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岑溪的古青铜器

2016-05-05梁斐梅

西江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花果山铜鼓战国

梁斐梅



岑溪的古青铜器

梁斐梅

越式鼎

浅腹铜鼎

双箍铜剑

饕餮纹铜剑

铜短剑

人首柱形器

岑溪境内出土的青铜器,至今为止共有80多件,有兵器、农具、烹煮器、礼器等。

岑溪市的青铜器出土状况如下:

1974年3月,岑溪县水汶公社(现为水汶镇)寨顶生产队东叶坑出土铜鼓一面。

1984年6月,岑城镇大榔村出土一批铜斧、铜钺和铜剑等战国青铜器。

1986年11月,岑溪市文物单位征集到一批出土的铜剑、铜矛。

1987年,文物普查时在糯垌镇花果山古墓群中采集到不少印纹陶片和青铜矛、斧残片。

1987年5月,安平乡(现为安平镇)富宁村河边发现战国青铜器,出土一件铜钺。

1988年8月20日,诚谏镇陀村出土北流形铜鼓一面。

1989年9月,南渡镇盘古村丰根山出土铜剑和一对人首柱形器。

1991年5月及1992年1至2月,糯垌镇政府在糯垌镇花果山建板材厂,施工过程中均发现了青铜器和印纹陶器。随后,广西文物工作队和县文管所组队进行了抢救考古发掘,出土的青铜器以兵器为主,分剑、矛、钺、镞、镦、斧、鼎、刮刀、削等,其次为生产工具以及烹煮器等陶器,保存较为完整。

2004年,在建的岑梧(岑溪—梧州)高速公路从糯垌新塘圣塘顶经过,施工时出土汉代铜镜两面。

岑溪市发现的青铜器,大部分都是经采集和抢救性发掘出土的,其中糯垌镇花果山古墓群,抢救性挖掘出土的青铜器相对比较完整。岑溪出土的青铜器基本上都是战国至汉代的,并以战国为主。在青铜器中,多数为铜剑,其次为铜钺和铜矛,又以战国时期的为主,汉代的为铜鼓和铜镜。

纵观这些出土的铜剑、矛、斧、钺,大多是中原地区常见的战国时期器物,与岭北流行的式样一致,斧、钺之类可能是本地仿中原的产品。楚式类型剑在中原地区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的中晚期都流行,尤以江淮流域的楚墓中出土最多。扁茎剑在中原、江汉和吴越地区也有少量发现,此剑在湖南和岭南流行,时间也早,相反在云南青铜文化中基本不见。此类剑应属两广越族青铜文化中较具代表性的器物。

岑溪市出土的铜鼓中,最为特别的是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五铢钱纹铜鼓。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材料证明,秦汉之前,广西的主要民族是西瓯、骆越两大支系,桂江流域和西江流域中段一带,即现在的贺州、梧州、玉林等地区以及粤西地区,秦汉前是西瓯人集中居住生活的地区,岑溪正处于西江流域这一区域。花果山战国墓以及境内各处发现出土的青铜器物,与桂江流域和西江流域一带以及粤西所出土的青铜器基本相同,墓葬形制、器物组合都很近似。从各方面观察,证实了西瓯这个氏族血缘渊源确实明显存在,同属一种文化类型,即西瓯族文化。

岑溪出土的众多斧、钺、青铜短剑,都很有地方特点,应是本地铸造的。同时出土有不少长铜剑、铜矛以及刮刀等器物,长铜剑在江淮流域的楚墓中出土最多,“王”字矛也是长江流域和广东春秋战国墓常见的器物,应是外地产品。这表明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西瓯与中原楚地有较密切的联系交往,后来当地先民们逐步与汉人融为一体,成为岭南越族中最早与华夏融合的一支。

岑溪市出土的青铜器,为研究岑溪以至岭南地区西瓯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战国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傅燕兰

铜刮刀

王字矛

铜钺 

铜斧

猜你喜欢

花果山铜鼓战国
石头山变身“花果山”怒江峡谷打造智慧农园样本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假如我是孙悟空
广西铜鼓的演奏形态特征研究
广西铜鼓千年历史的欢歌
东兰铜鼓响八方
孟母教子
酱爆西游①
唤醒历史的铜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