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科学的伟大旗帜

2016-05-05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两弹归国原子弹

钱学森

钱学森(1911-2009),祖籍浙江杭州,生于上海,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我国载人航天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作为为新中国成长作出无可估量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群体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钱学森是新中国爱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威望的人民科学家。

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以他在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材料、计算机、质量控制和科技管理等领域的丰富知识,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主持完成“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的“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订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等。在他的努力带领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颗人造卫星相继成功问世。

他一生淡泊名利、品性高洁,他曾说:“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要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对我最高的奖赏。”诚哉斯言,伟哉斯言。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劈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钱学森当选“感动中国”人物时的颁奖词,正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驭曦)

猜你喜欢

两弹归国原子弹
郭沫若《归国志感》手迹
江苏省归国留学人员实践创新基地
“两弹元勋”邓稼先 深藏功与名,汗洒戈壁滩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徒手“撕开”原子弹
周恩来与“两弹”的情怀(上)
周恩来与“两弹“的情怀(下)
纳粹德国原子弹计划的失败
一颗未爆的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