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2016-05-07徐蓉蓉

文理导航 2016年11期
关键词:有效设计课堂练习

徐蓉蓉

【摘 要】化学是初三学生新接触的一门课程,具有一定特殊性,对学生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要求较高。随着素质化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化学教师教学观念和方式逐渐改变,对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越来越重视,对提升学生综合化学素养有着重大意义。本文结合初中沪教版化学教学实例,重点阐述提升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途径,以期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化学练习习惯。

【关键词】课堂练习;有效设计;变式练习

初中生才接触化学课程时具有极大兴趣,特别容易被化学实验吸引,但随之而来的大量课堂练习:方程式书写、实验报告填写等,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注重课堂练习有效性,丰富课堂练习设计,引导学生正确探索化学领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化学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结合全班学生基础,选取针对性课堂练习

受到教学方式、接受能力、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化学上表现出来兴趣也会有所不同,在布置课堂练习时,教师应先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谈心交流、课堂抽检等方式,综合学生实际情况,选取针对性课堂练习。比如在学习初中沪教版“常见的酸和碱”后,可以从以下三个最基本题目进行课堂练习:

1.下列金属中投入到稀硫酸(H2SO4)中不冒出气泡的是( )

A.镁 B.锌 C.铝 D.铜

2.下列描述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物体物理性质的是( )

a.硝酸具有氧化性

b.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d.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在空气中会生成白雾

A.a、b B.c、d C.a、d D.b、c

3.下列金属投入到稀硫酸(H2SO4)中产生氢气(H2)速度最快的是( )

A.镁 B.锌 C.铝 D.铁

从这三个简单习题可以看出,这一类练习主要针对基础知识,了解物质最基本性质和特征,同时要求学生结合实验现象,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夯实“化学方程式”、“化学现象”、“物质现象”等基础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做题速度和正确率,判断学生基本情况。

二、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提供探究性课堂练习

初中生自我意识发展较快,在学习过程往往忽略了合作学习,减少了同学之间交流沟通,因此,在进行有效课堂练习时,教师应选择部分探究性问题,提供学生合作机会,营造良好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化学知识。如在学习完“氧气和二氧化碳”知识后,可以让学生重新做“氧气制取”实验,利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等三种不同实验,将学生分成平均小组,并配备好相应的化学物质和实验工具,使得学生全身心参与到课堂练习中来。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类课堂练习必须加入相应的目标和题目,布置针对性实验现象填写作业,如“当使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水槽里的水会慢慢变红,这是为什么呢?”、“在实验完成后,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保存已制取好的氧气?”课堂练习与新知识学习有所不同,它偏重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创新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带领学生探索化学领域。

三、注重课堂练习变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等解题能力仍然适用与化学课堂练习。在教育事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教师应利用学生课堂练习,通过变换习题形式,培养学生灵活变动能力。如:

原题:某种固体与适量NH4NO3在常温条件下混合,会产生一种刺激性气体,请问此种气体是( )。

变式1:熟石灰在常温条件下,与什么固体会发生反应并产生刺激性气味?

变式2:除了熟石灰和NH4NO3固体反应会产生刺激性气体外,还有哪一些固体同样也会发生此类反应?

通过变换原题条件、结论,以开放式练习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兼顾全班学生,需注意变式练习的阶梯性,在宏观层面上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答题模式。

四、丰富化学课后实践,拓宽学生知识获取渠道

以课后实践推动课堂练习有效性,拓宽学生化学知识获取渠道,将现实生活与化学练习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在生活中的用途,如可以利用“醋”等物质消除水垢等,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再如学习完“奇妙的二氧化碳”知识后,可以布置以下课后实践:通过拍照、采访等方式,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二氧化碳,并利用某一堂练习课进行分享,使得学生能整合“二氧化碳”知识,更好地进行探究,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研究、探索初中化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具体途径,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尊重学生课堂主体性地位,根据学生实际认知特点,综合考虑教学目标、学生接受情况等方面,不断丰富课堂练习类型,有机协调理论知识和实验活动的关系,借助变式练习题,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解题能力,同时,利用化学探究实验,多让学生动手获取知识,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良好的练习氛围,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热情。教师必须全面掌握学生基本情况,以夯实基础为目标,提供阶梯性课堂练习,满足学生不同层次需要,树立学生化学学习信心,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邓超群.“卓越计划”下学生英语学习需求情况调查分析——以G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为例[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5.12:14-19

[2]丁波,朴今哲.依托课题研究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课题成果展示活动反思[J].现代教育科学,2015.12:81-83

[3]张莉娜.新课程背景下促进教师PCK发展的教师培训方式和策略研究——基于北京市初中化学教师培训的实践[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2:38-43

[4]张世勇,李永红.科学素养理念下我国初中化学教科书中化学实验的演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8:31-34

猜你喜欢

有效设计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讲评教学实践探索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分层设计方法研究
初中数学作业有效分层设计方法研究
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
高中数学如何提高学生作业有效性的探索
数学课堂练习优化设计探究
有效设计在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