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俞珊,中国第一位话剧女演员

2016-05-06庄莹

老年世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青岛大学田汉南国

庄莹

“我们的莎乐美”

1928年,田汉导演的《湖上的悲剧》在南京金陵大学选角,偶然发现时年21岁的学生俞珊,特别是她那别具一格的神秘侧影,田汉为理想与现实的“莎乐美”双影重叠,惊为天人:“就是她!一个典型的Vampire的女郎!饰莎乐美,非她莫属!”

后来,经由俞珊老同学张曙的介绍,俞珊加入了南国社。

南国社由田汉和青梅竹马的妻子易漱瑜创办,组织的戏剧活动,使话剧由课堂研究走向了舞台实践,主要成员还有欧阳予倩、徐志摩、徐悲鸿、周信芳等。

1929年,南国社在初次公演大获成功之后,推出王尔德的剧作《莎乐美》。莎乐美,这个拥有无与伦比美貌的女子,使巴比伦国王甘心用半壁江山,换与她一舞。

此剧排演,成败在莎乐美一角的选择。幸而,饰演莎乐美的人选,田汉早有目标。

俞珊的莎乐美,大获成功,也成为南国社同人引以为豪的女演员,田汉便常常称呼俞珊为“我们的莎乐美”。

南国社剧作《莎乐美》,由田汉导演,吴作人设计舞台布景,并且是在戏剧界第一次使用写实布景。高潮处的“七层纱舞”配乐由冼星海弹奏钢琴,吴作人拉小提琴,公演后又由徐志摩写评论文章,此班人马,实乃中国话剧界之鼎盛格局。

《莎乐美》中的唯美与颓废发挥的淋漓尽至,还有那如死一般坚强的对爱与美的病态向往。话剧至高潮处,莎乐美彻底裸露,身披薄纱,还有那妖异魅惑的“七层纱舞”。

非常罪,非常美,如此颓靡、疯狂、美艳、血腥的景象,在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上演,饰演莎乐美需要的不仅是技巧与美艳,还有那份对于出位表演难得的勇敢。

唐绍华在《文坛往事见证》一书中讲道:

女主角俞珊全裸穿着珠罗纱半透空之长袍,在照明灯直射下,胴体毕现。俞珊更以呻吟似的轻呼道:“约翰,我要亲你的嘴,你现在还能拒绝了我吗?”如此诱惑,有多少观众,能不被吸引!田汉也说,莎乐美的演出,还促成了一个半的好事。一个是,蒋光慈与吴似鸿的结合;半个是,徐志摩和俞珊的谈爱。

此时的吴似鸿,是刚刚加入南国社的演员,田汉将她介绍给了“需要一个爱人”的蒋光慈,莎乐美演出成功当晚,从不喝酒的蒋光慈喝了一点酒后,兴奋地对吴似鸿说道:“我现在是非爱你不可了。”而后去吴似鸿的学校,一股脑地将行李搬去了他的家。这一天,距离他们初次相识,也不过只有两个星期的时间。

早期话剧在中国被称呼为文明戏,与京剧里历史悠久的男旦传统一样,女性角色都由男演员扮演。1912年11月,民国政府初创,内务、教育两部下文明令禁止男女同台演戏,直到五四后才逐渐开始废除文明戏男扮女角的陈规。《莎乐美》由女性任舞台主角,初次公演便大获成功,实乃开一时风气之先。

《莎乐美》公演成功之后,南国社在上海中央大戏院演出田汉根据梅里美同名小说改编的《卡门》,俞珊又扮演女主角卡门——一位风情大胆的吉卜赛女子,更是轰动沪上。

俞珊,成为第一位真正在中国话剧舞台上一举成名的女演员。

莎乐美公主与国立青岛大学

不难预测,以俞珊扮相的美艳、演技的生动,还有文人圈子的追捧,在话剧界崭露头角绝非难事。但是在1930年6月《卡门》公演后,俞家以“戏子”有伤风化之传统观念,禁止女儿演戏,俞珊也便因此退出了南国社。

俞家,本世代书香。祖父俞明震,字恪士,曾任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总办,意即校长。这所张之洞为培养将才而设立的学堂,在开设的第三年,迎来了一个叫周樟寿的贫寒学生,他自绍兴往南京,求学问道,从此改名为周树人。

18岁的周树人,成为俞明震的学生。在《鲁迅日记》中多处提及的“恪士师”,便是俞明震。在“恪士师”的鼓励之下,周树人赴日留学,同期东渡的还有俞明震的儿子俞大纯,正是在日本,俞大纯生下长女俞珊。

名门出“戏子”,饰演的角色又太过大胆,俞大纯甚至一度要登报脱离父女关系。

俞明震有一弟俞明颐,迎娶的是曾国藩的孙女曾广珊,俞家这一脉出了个在五四运动中呼风唤雨的学生领袖,那就是女婿傅斯年。五四运动期间,傅斯年受胡适影响,思想发生陡转,退出学运,留学欧洲,回国后一度担任北京大学校长。

俞明震的妹妹俞明诗,18岁嫁给陈三立,育有一子便是被称为清华大学四大导师之一的陈寅恪。

俞家满门皆名士,直系姻亲加世交,绣口一吐,便是半个民国。

离开南国社后,俞珊沉疴不起,缠绵病榻。1930年10月24日,徐志摩在给梁实秋的信中说:“莎乐美公主不幸一病再病,先疟至险,继以伤寒,前晚见时尚在热近四十度,呻吟不胜也。承诸兄不弃,屡屡垂询,如得霍然,尚想追随请益也。”

这个“屡屡垂询”的梁实秋,在《莎乐美》公演后,经徐志摩的介绍认识了“莎乐美公主”俞珊。1930年秋天,梁实秋接受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的聘请,离开上海,接任青岛大学外文系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虽则如此,却不忘在给徐志摩的信中有意或无心地问起俞珊的近况。

而“追随请益”的俞珊,在经历了性命攸关与死里逃生之后,果真选择追随梁实秋到了初建的国立青岛大学。1931年2月9日,徐志摩给刘海粟的信中说:“俞珊大病几殆,即日去青岛大学给事图书馆,藉作息养。”

此时中原大地,军阀割据,战乱频仍,而青岛远离战乱,且气候优越,是难得的修身养性之所。在青岛度过晚年时光的康有为,家信中留下了那段著名的对青岛的描述:“红瓦绿树,碧海蓝天,不寒不暑,可车可舟。”

于是,俞珊在大病稍有好转之后,就来到了国立青岛大学。

这里没有海上的繁华与摩登,没有沪上的风情与奢靡,甚至连情怀也是小的。满目烟波浩渺,南望碧海,仿若身处隔世之海上蜃楼,连乡关也忘却了。

这所1930年正式成立的大学,效法北京大学“兼容并包”“科学民主”的办学方针,又由于青岛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校内名流云集,成一时之欢。

“莎乐美公主”的到来,吹皱一池春水。

1931年6月14日,徐志摩在北平给上海的陆小曼写信,信上是这样说的:“星期四下午又见杨今甫,听了不少关于俞珊的话。好一位小姐,差些一个大学都被她闹散了。梁实秋也有不少丑态,想起来还算咱们露脸,至少不曾闹出什么话柄。夫人!你的大度是最可佩服的。”

当年陆小曼那茶杯与牙刷的隐喻,使他不致生出太多丑态,徐志摩为此而庆幸。

1931年7月4日,沈从文给在美国的好友王际真的信中也提到了此事,“梁实秋已不‘古典了,全为一个女人的原因”。

沈从文经徐志摩推荐给校长杨振声,与俞珊同年也来到了青岛大学任教,其后以此事为蓝本创作了讽刺小说《八骏图》。

俞珊因梁实秋到青岛大学,却引起一众教授拜倒在她的美名之下,梁实秋似乎多了情敌,少了朋友。

那个穿黄裙的女子,恰恰镶嵌在全草坪最需要一点黄色的地方,偶见佳人独往来,这裙角飞扬,这惊鸿一瞥,“没有一句诗能说明阳光下那种一刹而逝的微妙感印” 。

在《八骏图》中总是以剪影出现的黄衣女子,其原型便是青岛大学的校花俞珊,她成为满校绿草之中最鲜艳的那抹颜色。

但见黄裙女子一掠而过剪影之后,初到青岛大学的教授达士,在寄给未婚妻的第一封信中,用下面几句话做了结束:“学校离我住处不算远,估计只有一里路,上课时,还得上一个小小山头,通过一个长长的槐树夹道。山路上正开着野花,颜色黄澄澄的如金子。我欢喜那种不知名的黄花。”

《八骏图》中八位教授的原型所指,历来众说纷纭,其间有梁实秋、闻一多、赵太侔等人的影子,正因为如此,1931年到青岛大学任教的沈从文,在两年后,因《八骏图》结束了他的青岛教书生活。小说发表后,“刊物从上海寄到青岛时,同住几个专家学者,都自以为即故事上甲乙丙丁,觉得被我讥讽了一下,感到愤愤不平” 。损害了他们的尊严,使沈从文“无从和甲乙丙丁专家学者同在一处继续共事下去” 。

众人在小说中猜谜般地将他们对号入座,找寻那些穿插藏闪之间的蛛丝马迹。

文人雅士围绕着俞珊演出的剧目,许是比《莎乐美》更精彩。

绿草与黄花

俞珊的到来,令初创期甚显潦草的国立青岛大学活色生香。不仅诸多天性风流倜傥的文人雅士追捧有加,甚至连向来不苟言笑的赵太侔也加入到追逐“黄花”的“绿草”之中。

赵太侔,生于山东的一个农民家庭,25岁离家赴京考入北京大学英文系,自此入江湖,毕业后又考取公费留学美国,在哥伦比亚大学专攻戏剧,曾参与组织发起中国戏剧界的“国剧运动”。话剧,是两人生命中唯一存有交集之处,她许是他找寻已久的舞台主角,早年相识,今又重逢,恰是故人来。

虽则如此,赵太侔也参与到追求俞珊的大军中依然令众人为之诧异。素来沉默寡言的赵太侔,严谨持重,本不是追捧名媛、风流倜傥的做派,况且他不仅已婚有家室,还比俞珊大19岁。彼此之间的鸿沟,何止一二。

赵太侔都一一填平,他恋山恋水恋佳人,甚至不惜与结发妻子离婚,矢志追求,以示诚意。

1932年9月,迫于学潮压力,校长杨振声辞职,由赵太侔继任校长。

1933年8月,追随姐姐俞珊到青岛大学读书的物理系学生俞启威被当局逮捕,押解济南,即待处决。赵太侔闻讯,亲自赶赴济南,疏通营救。

最终,赵太侔领出俞启威,送上旅费,密嘱速速远走。

四个月之后,俞珊与赵太侔的结婚照便登上了《北洋画报》。1933年12月16日的《北洋画报》刊有《俞珊女士新婚倩影》的单独照,还刊登了《蜚声戏剧界之名闺俞珊女士与赵太侔君新婚俪影》。

这段相差近20岁的婚姻,就此骤然开场。

赵太侔任职青岛大学期间,办学经费绝大部分为山东省和胶济铁路协款,自1936年,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为镇压山东大学的学生运动,以停拨协款相威胁,并干预学校人事调整,赵太侔愤而辞去校长职务。自山东入北平,改任北平艺专校长。1937年,神州遍烽火,儒生无处可逃,更何况一张安静的书桌。赵太侔随学校内迁湖南,辗转至重庆。俞珊随君一路南行,开始习旦角,也常做业余演出。

两人共同度过了抗日战争的潦倒岁月,却在抗日战争胜利的那年悄然结束了这段婚姻生活。

正如梁实秋晚年所说的“有情人终于成了眷属,虽然结果不太圆满”。

之后,彼此的生活都各自经历,巧合的是,两人的生命都结束在1968年,俞珊在“文革”中悲愤而死,赵太侔含冤去世。

摘自《中外书摘》

猜你喜欢

青岛大学田汉南国
青岛大学
红豆生南国
南国神草金不换
Research on Measure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Basic Pension Insurance Funds in China
第32届田汉戏剧奖获奖名单
南国牡丹
“五四”回望:论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田汉的戏剧批评
红豆生南国
永远的进行曲——田汉和聂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