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肩挑日月

2016-05-07李丽

党史文汇 2016年4期
关键词:醴陵毛泽东工人

李丽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从这里走出了斩荆披棘的新中国开国领袖毛泽东。革命烈士罗学瓒也曾在此上学,他是毛泽东的同班同学。他与毛泽东相交相携的真挚友谊也为他短暂一生增添了亮丽色彩。

立志在匡时

罗学瓒,号云熙、荣熙,1894年生于湖南湘潭县马家河镇。1913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与毛泽东成为校友。四师并入一师后,罗学瓒与毛泽东同分在第八班,两人成为了志同道合的同学。与大多数同学不同,罗学瓒家境富裕,读完小学后,父母要他帮忙打理家业。但罗学瓒见老百姓过着苦日子,祖国内忧外患,进高小时就毅然立志,为救国而读书。他常对人说:“受教育的人就应当是救我们国家的人,这是责无旁贷的。”他冲破家庭重重阻碍,请老师、校长、族人说情,最终让祖父同意他念书。

在一师求学的过程中,他对社会现状和国情民情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触,他的志向也有了更明确的目标。罗学瓒虽然不好诗词,但偶有吟咏,遗诗20余首,多为在校时书写。其中有:

自勉

不患不能柔,惟患不能刚;

惟刚斯不惧,惟刚斯有为。

将肩挑日月,天地等尘埃;

何言乎富贵,赤胆为将来。

原题注:书此以为异日遇艰难时之反省也

随感

我心如不乐,移足晤故人。

故人留我饮,待我如嘉宾。

开怀天下事,不言家与身。

登高翘首望,万物杂然陈。

光芒垂万丈,何畏鬼妖精?

奋我匣中剑,斩此冤孽根!

立志在匡时,欲为国之英。

“将肩挑日月”“赤胆为将来”“立志在匡时”“欲为国之英”,从罗学瓒的诗句中,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伟大志向。而后来事实也证明他是个说到做到的至士。

罗学瓒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学不倦。他写过一首《偶感》诗:“读书行乐处,作事养心时。世事浮云过,艰难我不知。”以读书为乐,他诚恳踏实的作风,认真学习的态度,为全班同学所爱重。

很快,罗学瓒发现这样“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求学方法并不可取,由于缺少运动,他身体日渐衰弱,常生病感冒,眼睛高度近视,于是他决心改变,开始注重锻炼身体和意志力。他在日记中写道:“近数周来,于下午与同学远游三四里,或临山,或眺水,觉心志愉快异常,真大有益处。”不久,他的身体素质大大增强,但不会游泳。爱好游泳的毛泽东悉心教他。罗学瓒很快爱上了这项运动。有时天冷,风大水凉,大多数人都不再去游泳了,但是毛泽东和罗学瓒全然不顾这些。罗学瓒1917年9月20日在日记中记载:“今日往水陆洲头泅游,人多言西北风过大,天气太冷。余等全然不顾,下水亦不觉冷,上岸也不见病。坚固皮肤,增进血液,扩充肺腑,增加力气,不得不谓运动中最有益者。”10月8日又写道:“余前数日,因浴冷水,致身痛头昏。休养数日,少饮食,多运动,今日已痊愈,复与毛君泽东等往河干洗擦身体一番,大好快畅。”

两人都把坚持冷水浴作为锻炼意志力的一种手段,共同的爱好增进了他们的友谊。1917年9月30日,毛泽东、罗学瓒等16人租两条小船,环游水陆洲一周,过后罗学瓒作诗《咏怀》写道:

龙蛇争大地,豹虎满环瀛。

蹂躏无余隙,巢空草木惊。

安得异人起,拔剑斩妖氛。

倾洋涤宇宙,重建此乾坤。

一同登乐园,万世庆升平。

毛泽东和罗学瓒友谊的牢固是由于他们有共同的志向。毛泽东是为了救国救民而增进自己的知识和才干,他深知合群奋斗的重要性,以“二十八画生”的名义在长沙各学校贴出“征友启事”。在他的周围,逐渐聚拢了一批有志青年。毛泽东和朋友们相约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务琐事。同样,罗学瓒也非常重视结朋交友,认为“人将欲有为于社会,安能特立独行……不交于人,非所以处世也。”为不滥交,他也立下“三不交”原则:第一是势利的人不交;第二是品行卑污、无远大志向的人不交;第三是好谄谀之人不交。“三不谈”和 “三不交”代表了当时有志青年的朋友观、人生观。

1917年9月25日,毛泽东发起成立第一师范湘潭校友会。对此,罗学瓒积极支持。他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毛君泽东发起第一师范湘潭校友会,余甚赞成,盖有数利:一、谋发展湘潭教育,宜有团体;二、吾人能联络感情,可以质疑问难,以文会友;三、有团体,不至特立独行,为世所遗;四、异日为小学教师,应兴应革,互策进行,不致孤陋寡闻。此事于人于己都有利益。”湘潭校友会于1917年12月14日正式成立。毛泽东主持成立大会,报告筹备过程。随后通过了校友会规约。罗学瓒被推任校友会文牍,负责事务工作。

一师几年生活,罗学瓒与毛泽东的感情愈加深厚。罗学瓒对毛泽东十分钦佩,在家信中曾说毛是“敦品力学之人”,和他“朝夕相处,时有受益”。

留学为救国

毛泽东发起成立新民学会后,罗学瓒成为会员之一。不久,毛泽东等决定组织新民学会会员到法国留学。为此,他四处奔走,为留法同学争取权益。但考虑到罗学瓒长于教育等实情,毛泽东并不赞同好友赴法。他给已毕业回家的罗学瓒寄了一张明信片,写道:“……弟又有一言奉商者,兄于从事工艺似乎不甚相宜,而兄所宜乃在教育。弟与蔡君等往返商议,深以同仁多数他往,无有几个从事小学教育之人,后路空虚,非计之得。近周君世钊就修业主任之聘,弟十分赞同欣慰。前闻兄有担任黄氏讲席之说,不知将成事实否?往保固是一面,然不如从事教育之大有益,性质长,此一也;可使研究与性质相近之学,如文科等,二也;育才作会务后盾,三也。有此诸层,似宜斟酌于远近去住之间,而不宜贸然从事。(南洋亦系教育,暂息以候南信亦是一法)”。毛泽东十分恳切,考虑周全,甚至连可以去南洋留学都为罗学瓒想到了。但罗已下定决心要“考察强国的情况,学习强国之经验,要见见中国以外的大世面”,不顾家里阻挠坚持要赴法。毛泽东见他决心已下,就不再勉强,转而支持他。罗学瓒得偿心愿,与毛泽东一起赴京,先在北京大学留法预备班学习。他几次在给家里的信中赞扬说“毛泽东组织预备班,出力最多,他的才智学业,均为同学所服”。endprint

1919年,罗学瓒启程前往法国,他在赴法途中写了几篇游记,后来寄给毛泽东并在《湖南日报》上刊登。到法国后,他进入公立学校读书,随后又被分配到法国南部钢铁厂当电工。每天除做工外,罗学瓒还坚持学习法语,阅读书报、杂志,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经过努力学习,他学会了法文,还翻译法文著作《共产主义与经济进化》等。

罗学瓒与毛泽东靠信件保持联系,两人互通国内外情况与思想变化。1919年11月14日罗学瓒写信给毛泽东、蔡和森、萧三讲述法国留学之乐和勤工俭学可图大发展。同日,又单独致信毛泽东,信中真切地写道:“不知你的母亲大人已完全好了没有?不知你的行止,现已决定了没有?”又道:“惟弟甚愿兄求大成就,即此刻宜出洋求学……润之兄啊!你是一个有志的人,是我们同伴中所钦佩的人。”1920年5月25日,又致信毛泽东、周世钊等人,讲述在法国工厂的生活,“我在此地做工,每日十四弗郎二十生丁。学装修电机电灯等事技能可学得,生活也是很好的,觉得近数年来的生活,以在此地为最好。托尔斯泰说,人由劳动所得的生活,为最快乐”。7月14日,罗学瓒又单独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中论及身体的问题,中国人四种错误,婚姻问题。他还说,要组织工学励进会和留法工学励进通信社,“现在法信稿,由我征集,我拟一概寄至长沙,由你处置,或投长沙报,或投上海报,或附登会务报告,都可以,不过要寄一份或两份报来。又会员欲零寄一份回家或朋友者(登他自己的稿子的报),亦请照办。”勤工俭学励进会,后改名“工学世界社”发展社员30多人。后来,大多数社员赞成以信仰马克思和实行俄国式的社会革命为宗旨。“工学世界社”的活动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和重视,他要罗学瓒把该组织的详细情况告诉他,还把他们寄回国内的稿子交上海《民国日报》、北京《晨报》等报刊选用。

在这封信里,还可以看出毛泽东曾写信给罗学瓒解释暂不出国的原因,“你前回写给子升和我的信,都收到了,你说要在长沙预备两年,要把古今中外学术弄个大纲出来,做出洋求学的准备,我很赞成。我现在觉得太无科学基础的人出洋,没有好多益处,求不到学术,常自觉抱愧,你可努力做去。”

毛泽东接到罗学瓒这封信后,于1920年11月26日给他写了回信,说“兄七月十四日的信,所论各节,透彻之至”。对于身体问题,毛说自己“生活实在太劳了”,“要养成读书和游戏并行的习惯”。对于罗所述的中国人的四种错误,毛泽东认为“说得最透彻,安得将你的话印刷四万万张遍中国每人给一张就好”。对于婚姻问题,他回复:“以资本主义做基础的婚姻制度,是一件绝对要不得的事。”最后,毛泽东诚挚地写道:“你如不赞成我的意见,便请你将反对的意见写出。”

罗学瓒听从毛泽东的建议,在法国“从事周密的观察和深湛的思考”。他广泛接触法国社会,对钢铁厂进行详细调查,撰写了题为《法兰西工人》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工人靠通常的罢工并不能解放自己,而必须从经济制度方面去改造,变财产私有制为均有制。

在密切与工人的接触中,在深入的学习和调查研究中,罗学瓒的思想进步很快。1920年7月,旅法的新民学会会员在蒙达尔尼开会。当蔡和森提出中国要组织共产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的主张时,罗学瓒旗帜鲜明地表示了支持。

深入工农间

1921年11月,罗学瓒因为组织留法学生示威游行,争取“吃饭权、求学权、工作权”,被法国政府强行遣送回国,结束了两年多的留法生活,回到了上海,并被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中法大学学习半年多后,罗学瓒于1922年回到长沙。当时,毛泽东正在湖南建立中共湘区委员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罗学瓒立马投入到这项工作中,为取得工人的信任,深入了解工人的情况,他亲力亲为从人力车工人做起。他与工人们的谈心,和蔼、耐心、有见地,很快得到了工人们的支持。人力车工会成立后,他被推举为工会秘书。他又在毛泽东的安排指示下,通过举办工人夜校,把分散在城区各处的工人组织起来,进行文化、政治教育,从中培养和发展了一批工人党员,成立了党的支部。

1923年,人力车车主进行“租费改革”,实为通过改变币种变相涨价。起初,工人们没有意识到中间的猫腻。罗学瓒揭穿了这种行径,并向工人许诺,愿意带领他们向车主请愿。他组织了浩浩荡荡的人力车工人游行队伍,迫使车主答应减租的要求。他又带领游行队伍来到县政府门前,经过一天的说理斗争,使政府答应出面管理人力车市场等条件。以后他又多次领导工人开展斗争,到1923年底,长沙人力车工人的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都有了改善和提高,人力车工会组织也随之得到发展,长沙3000余人力车工人,入会人数多达2700余。在毛泽东、罗学瓒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湖南在1922年至1923年出现了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

毛泽东和罗学瓒也非常重视干部的培养和教育。毛泽东在1921年8月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罗学瓒回长沙后,成为自修大学的学员。后来,毛泽东又先后创办了自修大学附设补习学校和湘江中学,培养进步青年。毛和罗都在学校任教,他们俩经常聚在一起讨论问题至深夜。罗学瓒还写有《实业与教育》《为什么要办平民教育》《环境与教育》等文,明确地提出“要改造社会,才能搞好教育”。

可以说,湖南党组织和工农运动是毛泽东一手领导组建和发展起来的,也同样离不开罗学瓒的努力和奋斗。1923年以后,罗学瓒任过中共湘区党委委员,湖南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等职。1924年,他又被派到湘潭开展建党工作。这时毛泽东离开湖南去中共中央工作。

1925年,罗学瓒来到醴陵,任中共醴陵县委书记。他开办农民训练班并兼主任,分期分批为全县各区培训了大批农运骨干,短短时间内,在醴陵建立了15个区农民协会,313个乡农民协会,农会会员发展到58476人。在北伐前,农民运动的组织已日臻完备。1926年,根据毛泽东北伐战争要和工农运动相结合的指示,罗学瓒组织工农武装配合北伐军袭击醴陵的反动势力,为醴陵随后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创造了良好环境。endprint

工农运动的蓬勃发展引起军阀劣绅们的恐慌,甚至连共产党负责人陈独秀都批评湖南工农运动“过火”了,“幼稚”了。为了回答党内外对农民运动的指责和怀疑,毛泽东以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身份视察湖南农民运动,醴陵是毛选中的一个站点。

1927年1月27日,毛泽东到醴陵县。那天,醴陵县工人训练班正好举行结业典礼,罗学瓒要在会上作报告,得知毛泽东要来,他抽不开身,便派人去接,结果派去接站的人不认识毛,错过了。毛泽东一个人背着包袱找到了地方,罗学瓒觉得很抱歉,毛泽东却毫不在意地笑说:“工作为重嘛,用不着来接。”毛泽东首先邀集罗学瓒、县农会委员长孙筱山和县工、青、妇等团体负责人座谈。罗向毛详细汇报了醴陵农民运动情况。毛得知全县农民都已发动后,兴奋不已:“农民已经起来了,那很好,大家要继续努力做好工作。”又有人汇报东富寺打菩萨的情况。东富寺香火旺盛,属易、张、李等六姓管辖,附近几个县的百姓都来此烧香拜佛,这里成为族权、绅权、神权三权集中的地方。通过醴陵县委的工作,农民觉悟提高了,一举把三十几个菩萨烧掉,当地豪强也没有闹出大乱子。毛泽东听了,翘起大拇指表扬,认为是罗学瓒等同志平日训练有素、指导有方的一个奇迹。随后几天,毛泽东在罗的住地接连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全县各地农民的汇报,收集有关农运发展的情况。又在罗的陪同下,到醴陵各个乡调查研究。在醴陵期间,毛泽东还对建立和发展党组织、培训农运骨干、改进农会干部作风等问题发表了重要意见,有力地推动了醴陵农运的发展,也使罗增强了信心。2月4日,毛泽东结束醴陵考察,回到长沙。不久,他就湖南农民运动情况写报告给中共中央,《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全文发表。在这篇伟大的著作中,对醴陵农运的盛况有所记载。罗学瓒按照毛泽东的意见举办了农运讲习所,并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作教材,为农运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

醴陵相会,成为毛泽东和罗学瓒的最后一面。1927年9月,罗学瓒以湖南省行动委员会委员兼中共湘潭县委书记的身份再次来到湘潭,重建党的组织。1928年,被派往山东做党的工作并在齐鲁大学任教。1929年,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由于叛徒告密,1930年4月30日罗学瓒被捕,8月被国民党杀害,年仅36岁。

1961年,谢觉哉挥毫作诗,称赞罗学瓒和另一位烈士陈佑魁:

浑身是胆陈佑魁,鞭辟入里罗学瓒;

远瞩高瞻天下小,出生入死一边站。

忠义之血不白流,阶级之仇彻底算;

三十年前恶战场,巍然两个英雄汉。

(责编 曲星)endprint

猜你喜欢

醴陵毛泽东工人
为了不吃预制菜,打工人有多努力
抗美援朝,毛泽东立国之战
1949,毛泽东点将
2018·醴陵收藏名瓷春节展在醴陵瓷谷隆重开幕
醴陵尚方窑制“世界和瓶”闪耀巴西里约奥运会
界画在醴陵釉下五彩瓷中的表现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醴陵友立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