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卡夫卡异化世界里显现的现代人文精神

2016-05-09李娜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期
关键词:变形记卡夫卡人文精神

摘  要:卡夫卡的作品具有怪诞离奇的特征,他擅长以荒诞的形式来展现人的异化世界,而在描写异化的过程中我们又可以看到他对人的深切的关注。我们从《变形记》可以看到人的自由被现代文明所剥夺了,社会中各种紧张关系的挤压使得人被迫“异化”。

关键词:卡夫卡;异化世界;《变形记》;人文精神

作者简介:李娜(1989.5-),女,山西晋中人,天津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2-0-02

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弗朗茨·卡夫卡是奥地利著名的小说家,公认的西方现代派的鼻祖。他生在正值西方社会处于世纪之交的转型时期,此时旧的信仰已然淡出历史舞台,而新的出路以及信仰尚未被发现,同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精神上毁灭性的打击,整个欧洲社会流露出无望悲观的情绪。卡夫卡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一残酷的社会现实,因此他的作品如实地再现了当时处于孤独无望境地的西方人在荒诞、非理性的世界中生存的困境和悲惨的遭遇。英国诗人奥登曾说过:“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1]不难看出卡夫卡作品闪烁着现代人文精神的光辉,以及他本人对人的深切的关注。

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学不可或缺的“灵魂”,是不可让渡的一种存在,对它的肯认意味着一种人文意识在审美主体中的确立。[2]人文精神是个内涵丰富的概念,它在不同层面有不同的界定。就其定义来看,人文精神是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是关注人的本性、尊严、价值、潜能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博大的情怀和广博的意识。它的核心内涵是人文主义,也可以说是尊重精神的价值。

从发展来看,人文精神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罗马的文明中,但是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资产阶级的日益壮大成熟和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人类开始不断探索以此来论证“人”的自身价值和力量,最后终于发现其实自身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和主宰力量,理性地指出天堂和来世只是人们虚幻的想象出来的境界,现世社会才是人类自己价值的所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从古代的朦胧而幼稚逐渐发展到近代的明确而成熟,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实现自己理想的强大思想武器。新的人文精神继承了过去人文主义的优秀部分,强调首先要把人当做人看待,反对一切可能使人异化为他物的因素;强调关心他人和社会的幸福,关怀人类的发展和未来。[3]

卡夫卡异化世界里的人文精神

卡夫卡作品所包含的现代人文精神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学人文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扬。资本主义社会的重重压迫使得人们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最后被异化。这些无疑都流露出了危机,卡夫卡意识到了人类自身悲剧的根源,感到在这样的时代中,人的悲剧命运注定是无法改变的。他的创作是对新的人文精神的最佳阐释,他意在强调要把人当做人看待,摒弃一切可能使人异化为他物的因素;强调关心他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关怀人类的发展和未来。

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异化——《变形记》

卡夫卡的中篇小说《变形记》是我们最熟悉的著名作品。作者通过描写人变成大甲虫的荒诞故事,意在向我们展现现代人丧失自我后在绝望中拼死挣扎的精神状态。《变形记》里的主人公格里高尔是西方20世纪文学中典型的关于异化的形象,他的看似荒诞无稽的遭遇却形象地表现了当时的人们为了维持生计而不得不从事自己不喜欢的职业,自我的精神和肉体遭受的种种压迫。人作为人的价值遭受了贬低,这是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

工作上,格里高尔是个没有自理能力的人。为了抵清父亲破产欠公司经理的债务,格里高尔每日为公司奔波,但是仍无法取得上司的信任。他也曾试图摆脱工作的束缚,但债务使得他为公司卖命,忍受责备。现实压迫、控制着他的生活,他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到属于自己真正的位置,在这种“沦陷”状态中他完全失去了支配自我的能力,泯灭了人作为人的自主性,只能勉强在孤独与恐惧中做一些无谓的挣扎。置身于黑暗世界的格里高尔只是作为一个麻木、茫然、不知所措的个体而存在,没有精神乐园的他内心是空虚、寂寞、苦闷、烦躁的。这是现实使得人们没有了自由、自主,人们生来只能作为“奴隶”而存在,只能是被迫机械地运转的机器最真实的写照。

在家里,格里高尔是经济支柱,一家人要靠他的那点收入来维持生计,同时他也把养家糊口视为己任。这种生活只是出于一定意义上的责任,是为了活下去而不得不做出的选择,除了谋生根本没有任何有价值的意义,在精神层面失去了对终极目标的关心和追求,也就谈不上什么所谓的人生的乐趣和追求。卡夫卡曾在“谋生职业”和“写作艺术”之间苦恼过,而这一切都源于他父亲事业的成功以及对其专制家长式的教育,尽管他酷爱文学,可是为了家人的生存,为了自己的父母,在博士毕业后,他不得不选择在一家工伤事故保险公司干份自己厌恶的工作。虽然他曾请求过父母同意他辞掉工作以此来专门从事创作,但是父母却拒绝了他的写作计划,他的父亲甚至对卡夫卡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志趣常加以嘲笑。卡夫卡从小就对父亲既敬仰又畏惧,他至死都一直坚持干工伤事故保险公司的工作,即使内心痛苦,也未曾违背父母的意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的一生就是在矛盾痛苦中度过的。由此可见生活夺去了人的自由和支配自我的权力,甚至“把人自己的身体也从他那里异化出去了”[4],这是可悲的现实。

格里高尔在一天早晨醒来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非常着急,但是在惨遭厄运的时刻,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家人的温饱问题。作者试图在告诉我们正是这种为生计所感到的忧虑改变并毁灭了一个人。在作者看来,现代人的个性已被群体所淹没,在这个世界上他们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就像古希腊神话里俄狄浦斯王一样,当他自以为可以与异己的力量作斗争时,他其实已被命运的枷锁所禁锢,最后只能落到迷失在异地他乡的地步,不清楚自己为何物又将走向何方。在这个意义上,卡夫卡的《变形记》其实是对远古时代关于人和命运抗争神话主题的重新奏响,当然更显人的悲哀、凄苦与绝望。

格里高尔变形后,他那副“虫相”吓得主任仓皇而逃,母亲昏厥于地,父亲甚至从后面重重地给了他解脱性的一脚。他没有如自己期望的那样得到他们的谅解,他被视为异类。格里高尔的内心无法得到安慰,曾寄希望于家人,希望能够得到家人的帮助和理解,但是希望落空了,他得到的是母亲对他的恐惧、父亲的暴力和妹妹的厌弃。家人对格里高尔态度的这种变化,将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那种赤裸裸的“利害关系”暴露无遗。异化使可怕变得平庸,又使平庸愈见可怕。面对巨大的压力和严酷的现实时亲情显得如此薄弱,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不复存在了,现在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非是已经被完全异化之后的关系。这悲惨的境遇进一步让我们看到西方现代世界中人与人因无法沟通而产生的孤独、冷漠、悲凉,让我们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的渗透,人文情怀的培养。

卡夫卡的作品书写的是真实的人的世界且直指人的内心深处,他道出了我们熟视无睹的困境以及那种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他不仅找到了造成人们灵魂深处伤痛的症结所在,而且也对当代人的精神世界进行了非常深刻的剖析。卡夫卡试图为我们真实反映在那个荒诞的世界里人们一味去排斥那些被迫异化的人,但却不知道真正能读懂自己的恰恰是这些被异化的“非人”,这其中透露着他对这个缺乏人文关怀的世界的厌恶,对人类前途命运的担忧。作者用这种冷漠嘲讽的语言试图唤起人们对自我的关注,对他人的关怀。小说的“变形”,折射出的是现代人那种冷漠和麻木的神经,是对现代社会的本质性揭示,也是“异化”现象最经典的一种描写。

我们可以看到卡夫卡小说里所特有的象征性、荒谬性和冷漠性。我们从卡夫卡作品中所得到的启示就是:要把人当做人看待,摒弃一切可能使人异化为他物的因素,要关心他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关怀人类的发展和未来。

注释:

[1]袁可嘉.欧美现代派文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259.

[2]孟昭毅.罗摩衍那[G].人文精神的现代阐释.

[3]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14.

[4]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A].朱光潜全集[C].第5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

猜你喜欢

变形记卡夫卡人文精神
《卡夫卡传》
卡夫卡就是布拉格,布拉格就是卡夫卡
关于卡夫卡和《变形记》你不知道的故事
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是时候看看卡夫卡了
变形记
甜甜圈变形记
变形记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去”字变形记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