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进化论、大脑可塑性及语言的哲学思考

2016-05-09谭娜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9期

谭娜

摘 要:语言是人类特有的密码,有关语言起源的研究由来已久。众所周知,语言的进化与大脑的进化密切相关,大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的语言能力,反之,语言也在影响着人类的大脑。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大脑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在个体发展生命的全过程里,中枢神经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本文探讨了语言进化论、大脑的可塑性及语言的哲学思考。

关键词:语言进化论;大脑的可塑性;语言的哲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H0-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9--03

一、语言进化论

从进化论的研究历史来看,进化论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从古代一直延续到19 世纪末。由于过去受各种条件和技术的制约,人们无法进行实验,只能在大脑中进行评估或推测。因而此阶段的典型特征是“推测” ,通常伴随着有趣的“思维实验” 。第二阶段产生于20 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以新的理论洞察力为基础的实验阶段,科学家们对大猩猩进行了实验,探究动物是否能掌握人类的语言技能,然而,训练大猩猩说话的实验最终以失败告终。第三阶段持续时间较短,此阶段诞生了“进化语言学”。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运用对比研究方法,即分析了动物种群的研究数据,然后根据其数据推测了语言的进化过程,并将交际语言与运算能力语言区分开来。此阶段的代表人物有Chomsky, Fitch, Pinker 等。

近年来,兴起了许多交叉学科如认知科学、神经心理学、电子脑科学等,这些学科的兴起拓宽了语言起源的研究领域,其最新研究主要以对动物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参考新学科的研究,研究者们从言语 、语义和句法三个角度解释了语言的进化问题,这些研究者们主要持两大对立观点:渐变论和突现论。

(一) 渐变论

渐变论的观点大体可追溯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观。达尔文认为语言的进化是一种逐渐发生的,自然选择的过程。他认为语言进化和物种进化类似。持这种观点的语言学家和生物语言学家表示人类同高级灵长类动物相比,仅仅是演化程度的不同,没有质的差别。语言并非是人类的特有属性,且语言不是突然就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以渐变的方式演化而成的。

Stephen Pinker 是渐变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张语言是通过“自然选择”由低级至高级逐渐演化而来。Pinker 认为“自然选择”是能解释包括人的器官及语言等复杂系统的唯一原因。

(二) 突现论

与渐变论观点截然对立的是突现论,它认为语言能力是后期由于脑的发育而伴随出现的一种能力。持此观点的学者们认为人类的语言结构与动物的交际系统存在着质的不同,语言能力是由其内在的生物学本质决定的,而并非“自然选择”的结果;基因突变可以为语言起源提供一条可能的线索。

持此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homsky。Chomsky ( 2007)认为人类原始语言可能是其它生物基因突变的副产品或者由原始祖先的某个体大脑组织结构中的某种基因突变的结果。总之,这种生物变化的结果就是使得突变的个体具有了一种“合并”的能力,而这种能力为思维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司富珍,2008:48)

二、大脑的可塑性

大脑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系统,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功能与结构逐渐形成,积累的经验及学习等因素也影响着大脑的发展,大脑皮层会出现功能的重组与结构的变化,因而在大脑的发育中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大脑皮层结构的改变分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从微观层面看,由可塑性而引起的大脑结构的改变包括树突长度的增加、树突密度的增大、神经元数量和大脑皮层新陈代谢的变化等。从宏观层面看,由可塑性而引起的大脑结构的改变包括大脑重量、大脑皮层厚度的增加、各脑区沟回面积的改变等。

(一)动物大脑的可塑性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葡萄牙未知技术研究中心的神经科学家们在新研究中证实动物大脑远比我们原先想象的更具灵活性和可训练性。科学家们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在没有明显身体运动情况下让大鼠完成一种完全抽象的任务。研究人员借助于大鼠胡须抽动与食物奖赏实验解析了这一过程中靶向运动神经的作用。研究人员给大鼠装上了可将脑电波转化为听觉音的脑机接口。为了得到食物奖励,小鼠不得不调节它们的特异脑环路内思维模式以提高或降低信号强度。听觉反馈被给予大鼠让它们学习将特异的思维模式与特定的听觉音联系起来。在短短的两周内,小鼠很快就学会要得到食物球,此实验充分证明了动物大脑的可塑性。

(二)儿童大脑的可塑性

在儿童发育的过程中, 儿童大脑的功能与结构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传统观念认为,儿童的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研究发现,不仅动物具有发展的敏感期, 人类同样也具有发展的敏感期。若儿童在敏感期内大脑得不到足够的开发与刺激,其功能就无法展现出来, 甚至还会对大脑造成损害。这种敏感期效应包括视觉、听觉、语言、运动技能等很多方面。

在儿童时期内人类更容易掌握某种能力。一旦错过这一时期,学习就变得非常困难。儿童早期学习的知识,即使以后不能很清楚地回忆起来,这些知识也会永远保存在他们的脑海中而不会消失。如果一个孩子大脑的语言中枢不幸受到了损害,他可以重新学会说话,因为在几个月内,他的大脑可发育出另一个语言中枢。此外,我们不难发现儿童的语言学习能力、模仿能力很强。

(三)成人大脑的可塑性

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后依然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尽管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成熟后,其可塑性能没敏感期强,但在大脑发育成熟后,人类的经验也能引起大脑功能与结构的变化。成人大脑也具有高度适应性和灵活性。刺激、压力、损伤和疾病等都可能影响大脑的发育,个人的生活环境也能影响大脑结构及功能的形成。大脑的神经细胞一生中都在不断分枝,产生联结,从而使人们能够继续学习。因而成人大脑也具有可塑性,只要恰当地引导,也可以得到开发与刺激。

(四) 非正常人大脑的可塑性

关于大脑可塑性最初是研究一些脑损伤患者时发现的。许多研究表明,大脑受损会影响相关的认知功能,但是随着时间的逝去, 其大脑皮层的结构会发生重组。之后也有很多研究证明了,不仅脑损伤患者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而且一些非正常人的大脑皮层也具有可塑性。

M. Musso 等学者应用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PET) 对大脑左半球外侧受损的失语症患者进行了研究。训练结束之后所有病人的行为表现都有很大改善。研究还证明失语症患者的语言加工皮层内(外)侧化模式的可塑性改变会发生在语言恢复过程中。

大脑的这种可塑性现象同时在盲人身上也有所体现。生命早期就失明的盲人,大脑的视觉皮层的弱化促进了其听觉皮层的发展,这种跨皮层的转换解释了盲人为何拥有出众的触觉听觉能力。

三、语言的哲学思考

恩格斯指出: “我们的意识和思维, 不论它看起来是多么超感觉的,总是物质的,肉体的器官,即人脑的产物。”将意识看成人脑的复杂的物质机能是唯物主义哲学。语言也是人脑的产物之一,与思维及意识属于同一哲学范畴。

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变异性是指语言具有许多可供选择的可能性,具有动态属性,它体现在语言的共时和历时方面。语言选择不是凭空做出的,它们受说话人意识的不同程度的指导及调控。选择与顺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选择是手段,顺应是目的及结果。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语言顺应了人类社会的需要,也会顺应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竞争激烈,不同文化相互渗透,这样的世界更需要多元的哲学,只要存在文化差异及不同的实践水平,就会产生哲学语言的冲突,而哲学语言的多元性及冲突的合理性促使产生新的哲学。

四、结束语

关于人类语言的进化过程,一直存在着两种研究观点,即渐变论和突现论。无论持何种观点,人们都必须承认语言的进化与大脑的进化是密切相关的。大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类的语言能力,同时语言也在不断影响着人类的大脑。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尤其是儿童的大脑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而教育者应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尽可能全面地开发受教育者大脑的潜能,寻求大脑的可塑性与现代教育的最佳契合点,从而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C. Buchel, J. T. Coull, K.J. Friston. The Predictive Value Of Changes in Effective Connectivity for Human Learning [J]. Science, 1999(283): 1538-1541.

[2]Chomsky, N. On Mind and Language: A lecture at San Sebastian [J]. Bilinguistics, 2007(1) : 9-27.

[3]Daniel E. Callan et al. Leaning-induced neural Plasticity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identification performance after training of a difficult second-language Phonetic Contrast [J]. Neurolmage, 2003(19).

[4]Hauser, M. Barner, D. & T. ODonnell. Evolutionary Linguistics: A New Look at an Old Landscape [J]. Language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2007(2): 101-132.

[5]MUSSO M.Training induced brain plasticity in aphasia [J].Brain, 1999(122): 1781-1790.

[6]Pinker, S.& P.Bloom. Natural Language and Natural Selection [J]. 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 1990(13): 707-784.

[7]Pinker, S. Language as an Adaptation to the Cognitive Niche [C]. Christiansen, M. & S. Kirby.Language Evolution. New York: Oxford, 2003: 16 -37.

[8]Pinker, S. The Language Instinct: How the Mind Creates Language [M]. New York: Morrow, 1994.

[9]Pinker,S. & R. Jackendoff. The Faculty of Language: Whats Special About It? [J].Cognition,2005(95): 201-236.

[10]司富珍.语言论题——乔姆斯基生物语言学视角下的语言和语言研究[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1]王亚鹏,董奇.脑的可塑性研究:现状与进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