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市级电视的公共话语空间

2016-05-10干欣彤

卷宗 2016年3期
关键词:平民化哈贝马斯主持人

干欣彤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冲击,电视栏目也在不断的革新寻求出路,电视曾经所带给受眾的远距离感在慢慢地减淡,转而是一种走入受众使用平民话语的方式,各地市及电视台是当地窗口的展现,此次以乐山电视台的《新闻天天报》为例,浅析电视话语的平民化现象。

关键词:新闻话语;平民化

1 地方特色

每个地区的电视台都有着自己的特色栏目,《新闻天天天报》是是乐山市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一档民生日播新闻栏目,栏目于2005年11月8日正式开播的,时长25分钟,每晚10点首播,设24小时热线。新闻天天报自开播以来在乐山地区受到了很大的响,作为地方卫视,新闻天天作为地方民生节目的开端让广大市民在其节目中看到其真实性可靠性以及互动性。

2 主持人话语的平民化以及走进观众的活动

受众对电视新闻的理解不仅仅是在于对电视新闻内容的认知,电视新闻里主持人的话语引导也不可小视,主持人是电视新闻里面让整个节目得以完整呈现的重要角色,无论是民生新闻的鼻祖《南京零距离》还是后起之秀《东方时空》其主持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报道方式,从看新闻到读新闻,一档栏目的主持人不是摆设不是花瓶,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是一个节目的重要元素,主持人的风格也会对整档节目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风格”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

和艺术特点。”1 对于一档节目来说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主持人的风格不仅仅是其个人文艺素养的一中展现更是对整个节目的思想内涵的一个反映。《新闻天天报》的主持人蔡明明,朱骏在节目中都有自己的主持风格,两位主播在播报新闻时都是站着与观众交流,充分显示出了一种对观众和对节目的尊重,主持人站着播报会让更好的把主持人自身的形象和气质展现出来,更好的赢得受众的青睐。

电视节目的受众群体的不同对主持人的要求也是相差甚远,访谈类节目如《鲁豫有约》,《实话实说》等不同风格的栏目对主持人的塑造也完全不同,《鲁豫有约》是一种比较偏向生活娱乐化的节目,陈鲁豫是整个节目的支柱,她的亲和力,真诚的态度,丰富的情感能让她很好的把理性和娱乐相结合,引导嘉宾叙述自己的故事和嘉宾产生一定的共鸣,同时在新媒体崛起时代,栏目也增加了微博提问环节,让观众有机会参与嘉宾提问,增强节目的互动性。然而《实话实说》是更加政治生活化其主持人崔永元运用言简意赅的提问方式,机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话题的推进力,以及创造轻松幽默的谈话氛围都是整个节目的重要元素。少儿节目我们所熟知的倪萍,他们都是优秀的主持人,能很好地掌控现场环境,自己的话语风格也能和节目的内涵相匹配。相比较这两档节目而言,《新闻天天报》是一个主持人出场相对较少,主持人在在节目中更多的是客串和引导和总结作用,虽然主持人并非一直在新闻播出中出现,可使其引导作用是节目更加完整,更具有连贯性和逻辑感。

新闻天天报的主持人都是独立主持,一个人可以很好的引领受众看完节目,相较于一些大型的栏目,地方卫视的主持人必须要更接地气,因而主持人会走入受众而不是一直就在荧屏中,在一些活动中,主持人会与观众相约现场和大家一起互动,以及栏目组做的“礼品送上门”的活动,通过主持人与受众之间现实的接触,让受众对主持人有一种更全面立体的认知。

作为地方卫视新闻的输出口,在内容选材上节目会有一定的选择,医疗卫生,教育培训,逸闻趣事,休闲娱乐,社会公益,法制安全等可能在节目中会有相关的报道,在每则新闻报道之前主持人都会做一个事件引导,在内容播出后主持人会对事件做一个客观地评价,并且给观众一个正确的引领作用,主持人在引领受众时并不是很生硬的直接告诉受众可为和不可为,而是很平民化的又会带有幽默感的去让受众理解。

有专家认为, 主持人的平民化诠释是地域新闻内容的最佳传播对应。这是因为“主持人”是处于信息的传播和接受的中间位置,中间位置的主持人要有自己鲜明的风格去支撑整个节目的发展所以主持人应当善于通过自己的桥梁作用把节目内容传播给观众, 吸引和帮助观众更好的接受节目”。 因此,作为地方卫视的新闻栏目,新闻内容不仅要做到内容报道的“平民化”更要做到新闻选题的“平民化”视角,要站到受众的立场去考虐问题,客观真实的报道,用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去表达传播的内容,找到符合老百姓审美情趣的表达方式,新闻要想做到有效,快速的传播就需要人们的参与。针对一些“硬新闻”大多是老百姓无法接受,因而主持人需要把“硬新闻”软化,用一种“朴实无华的解读方式”来帮助受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这样能适用于更广大的受众,避免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导致对信息的解读,诠释和认知就会产生很大的歧义,所以电视新闻的主持人需要深入浅出的报道相关内容分,给予观众正确的引导作用。就如事故频繁发生的进港大道,超速和车祸现象,主持人会表示出一种惋惜,而不是用直接的方式去告诫和批评。由此可见,主此人的表达方式和信息解读方式对手中而言是很重要的,深入浅出的去诠释内涵才能更生动的感染受众。

3 新闻报道的公共话语空间

电视新闻的报道方式往往不能和纸质新闻报道模式一样,它往往会比报纸报道的更为宏观一些,但是它带给受众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是远远大于纸质模式的。“公共领域”是英文是“public sphere”,在引入中国后大多数学者都会理解为“公共领域”和“公共空间”美籍德裔政治思想家汉娜.阿伦特在1958年出版的《人的条件》中优先提出了“公共空间”的概念。阿伦特向往古希腊城邦中的公共生活,特别强调了公共空间的政治性。在她看来,城邦就是公民对话和行动的场所,参与和共享的空间,在这个观点多元化的空间内可以充分体现出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即展现自己,突出个人价值。她成功的将人的价值和公共领域空间的的参与性连接起来,她认为人们参与的公共空间更多他的自我价值就更大。他解释了古希腊城邦这个领域里面人们如何在公共空间内展开活动。

德国思想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在阿特伦的基础上丰富了公共领域理论,将视点集中于资产阶级的公共领域,并进行了历史性的溯源。哈贝马斯认为所谓“公共领域,它是指我们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向公共意见这样的食物能够形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在这些对话中,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形成了公众”2 简单的来说公共领域是一个很广域的空间,公众有权利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大多数公众对同一事件所产生的较为普遍的看法就是公众意见。哈贝马斯在对公共领域的定义中不断的强调公众的话语自由,民主参与以及舆论监督。他希望公众能自己完整的抒发自己的意见,彰显自己的话语权力,用自己的权利去维护自己的权利形成一定影响的舆论压力影响公共决策。在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中,媒介,公众以及舆论是构成公共空间的核心要素。公众其实不是一个人而是由许多个私人所组成,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行为意识,有着平等,自由参与对话的能力,而公众舆论是以公众对话的方式通过对话产生的结果一般就采用少数服从多数原则以公开讨论形成某种意见。在各个省市级新闻不断涌现的今天,《新闻天天报》这类似的栏目必须要抓住受众能参与且自由参与的公共空间,今天电视原本就作为一种公共空间,但是由于在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电视已经成功的潜移默化的植入了人们生活可以称之为是一种强势媒体不断地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并且无意识的影响着自己的生活和观念。

作为市级电视台的突出栏目,《新之闻天天》报在选材和报道方式上面都会很注意受众的参与性,在选材方面全部都是当地的新闻来源,无论是政府工作的实施推进还是邻里纠纷,只要是公众关注度高的,社会影响力较大的事件,都会得到重视。以2016年2月15日为例,整个节目内容包含了春节期间烟花爆竹燃放,使空气质量下降乐山空气排名全省倒数第一,峨眉非遗文化游客数量增多,以及政府企业为大量返乡的农民工提供职位选择,外地游客丢包,本市民警协助寻找,从这些内容上来来讲都是很贴近市民生活的,市民都可以参与其中的话题,其选题内容的公共性很强。在现有的媒介技术和其生态环境下,大众传播的方式也在日益发生变化,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的界限也日益模糊掉。《人的条件》的作者汉娜.阿伦特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方面很早就做出了一定的区分。她在《人的条件》中谈及到三种生活方式:劳动,制造与行动。劳动和制造是从属于“私”的范畴因为他是个人维持在世界上生活所必需依靠的耐以生存的手段,但是行动却和他们相反,他必须要在和他人的交流和互动中才能达到行动的目的,以此来彰显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他是从属于“公”的范畴,正如阿伦特所说,“没有言语的行动不再是行动,因为这里不再有行动者;而行动者(行动的实践者)只有当他同时也是一位说话者时,他才能成为行动者,他开始的行动充满人性的被表现出来,尽管没有语言伴随,他的行动也可以从其粗蛮的题型中观察到,但其行为只有通过语言-----他在话语中认定自己是一个行动者,并声称做什么,已经做了什么以及打算做什么—才变得相关。”3 在其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公众积极投入参加公共事物的讨论,在环顾现代媒介的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受众仍然有自己的表达渠道和权利。出现在大众荧屏上的公众传播模式就会由私下的人际传播变为公众的大众传播。哈贝马斯也提到“大众传媒充当了个人疾苦与困难的倾诉对象,生活忠告的权威人士……在某种程度上,私人生活的问题被吸收到公共领域中,在新闻机构的监督之下,这一问题即便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至少也被公開化了。”4从哈贝马斯的描述中我们能强烈的感受到受众不断增强的主体意识和一种迫切需要表达自己的心态,受众不在是单一的信息接收者他们有自己的思维和话语自由的权利,受众在接受信息后更愿意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也会有一种渴求被关注的心理,这种心理在当代传播情境下对于节目的发展是不可忽视的,像《新闻天天报》在对事件访过程中,不仅仅是会对事情进行全面的报道更是会采访不同阶层的受众,既可以照顾受众渴求表达的心理,给予了一个表达渠道,同时也是对新闻的现场感和真实性的增强。

4 结语

市级电视的话语平民现象是在众多媒介技术和复杂的媒介环境下发展的产物,市级电视栏目的发展必须要更加注重平民化视角,用朴实的语言,平民化的新闻选题内容,和言简意赅的播报方式才能更好的受观众的青睐,播报方式和选题的平民化为受众信息的回馈互动奠定了基础,只有受众全面的接受和了解信息之后,受众才能够给出自己准确和相对客观的评论。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P406

[2]汪晖,陈燕谷。文化与公共性{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8。第125页

[3][美]汉娜.阿伦特, 人的条件[M] 竺乾威等译。 上海; 上海人们出版社, 1999: 第181 页

[4]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 曹卫东译. 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1: 第198页.

猜你喜欢

平民化哈贝马斯主持人
如何理解现实的人——论哈贝马斯理解人的三个维度
主持人语
规则与有效——论哈贝马斯言语行为的规范性
主持人语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批判的深层逻辑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平民化视角
关于电视新闻平民化的分析
电视新闻平民化不等于娱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