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畅饮心灵的鸡汤,筑建精神的伊甸园

2016-05-10拜春侠

新课程·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伊甸园特级教师职业倦怠

拜春侠

近年来,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日益严重,教育部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来激活教师队伍,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可目前收效并不明显。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对一线教师的现状,也常心急如焚,力图做一些改变,但深感力不从心,无可奈何。2015年9月我参加了陕西省第十批后备特级教师上海培训,回来后一直思考与追问,想从中寻求答案,找到出路,彷徨了好长一段时间,思之再三,决定将这些点滴感悟记录下来,与同行共勉。

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中国教育的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请等等落下的灵魂。”的确,21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走得飞快,落下的灵魂亟须追上。上海培训就给我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让我在畅饮了大师们盛上来的心灵鸡汤后,能筑建起自己精神的伊甸园。现有几点思考与感慨,诉诸笔端。

一、大师们非凡的成长经历震撼心灵

耋耄老人于漪老师,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工作后一直教历史,但学校却由于语文教师短缺,多年后让她改教语文。从零开始,她勤奋苦读,精思博学,以满腔的热情、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无言的大爱行动,成为教育界的一座精神灯塔,指引着我们每一位教师前行。在长达三个多小时的报告中,86岁的她博大的思想、渊博的知识、磁石般的语言,震撼了我的灵魂。我深知,只有真正不断挑战自我、知难而进的人,才能最终成就伟业。

心理学特级教师杨敏毅,45岁前在杭州任高中化学教师,2002年(45岁)从杭州调到上海七宝中学转科教心理学。中年转业,但她努力坚持,用十年时间将自己打磨成为上海市第一位心理学特级教师,这种勇气与精神令人敬佩。这样一个有梦想、有追求、有激情的人,用她的行动告诉我们:成绩是靠不懈追求、吃苦耐劳,懂得感恩换来的。现在她虽已退休,但仍在为对她有知遇之恩的七宝中学而努力工作着。她表示,只要学校需要,她永远不会为了个人利益而离开工作岗位。“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正是于漪大师与杨敏毅老师的真实写照。

还有一位是复旦大学附中的方培君老师,她是一个第一学历仅为中专的政治特级教师。学历低,起点低,但她始终坚信:老师要思考如何当孩子生命中的贵人,只有这样在教学中不断追求,才会成果辉煌。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她向我们证明:“奋斗改变命运”“英雄不问出身”。

这三位非凡女性的成长经历,使我的灵魂受到了一次次的震撼与洗礼。在实现教育梦的征途中,教师的职业倦怠已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人们解决了温饱,奔赴小康之后,不思进取、自我满足的思想不仅越来越严重,而且向年轻化发展。要改变这一现状,除了政策的跟进外,更需要发挥身边榜样的力量。这些榜样不是呕心沥血、牺牲生命的教师,而是身心健康、家庭幸福、思想高尚、事业有成的一批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名师,他们的辐射与带动功效是不可估量的,因为他们会让教师看到奋斗之后的成功与喜悦,实现梦想之后的幸福与快乐。

二、崇高的思想是实现教育梦的不竭源泉

众所周知,梦想是一种理想、理念、愿景。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教育本身就承载着梦想与希望。因此,教育梦也就是中国梦。

于漪老师86岁高龄还在为中国教育奔走呼号,还在为中国教育输送血液,她的思想永远年轻。她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一辈子站在讲台上用生命歌唱的教育大师。她是精神的灯塔,灵魂的丰碑,指引着我们教育工作者学会坚守。让我们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们浇灌生命之魂;让我们既要会用尺子量别人之长,又要会用尺子量自己之短;让我们时刻铭记,在陕西这块曾经孕育了华夏文明的土地上,要肩挑传承华夏文明的责任。

杨敏毅老师是中年教师华丽转身的成功典范。她的成功让我们明白:天赋为你提供了基础;机遇为你创造了条件;勤奋的努力成全了你的梦想。我们每个人都要拥有两件衣服:一件美丽的外衣——工作,一件舒适的内衣——生活情趣。我们既不能做穿着西服睡觉的工作狂,也不能做穿着内衣上班的邋遢王。我们要努力成为一个有梦想、有激情、有情趣、有品位、有绝招的老师,这样才能有超越,也才能实现自己的教育梦。

三、奋斗与蜕变方能筑建自己精神的伊甸园

教育大师们的一场场精彩的讲座,使我们明白了学校要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教师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课堂要彰显个性化特点。我们要在名师引领下,因地制宜地展开探索与研究,不可激动了一阵子之后仍然涛声依旧。我们应该运用“拿来主义”的武器,结合本校、本学科实际,批判地吸收。尽管有满桌的鱼翅,但全部吃下去会消化不良,精华需要细嚼慢品,才会被吸收而成为我们职业生命成长所需的营养品。

作为教师,我们要将每天的教学当成做饭一样,要让学生当厨师,我们当帮厨手,让学生学会炒菜做饭。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百花齐放、五彩纷呈,这样的学生才可能有个性,这就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可见,教师要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用仁爱、博学之心对待学生,用终身学习来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变革。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要时刻站在时代的制高点,去审视中国教育,思考中国教育,践行以人为本的宗旨,真正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以全面发展,这应成为我们人民教师终身不懈的追求。

总之,只有实现心灵与教学的突围,克服职业倦怠,才能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实现蜕变,筑建起精神的伊甸园,才能成为一个有温度、深度、高度、风度、气度,有追求、有梦想的教育名师。

参考文献:

张娟.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10).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伊甸园特级教师职业倦怠
这座偏远小城,能成为年轻人的伊甸园吗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特级教师批作文
伊甸园
特级教师批作文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伊甸园
谢欣:伊甸园ENED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