较学术型硕士更低、偏向实践和应用、利于就业等特点,是打算攻读专业硕士的学子优先考虑的要素,但2年学制、含金量被普遍认为不高、有“混学位”之嫌等客观原因,让专业硕士的培养被高校有意无意地边缘化,目前并没能取得令人信服的成效。

在教育部“原则上硕士生招生计划的增量主要用于专业学位,要将存量部分中的学术学位计划按不少于5%的比例调减,用于增加专业学位计划”的政策引导下,近年来专业硕士人数不断增长,截至2015年,专业硕士招生规模已经达252272人,与学术型硕士招生规模基本持平。专业硕士的培养强调“短平快”,在短短2年的时间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像学术型硕士那样主要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但当下专业硕士被教育界普遍认为总体能力一般,甚至是实践能力都比不上学硕,很多人只是“混学位”,理论欠缺又没有掌握实际技能,含金量没有想象的高,这不得不引起高校的思考。

首先,从思想上重视专业硕士的培养。目前,很多高校专业硕士培养的师资力量不足,部分导师还把研究生培养的主要精力放在学硕上,采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将专业硕士置于一旁,另外很多导师的实践能力不强,让强调实践能力的专业硕士培养名不副实。对此,高校要给予专业硕士培养高度重视,在师资方面,为专业硕士培养提供政策和硬件条件,导师的聘任要体现针对性,保证师资力量与专业硕士数量的同步,探索将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纳入导师的考核,调动导师培养专业硕士的积极性。

其次,完善专业硕士的培养模式。目前很多高校对专业硕士实行“双导师制”的培养模式,即在学校有一名导师指导学习,实习时有一名业界人士做实践导师,但很多情况是学生一直到快要毕业也没见过指导实践的导师。对此,高校要完善与坚决贯彻高校与行业企业相结合的专业化教师团队联合培养的模式,为行业导师设立专门的培养时段,保证专业硕士的技能培养。可以定期召开校内导师和行业导师的联合会商,商讨下一阶段专业硕士的培养计划,多听取行业导师的要求,将其融入专业硕士的日常培养。

再次,突出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目前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与学术型硕士大同小异,有些甚至雷同,只不过将其压缩至1个学年上完,这对于专业硕士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对此,应将其培养目标与学术型硕士区别开来,并细分和具体化,每项职业技能对应一定的课程,课程的设置要坚持与行业发展趋势相结合的原则,明确特色。另外,导师要努力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探索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

最后,完善专业硕士的评价机制。目前专业硕士的培养制度还不完善,考核标准也不如学术型硕士严格,加上理论学习时间有限,导致专业硕士的毕业论文大多质量不佳,实践能力也不见提高,社会评价由此降低。对此,高校应制定有针对性的考核方式,严把毕业生质量关。在制订评价标准时,引入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设立专门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应有一定比例的行业和企业专家参加,负责制订培养标准和方案,要着重体现实践能力的质量评价,如可以探索以毕业作品代替毕业论文作为最终考核的方式。

总之,在专业硕士受到越来越多关注、人数不断增多的背景下,高校要注重提高专业硕士的教育质量,将其与学术型硕士培养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在培养过程中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打造特色,使之与学术型硕士互相辉映,不断完善研究生的整体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硕士导师学术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V eraW an g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导师榜
爱情导师
不必对硕士卖米粉大惊小怪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