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史铁生散文语言特色

2016-05-09彭雷

青年文学家 2015年29期
关键词:修辞手法口语化史铁生

摘 要:史铁生散文以朴实而蕴含着浓厚乡土气息的口语化语调向世人述说着经历艰辛经历苦难之后的淡然与超脱的心境。其散文也大量运用设问句式表现作者的沉思与感悟。通过以设问的形式书写,把作者的缜密心绪表现的淋漓尽致。史铁生的散文还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所产生的意蕴丰富而深刻,极具美感。

关键词:史铁生;口语化;句式;修辞手法

作者简介:彭雷(1991-),女,汉,陕西西安人,延安大学14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历,研究方向:文化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9-0-02

史铁生是我国当代文坛的著名作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在陕北延川县插队时双腿瘫痪回京治疗,2010年因病去世。在长达30余年的文学创作中,他不断探索,逐步成熟,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他的散文创作,更具通俗性与口语化,将生活与文学氛围相统一,将人生思考与灵魂拷问相结合。语言字字珠玑,修辞精彩纷呈。

一、丰富的口语化词汇使散文更具乡土气息

史铁生的散文充满着对人生与生活的描写与感悟。其散文语言朴素而优美,在看似浅显易懂的文字背后是作者超乎常人的领悟,是作者对生活对人生最深切的感悟。其散文口语化的语言使行文中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是经历了苦难,是最狂妄的年龄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在漫长的悲苦中参透人生,回归家园的表现。只有身体与心灵都回归最初的地方,生命才在苦痛中重生。口语化的语言是史铁生回归平凡生活的路径。

口语化的语言词汇在史铁生的散文中俯拾皆是,是史铁生散文的一大特色。《我与地坛》中“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院子里。”“耗”是口头语,表明作者将无事的自己安置在这个心灵重生的地坛里度过。还有,“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院子里活跃一阵,随后便沉寂下来。”这里的“抄近路”即从近路走,也是口语化的词语。史铁生的文笔亲近大众,读来朗朗上口。在这篇散文中,还有大量的口语化词语,如“日没”表日落,“话头”指正说的话,“冒傻气”即犯傻等等一系列的口语词。《墙下短记》也提到“我紧牵着母亲长裙的手便放开,心里也略略松坦。”这里的“松坦”即指放松心情。作者用口语化的词表达对幼时幼儿园的恐惧,对墙另一侧的未知的惊慌。这些口语化的词汇体现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是作者对于自己家乡语言的娴熟运用,也即对家乡的热爱。

散文在写作过程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化的疑问词“么”。《我的梦想》“这岂不是怪事么?在外人看来这岂不是精神病么?我慢慢去想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一个美的偶像被打破了么?”在这句话里,作者连用三个疑问词“么”是口语化的充分表现,使行文有强烈的顿挫,给读者留下较深印象。像这样带有疑问词“么”的口语化句子还很多,《我与地坛》中“假如世界上没有了苦难,世界还能够存在么?”作者在迷茫,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有苦难,但更迷茫的是,苦难消失世界是否存在。史铁生运用疑问词“么”,拉近读者与自己的距离,倾听自己心灵的困惑与感悟。

史铁生的散文还运用了大量的具有口语风格的拟声词,通过这些词语的使用,使表达更形象,更具动态美,从而通过一个外在自然景象的有声描写,实现自己内心世界的活动。《秋天的怀念》中,“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这是史铁生刚刚经历了大悲痛,独自坐在轮椅上,听周围寂静中的几处声响。树叶“唰唰”地落,是秋天的哀诉,是史铁生难以名状的悲伤。《我与地坛》中“满院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窸窸窣窣片刻不停。”这是史铁生在地坛上听到的声音。外界是那样静,静到可以听到草木竞相生长的声音。这也是史铁生内心生长的声响,是作者期盼与万物一起在春天里活泼地成长。像这样的拟声词在史铁生的散文中还有很多,如《外国与其他》中那只随我们去瑞典的北京苍蝇在船舱里“嗡嗡地”;一个没有爱情的家,也难免“忽喇喇”似大厦倾;通过灵境,“噼里啪啦”按一些电钮即可去你想去的地方。又如《墙下短记》中“雪后,月光朦胧,车轮吱吱唧唧轧着雪路,是园中唯一的声响。”描写雪后墙角下车轮轧过唯一的声响。万物沉寂,唯这声响响彻天地,辽远而深厚。对车轮轧过雪地的声响描写形象到位,对周围环境的渲染准确生动,使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大地的阔远,世间的澄澈。

阅读史铁生散文的过程中,发现作者优美文雅的语言中还存在大量的双声叠韵词,如“喑哑”、“恍惚”、“黯淡”、“坐卧”、“飘摇”“坦然”等。这些双声叠韵词的运用,使行文流畅,语言优美,尤其使音韵音调和谐,增强文章语言的美感。

“史铁生在平凡的语词中,寄予了慧达的内涵,并且感情细腻,文字细腻,表述细腻,生动形象的表现了自己的省悟过程,显得自然朴实,情理并茂。”[1]史铁生散文的语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作者在大量运用口语化的语气词,还巧妙地使用口语色彩的拟声词,使行文更具亲切感和生活气息。

二、句式的独特运用使散文更具有哲理气韵

反复阅读史铁生的散文,对其中的问句句式有较深的印象。史铁生散文多处运用设问句式,提出问题,引人思索。作者的每一个疑问都令人深思,这是作者的疑惑,更是神奇的世界给每一位世人的疑问。一问一答的形式,是史铁生哲理性思维的表现,承载着史铁生在灾难之中对人生、自我和命运透彻的思索与解答。 “难道我们不该对灵魂有残疾的人,比对肢体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这是《我的梦想》的结尾,是作者在看到这个最幸福的人的不幸时,看到为了一时荣誉而毁掉名誉时,发出的疑问。作者在思考,读者也在思考,思考本身才具有了意义。《好运设计》中,史铁生谈及设计来生,谈及人生终将消亡,地球终将消亡,宇宙终将毁灭时,发出了一连串的疑问,“我们的一切聪明才智、奋斗与努力、好运和成功到底有什么价值?有什么意义?我们在走向哪里?我们朝向哪里走?我们的努力何在?我们真的无路可走,真的已入绝境了吗?”作者谈及来生我们想拥有的那些美好的事物,然而拥有了以后呢,每个人都拥有了以后呢,这一切的美好还有什么价值,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我们该走向何处,我们陷入了绝境。在这里,史铁生连用九个问句,步步追问,问题的意义价值不断上升,引人深思。同时作者给出答案:“过程。对,过程,只剩了过程。对付绝境的办法只剩它了。”这就是作者运用设问句式的高明之处,令读者苦恼之际,绝处逢生。当然,设问句式在其作品中多次出现,让读者在思考与交流中升华思想,体悟人生哲理。

史铁生在散文创作中使用了设问句式,通过这种独特的句式营造其散文朴素而富含哲理的文本特征,同时使其散文描写更形象生动,具有更强的语言魅力。与此同时,此种句式的运用,使读者更好地窥探史铁生的情感起伏与心理成长,体悟史铁生对于人生与命运的思考与解读,用心灵与史铁生交流。

三、大量运用修辞手法来传情达意

史铁生在散文创作过程中,注重对周围意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或触景忆物,在记忆中搜寻相似的给自己以感触的事物,其散文中的意象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作者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表达自己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史铁生的散文在抒情的同时,运用了大量的物象进行比喻和排比等,使意蕴更加丰富和深刻,具有美感。

母亲去世前,未曾向史铁生抱怨过她的病痛。早晨还张罗着带他去观花,再回家时则是被别人抬回了家门。《秋天的怀念》的结尾处写到“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秋风中正开得烂漫。”这里对花的描写则是对母亲的思念,对母亲想为自己做些什么却未来得及的遗憾的深情表达。母亲将自己的无私和悲伤隐藏起来,让史铁生有了深深的遗憾。对秋天的还念则是对母亲的追思,作者借用象征的表现手法,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在史铁生散文中,作者还经常以记忆中的墙来作为象征物,来表达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对厚重阻隔的恐惧。墙无处不在,让你新奇,给你恐惧。墙很长很长,长的让人惧怕,还有那面很高的青灰色的墙,里面有更高的树。墙里是幼时的幼儿园,青灰色令童年分泌恐怖。墙象征着存在,象征着追寻。墙反对虚伪,反对漠视。史铁生提及墙,暗示着生命之欲望。墙带给人神秘的同时,也带给生之希望。“文中用墙与欲望的关系暗示出生命的困境与动因,表现了生命的悖论与意义。”[2]接受墙,则接受限制,接受生存。地坛的四季是千变万化的,各时有各时的特点。取其中一句是“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零的烟斗。”在这一章节中,作者运用多个比喻来描写地坛的一天、四季,通过多个角度来比喻四季。地坛与史铁生的缘是不应推敲的,地坛是为史铁生而存在的,史铁生是为地坛而来。史铁生双腿瘫痪后,在地坛里寻求着安静,也寻到了对人生的慧悟。天天都来,时时感受地坛的变迁忽然地坛里零星几人的变化。运用比喻来述写地坛中的事物,表达出作者对地坛的感动之浓,感恩之深。史铁生在散文的创作中多处运用了比喻,显明易懂,是作者的真实表露。关于排比的运用,在《我与地坛》这一名篇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有激情的演员都难免是一个人质,每一个懂得欣赏的观众,都巧妙的粉碎了一场阴谋,每一个乏味的演员都是因为他老以为戏剧与自己无关,每一个倒霉的观众都是因为他坐得离舞台太近了。”史铁生用四个“每一个”连成排比,巧妙地述写着自己在这地坛中对人生对命运的感悟,他看清了世间的阴谋,也走向了解脱的灵魂。排比句式的运用,使表述更加详尽清晰。使作者情感更加浓厚,使对人生的思考更加明了更加透彻。一个排比的运用,表明作者心魂在苦难中的解脱,承受着罪孽,也获得着福祉。

出生在特殊的年代,成长在艰苦的岁月,跌倒在该奔跑的年龄,告别于结满思考硕果的季节。这就是史铁生的一生。命运推倒了他的身躯,却将他的心魂磨练得无比强大。其创作的散文浓厚的乡土气息、别具一格的句式,使其文既朗朗上口,和谐优美,又充满哲理色彩。史铁生还运用大量的意象进行象征、比喻、排比等手法,使朴素而富含哲理性的语言更形象生动,使作者的表达更清晰明了。史铁生在困厄中实现着人生的顿悟和思想的升华,用纸和笔为自己开辟出一条不朽之路。史铁生散文形神兼备,文情并茂,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功莫大焉。

注释:

[1]赵素兰著.史铁生散文语言特色初探[J]. 当代文学.2007(4).

[2]周吉国.切近而深远 诚挚而博大——谈史铁生散文的意蕴[J]. 当代评论. 2006(10).

参考文献:

[1]史铁生.我与地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8.

[2]史铁生.以前的事[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06.

[3]史铁生.史铁生散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修辞手法口语化史铁生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口语化歌词语言的长处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小说语言分析
关于《围城》中的隐喻思维解读
李白诗歌中的修辞艺术解析
邢非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