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语文教材中学习写作的研究

2016-05-09周晶

成才之路 2016年12期
关键词:语文教材引导学习

周晶

摘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心细读教材,总结体悟并升华教材,从教材的学习中学习行之有效的写作技巧。以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三课文《老王》为例,研究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课内文章入手,一边学习一边写作。

关键词:语文教材;学习;引导;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11-0091-01

一边学习课本教材,一边学习并训练写作,是作文教学中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古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但是高中学生读课外书的时间很少,所以就要在课内学习文化知识时,注重进一步品读总结教材,用心感悟教材,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一边学习必修知识,一边学习并训练写作。语文教材在内容安排上有不同板块的归类:“美与丑的看台”“经典的力量”“底层的光芒”“对殉道者的歌颂”“对人生的体悟”。每一板块都从不同的视角提供了不同的学习侧面:从人物形象到思想主题,从布局谋篇到写作手法,从表达效果到内涵底蕴等。这些经典的文章都有“笔落惊风雨”的文采与气韵,精彩言辞与凸现的思想都具有典范的作用与力量。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侧重和倾向,学生可以从中学到不同的写作方法:语言风格、结构、手法、思想情感、生活体验等。在教学中,尤其要注重让学生走进语言的现场,激发学生思想的激情与表达的冲动。下面,以必修三课文《老王》为例,研究如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课内文章入手,一边学习一边写作。

一、细读教材,品情感,学手法

《老王》是一篇叙事散文,叙述多而直接抒情少,用作者自己的话说,这是“时代事件中的小插曲”, 写的是作者杨绛女士与人力车夫老王之间的故事,展示了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甚至“低微”的劳动者在生活的不幸中依然坚守纯真、善良天性的美好品德。全文的中心句是这句议论性的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的人的愧怍。”

围绕这句话展开讨论,学生很快可以找到老王的不幸、作者的幸运。不幸的老王对幸运的作者一家不离不弃,幸运的作者对不幸的老王关怀照顾。然而,通过更深层了解可知,杨绛女士和钱钟书先生这对夫妻曾饱受迫害,精神上备受折磨,从这个角度看作者是不幸的,老王反而是幸运的,因为作者一家所受的精神折磨是比老王的疾病贫穷更难以忍受的不幸,但不幸的作者却在这样精神苦难的不幸中照顾多病眼瞎的老王的生意和生活,而幸运的老王在那样动荡的人人自保的年代里和不幸的作者一家并没划清界限,而是保持着真心实意的交往,送香油、送鸡蛋、送不幸的作者看病不收钱,这是人世间最伟大的真爱。正如《孟子?离娄章句下》中说:“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是我们从这篇文章中学到的情感表现:用善良的心体察他人,用感恩的心回对世界,用尊严和崇高的价值选择人生。

这篇文章简约清雅,人物形象并不复杂。对人物的刻画用笔不多,但却真实生动,感人至深,这让我们学到:从朴实无华的语言中表达大爱,不需矫揉造作,不需大张旗鼓,从字里行间如实地叙述中表达情感。作者对老王的刻画不故作姿态,不刻意谋划,对话描写、神态描写都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彰显了人物性格。分散在不同章节中的老王的点滴描述,展示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病痛的、苦难的却仁慈善良的老人,读者的心会随着老王那颤抖的步子而揪起。这篇叙事散文体现着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作者看似很随意的结构安排,但却精心雕琢,可以从中学到的布局谋篇是:我以我笔写我心,笔随心动。尤其是第八自然节中对老王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抱着冰伛着身子”“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读者的心都碎了。作者从细节入手,运用了夸张、比喻等表现手法,把老王在弥留之际挣扎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可以从中学到的细节表现是:根据作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来丰富人物形象。无论从情感语言,还是从结构安排、表现手法上,《老王》都做了很好的写作示范。

二、体悟总结,联现实,学立意

《老王》带给我们的写作启示中最重要的,是作者所寄寓的凝重深厚情感,凸显在底层普通人物身上的人格魅力。文章选取的是小人物、小生活中的小故事,简约清淡,娓娓道来,人物形象所隐含的社会意义就蕴含在作者平静的叙述中,结尾处的议论水到渠成、点石成金。这种通过一些小事平静似水地叙述,展示了人物特征的性格侧面,言浅而意味深长的写作手法,正是高中生要学习的。平凡的小人物、小事件同样激荡着读者情感的热血,同样闪烁着人性最耀眼的光辉,要善于从平凡的人生中感悟出蕴含着的深邃思想。如今,学生的议论文中多是屈原、韩信、司马迁、史铁生,记叙文中写的多是父母对自己的爱。这些事例千篇一律,没有新意。所以,高中生要多观察和体悟生活,多写自己或身边的平凡人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要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普通人身上激发灵感,寻找突破口,小人物身上洋溢着大思想。所以,作文教学应回到现实生活的实实在在的大地。

每篇文章的精髓很多,学生不可能一一学透,但可以从不同的文章中学到不同的写作技巧。品读教材,借鉴优秀,善于积累,从课文的学习中学写作,是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最直接、快速、高效的好办法。学生的作文或许还不是很完美,但可以看到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有的文章甚至出现多处亮点。他们能从课文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写作、延伸到生活,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从课文中的人物思想品质联想到自己的行为习惯,从而得到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的某些启发。更重要的是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发了学生们更广泛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三、启发扩展,广延伸,学应用

学而用之,善莫大焉,要靠师者的引导,激发学生更深一层的潜力。杨敏珏同学,是一个很有思想和个性的女孩,每讲完一篇课文,她都会追问我,要和我探讨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者询问作者的故事。我都会介绍她去看一些由课文延伸的书籍。在讲到诗人海子时,她就去读海子的诗,并且迷上了海子,在作文中还写到了海子。读了舒婷的诗,她就去了解舒婷,爱上她的《致橡树》。讲完《老王》后,她就爱上杨绛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杨绛那沉定简洁的语言,于经过漂洗的苦心经营的朴素中,散发着本色的绚烂华丽,安静中有着沉着老到、雍容优雅的气派,锋芒内敛后的不动声色中有一种静穆超然的中和之美。同学们开始读杨绛老人的散文随笔《我们仨》、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这样的教学是教师们所期望的,能从教材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写作乐趣。语文教材给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板,学生可以从中学到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思想感情、语言风格等。

下面以学生作文中的语句为例,展示他们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外面漆黑一片,死一般地沉寂。微弱的灯光照亮着前进的路,父亲是个有着二十多年驾龄的老司机……天亮了,我们来到了小镇,鸟儿清脆的鸣叫,伴着清早的晨曦,辛劳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劳作。”这段文字,学生写了自己假期随父亲出车,感受到父亲的辛苦和小镇人的忙碌,从而得到感悟:每个人都在生活中奔跑,没有理由沮丧和停滞,学习也是一样,写了闪烁着人性光辉的身边人和事。“秋千还在这儿,梧桐树的叶子明年春天终究会爬满树梢,猫也在这儿,可唯独少了你,我亲爱的友人。”这段文字写了作者对邻家小伙伴的怀念,一起长大的快乐充盈着整个童年的记忆,怀念是一条长长的河,流淌在生命的岁月里,写了怀着情感热血的普通人和事。“江南的冬日像个娇羞的女孩,轻柔的雪花落在屋檐上、树上、地上,几缕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雪地上,老人、小孩子们搬着藤椅在屋外沐浴着冬日暖阳……黄昏的路灯照射下的公交站台上伫立着一位中年妇女,高挑的身躯,单薄的衣物……”这段文字写了母亲在寒冷的站台上,等待着放月假回家的自己,这里用了较好的环境和肖像描写,侧面表现出伟大的母爱。感动就在身边,哪怕只是一个热情的眼神,身边的小人物身上同样可以发掘出写作的大素材。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学生更加专注写作技巧的掌握,积累了写作方法,扩大了写作思维。教师应抓住有效的课内学习的机会,从课文入手,总结感悟教材,引申拓展教材,在教材课文的学习中,让学生一边学习文化知识,一边学习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黄平生.写景的三重境界[J].语文教学之友,2012(04).

[2]吴立岗.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须关注的三大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2014(07).

[3]蔡伟.论作文质量与作文教学质量[J].上海教育科研,2009(03).

[4]王栋生.作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J].人民教育,2008(03).

猜你喜欢

语文教材引导学习
论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文吟诵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材共有课文的词语编排情况考察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