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一次献血付出,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016-05-05凤凰

分忧 2016年5期
关键词:密云雪松夫妇

凤凰

现年35岁的彭雪松,是北京市密云大众汽车公司的一名保安;33岁的妻子孟欣,待业家中。近三年来,这对普通的夫妇已捐献成分血96单位,总计19200毫升。这些血量能装满30个500毫升的饮料瓶,相当于他们夫妻二人全身血量的两倍。一个家境贫困的保安与妻子月月免费献血,让人尊敬和感动。那么,这对月月献血的夫妇背后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呢?2015年12月,彭雪松做客北京卫视,向人们讲述了他所经历的生活故事。

当死神向他招手时,

是好心人的帮助让他渡过了难关

彭雪松一家住在北京市密云县密云镇白石岭街的一间半地下室里。因为潮湿,窗户下端的墙面大片大片散落着发霉的绿毛儿。屋内,一张床、半个沙发、几个纸箱,就是他们全部家当。结婚时购买的床已经坏了,只能凑合用着。屋子里的纸箱中还存着一些塑料瓶,这是彭雪松下班后到公园里捡来的。为了让家人生活得更好些,他利用中午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到外面去打零工挣钱。

夫妻俩为啥要坚持免费献血呢?故事要从2005年的冬天说起。当时,26岁的彭雪松新婚不到一年,妻子离预产期还有7天。这天凌晨5点,做空调检修生意的彭雪松搭乘一辆面包车去北京买空调配件,还没出密云县城,就发生了撞车事故。面包车被撞得飞了起来,坐在副驾上的彭雪松从挡风玻璃中被甩了出去。他的脑干严重受损,掉了8颗牙,舌头被搓得仅剩一厘米相连,左肋骨骨折,左膝盖骨翻转过去。面目全非的彭雪松被120紧急送往密云县医院,命悬一线。两个小时后,妻子孟欣得知消息,她挺着大肚子赶到了县医院。

一边是昏迷不醒的丈夫,一边是即将出世的孩子,孟欣惊恐无助,家庭经济也陷入危机。就在丈夫抢救的第4天,妇科大夫也将孟欣送上了产床,一个脐带绕颈3圈的缺氧男婴诞生了。孩子急需输血,初为人母的孟欣毫不犹豫地伸出了自己的手臂,为儿子献血。

产后3天,孟欣带着儿子来到了彭雪松的床前,也许是儿子的哭声让彭雪松的潜意识开始挣扎,已昏迷10天的彭雪松奇迹般地醒了过来。

当时,彭雪松的身体状况让人看着都揪心,他的体重已经从198斤直降到123斤;头和面部缝了48针;歪斜着身子,要靠妻子搀扶才能行走;无法眨眼,口齿不清,吃饭都要靠别人喂……但是,在呆傻的外表下,彭雪松的心里却很清醒,他自知担当不起做丈夫、做父亲的责任,产生了轻生的念头。他用头撞墙、撕扯着自己的衣襟:“老天爷如果要我的命,就早早拿去吧,难道还要我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娘儿俩跟我一起受罪?”然而,妻子却对彭雪松不离不弃,细心照料,儿子可爱、纯真的表情也让彭雪松于心不忍。这一次,彭雪松坚定了要活下来的信心。

不过,活下来的彭雪松和妻子因为手术治疗而欠下了十万多元费用。出院后,彭雪松遇到的第一件难事就是孩子满月。给孩子办满月在农村是件大事,但大难不死的彭雪松已无钱操办这件喜事。

彭雪松最先想到的就是找企业局饭店的老板赵书亚大姐,2004年他和孟欣结婚时,就是在她那里办的婚宴,她为人特别和善。见到赵书亚时,彭雪松硬着头皮说:“我想给孩子办满月酒,但我没有钱,看能不能先赊账?”听彭雪松讲完自己的经历,赵书亚立即答应免费给彭雪松办几桌满月酒。彭雪松拖着病痛之躯,百感交集。

时隔不足一个月,他那刚出生两个月的小儿突然出现惊厥症状,到医院一查,是由于维生素K1缺乏导致颅内出血所致。医生说:“别耽搁,赶紧到北京大医院住院治疗。”彭雪松夫妇当时就懵了,家里穷得只拿得出车票钱了,但为了救孩子,彭雪松夫妇只能咬咬牙抱着孩子来到了北京儿科研究所。当医生告知他们需交付1万元押金时,彭雪松双手举着自己的孩子跪在了医生的面前,他淌着泪向医生诉说了连日的遭遇。医生的眼圈红了,便为孩子打了一针,而这一针竟然成了救命针,让回到家中没能接受住院治疗的孩子慢慢地好了起来。

2005年2月的一天夜里,天寒地冻,彭雪松家中的暖气炉冻炸了!看着围着厚厚的被子、用体温为孩子保暖的妻子,他急忙到村里借来电焊机,双手尚不能完全用力的彭雪松当起了焊工,整整一夜,焊接处焊了又开,开了又焊。万般无奈之下,第二天早上,他跑到建材市场一家卖暖气的店铺,流着泪请老板救救他的孩子。老板得知情况后,二话没说,就带上一名维修工,一起来到他家亲自免费为其安装了全新的暖气炉。

他们夫妇俩约定,每次献血都一同前来,雷打不动

命运打下的死结一个个都被解开了,彭雪松的身体顽强地自我修复着。半年后,虚弱的他来到一家汽车店当保安。当时他体力还不行,只能在门口站岗,每月挣下来的一千多块钱都留给家里用。业余时间,彭雪松靠捡破铜烂铁换点钱,再和妻子去做小时工,到各个小区的物业干点零活,增加收入。他们慢慢还清了十多万元的欠款。

看着活泼可爱的儿子,望着善解人意的妻子,彭雪松想起了自己应该感谢的三位恩人,以及很多帮助过自己的陌生人。饭店已经停业,赵书亚一时无迹可寻;建材街拆迁,送自己暖气的南方老板也没有了踪迹;而那位北京儿科研究所的大夫,他情急之下忘了记下名字。

彭雪松开始寻找做好事的机会,业余时间帮别人安装空调时,十几块的零件钱,他就不要了;如果空调机的毛病不严重,他修好了也不收取费用。三年前的一天,就在他们夫妇开始为社会奉献爱心时,他无意间看见密云大剧院广场前的采血车上写着“您的一滴血可以挽救一条生命”,夫妻二人当即商定,今后要用献血的方式向社会献爱心。

在得知自己血液一切正常后,彭雪松长舒了一口气,当天就献了一次血。献全血每次需要间隔半年,而成分血每隔28天就能献一次,为了多献血、多救人,彭雪松选择了捐献成分血,也就是血小板。彭雪松坐在采血椅上,护士帮他扎上针,暗红色的血液顺着管子流进机器。每次抽100毫升,在机器里分离出淡黄色的血小板,再把血输回体内,这样要反复5次。受到丈夫的感染,妻子孟欣在第二个月也加入了献血的行动中,两人约好了,只要身体没问题,就定期献血。他们献出的血小板为很多血小板严重缺乏的病人带去了生的希望。

从此,彭雪松夫妇每个月都重复着这一爱的举动。他们夫妇俩相互约定,每次献血都一同前来,雷打不动,每月必去一趟密云血站。献血让彭雪松快乐,献完血,夫妻俩赶回家给上学的儿子做饭。提起献血,妻子孟欣说:“能为社会做点事,感觉活着有了价值。”

每月月底,在献血的那天早上,彭雪松和孟欣便从白石岭街自家低矮的平房走出来,蹬上自行车。二十多分钟后,夫妻俩走进密云中心血站。为了按时献血,在密云大众汽车公司当保安的彭雪松还得提前一天跟领导请假。

献血的过程很简单,他们只用靠在采血站的躺椅上,卷起衣袖,伸出手臂,看着自己的血液流入采血机、血小板分离机,再输回自己的体内。为了让血小板完整地通过,采成分血时需使用较粗的针头,彭雪松夫妇的右臂静脉上留下了密密麻麻的瘢痕。

他们的亲戚和身边的人都不知道,彭雪松和他的妻子有着如此慈悲的心肠。他俩知道,每一次献血,都能让一个濒临绝境的白血病患者获得生的希望。

这个普通的三口之家有着属于自己的简单快乐,彭雪松反而感到献血让自己获得了精神上的力量,每月一次的献血付出,都让他觉得自己活得特别踏实,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安宁。

不善言辞的夫妻俩说,我们也想学着做一个好人

为了让自己的血液更“健康”,彭雪松戒了烟酒,注重清淡饮食,还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彭雪松每天都要锻炼一个小时,他的器材很简单;一个拉力器用来扩胸;一对哑铃用来练习臂力;还有几根木棒,他拿它轻敲脑袋,有点类似按摩的意思;身边还有个洗衣板,没事时用双手拍打洗衣板,也当作是一种锻炼。现在彭雪松的身体状态很好,他笑称老天爷知道自己要献血,所以特别保佑自己。

几年来,彭雪松夫妇共捐献成分血96单位,总计19200毫升,已挽救了70条生命。彭雪松夫妇是背着家中老人捐献成分血的。后来,当老人得知他们一直献血身体也没受影响时,便不反对。

彭雪松在密云当保安,妻子孟欣待业,父母在家务农,一家人全靠彭雪松每月1000元的工资生活。经济上不富裕的他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回报社会,现在身体很健康,可以多献血。就算是献血时间长需要请假,会影响经济收入,他也没间断过,彭雪松常说:“献血是救人命的事,不能拿钱来衡量。”

彭雪松夫妇献血的事迹如今已经在密云县城里传开,这让他们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北京电视台、北京广播电台首先对彭雪松、孟欣夫妇的爱心行为进行了报道。彭雪松夫妇用献血回报社会的感人事迹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密云县团县委特授予彭雪松“优秀青年”称号,密云县上海大众汽车销售公司给彭雪松涨了工资。北京市医药卫生文化协会、红十字血液中心、首都儿科研究所等单位的工作人员也为这对月月献血的夫妻送来了电视机、电脑、慰问金等。

密云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王稳东说:“彭雪松、孟欣夫妇是密云的荣耀,这种精神值得全县人民学习。”密云县里另一位领导说:“彭雪松夫妇以月月献血做好人的方式报答当自己身陷困境时多位好人的相助,反映出中华传统美德正代代相传,助人为乐的精神也深深扎根在北京市民的心中。”

更让彭雪松高兴的是,首都儿研所那位救命恩人找到了,他是呼吸科主治医师王亚军。王亚军为彭雪松的儿子带来了药品,他对彭雪松说:“那次给你的孩子看病,是我应该做的份内工作。”

收获社会关爱,彭雪松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提起献血,不善言辞的夫妻俩说这都来源于对好心人感激,我们也想学着做一个好人。他俩说:“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们才能走到今天。感受到这样的人间大爱,以后我们还会一直坚持献血,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彭雪松一家平时生活比较困难,但是,一家人很知足,他们在别人的帮助中获得了精神力量,他们以献血的方式回报社会,受到人们的尊重。每一次献血付出,都让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彭雪松说,只要身体条件许可,他们就会坚持献血,救人命是大事,其他的都是小事。彭雪松和孟欣只有一个信念,就是知恩图报,多做善事,将人间大爱不停地传递下去。

“妻子的爱,是我前行的动力。”彭雪松说:“在我献血回报社会之前,在生活异常艰难困苦的时候,是妻子一直陪伴在我身边,不离不弃,我要用生命报答我的妻子,让她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为了表彰在无偿献血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彭雪松等人,2015年,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红十字会、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表彰首都无偿献血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决定》,彭雪松获得了“无偿献血先进个人”称号。北京市血液中心、首都儿科研究所等单位除了到雪松家中探望和慰问,向这对夫妇赠送彩电、慰问金和电脑等财物外,还希望通过这个温暖全市的献血行动,传播大爱,昭示人性的真善美。

彭雪松说:“我要把满腔热血献给社会,造福他人,我要永远做个好人。”

用爱心感知爱心、用爱心感恩爱心、用爱心传递爱心,彭雪松的事迹让我们每一个人震撼。在人生路上,彭雪松和孟欣没有迷茫、困惑。知恩图报,将人间之爱传递下去,是他们的彻悟。他们别无所求,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做着最普通、最平凡的事情。

猜你喜欢

密云雪松夫妇
工地上的一对夫妇
夫妇自编曳步舞,快乐感染数百万人
青春一晌
密云水库
Is the color scheme in 《Yanxi Raiders》 a “national product” or a“national product”?
密去360网络春晚 引近万名网友观看
谁来给雪松传粉
雪松为什么四季常青
邀请了多少对夫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