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阳市水稻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6-05-03赵玉兰马国强陈廷刚高慧琴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水稻生产丹阳市问题与对策

赵玉兰 马国强 陈廷刚 高慧琴

摘 要:当前,在构建现代化水稻生产方式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粗放的经营行为。该文着重阐述了丹阳市水稻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水稻生产;问题与对策;丹阳市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7-43-02

近年来,我市在水稻生产上不断强化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的示范推广作用,大力控减粗放式经营方式,着力构建科技支撑能力强、精细管理程度高的现代化水稻生产方式。但是,目前我市水稻生产过程中一些粗放式经营行为(诸如直播稻、过量施肥、大水漫灌、低效用药等)还大量存在。这些行为与现代稻作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既影响了粮食平衡稳产,又制约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必须下大力气改变。

1 问题

1.1 水稻竞争力不强,“藏粮于技”挑战多 一是缺少适宜市场需求的优质品种。我市水稻面积3.33万hm2,虽然98%种植的是国标三级稻米以上的优良品种,但在稻米口感和优质食味上缺少像武育粳3号、软玉2号等适口性好的品种,虽然南粳5055、南粳9108、南粳46在我市有一定的种植面积,但是这些品种的种性也开始退化,必须提纯复壮保持较好的适口性。去年在丰收年份存在普通品种销路不畅、种植效益明显下降等问题,水稻生产存在明显的稻强米弱现象,优质稻米面临诸多挑战。二是“藏粮于技”面临制约瓶颈。我市是典型的稻麦周年轮作种植区,适应于耕作制度安全的、成熟的、轻简的、宜推广的机械化稻作技术还不到位,已成为制约水稻实现高产高效发展的瓶颈。水稻生产期间灾害性天气多发频发,生产风险日益加剧。从近几年看,2013年高温持续了40d以上,2014年7月下旬到9月上旬出现了持续阴雨寡照天气,2015年又遭遇严重涝害和雪灾,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不利影响,水稻安全生产面临的挑战愈发明显。三是水稻生产成本逐年增加而净利润有下降趋势。我市是典型的稻麦两熟轮作区,长期的高产出模式导致生产投入加大。据统计,我市化肥农药使用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因人工、农资投入品等价格的上涨,水稻生产农资投入由2005年602.6元(指化肥、农药、水费、机耕机插费、机收费)上升2015年的732.4元,净利润由486.4元增加到521.6元,增加幅度分别为21.5%、7.2%,净利润增加的幅度小于总投入的增加;生产总成本(主要是生产用工费增幅较大)和净利润基本呈“S”型变化曲线,成本提高而净利润呈下降趋势。

1.2 稻作方式多元化,直播稻呈扩展趋势 一是产量不平衡性突出。不同区域、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种植方式之间水稻产量及质量差异较大。如同等条件下种植的迟熟中粳品种比早熟晚粳品种产量相差50kg/667m2以上;粗放的直播稻比机插秧产量相差75kg/667m2左右,而且米质明显下降;不同区域间如南部地区的延陵、导墅、皇塘等平均单产675kg/667m2左右,中部地区珥陵、陵口、吕城、访仙等平均单产650kg/667m2左右,丘陵地区平均单产600kg/667m2左右;同属茅山老区的司徒镇平均单产625kg/667m2左右,而延陵镇达到675kg/667m2左右,两地相差50kg左右。一家一户的种田主体结构和规模种植大户追求的目标不尽一致,水稻生产的重视程度千差万别,大田生产良莠不齐。二是部分地区直播稻呈扩展趋势。近年来,由于稻麦“双晚”问题突出,相当一部分承包大户因农机装备不足,缺乏晒场和农忙人手紧等缘故,加之近年来直播稻后期良好的天气,他们对直播稻生产风险认识降低,导致部分地区直播稻面积不减反增。据2015年踩点调查,因雪灾没来得及收获的水稻中,直播稻面积占60%左右,且倒伏严重。

1.3 先进适用技术普及到位率不高,影响水稻产能稳定 目前种植主体由“三八六○”转为“留守老人”,年龄老化,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不强,获得高产难度大。种稻效益低而不稳导致农户接受高产和应用高产的积极性不高,影响关键技术的推广到位。一是稻作方式上,粗放种植的直播稻仍有相当规模,已成为制约水稻单产提高和效益增加的瓶颈之一。二是栽插质量上,机插秧由于大田耕整质量差,机手操作和后期栽培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常导致深插僵苗、浅插漂秧、漏插缺穴、伤秧死苗等现象,造成有效穗不足,产量潜能不能充分发挥。手栽稻栽插密度和质量得不到保证,够苗期偏晚,群体迟发,成穗数减少。三是水浆管理上,秸秆还田田块不注重露田透气,导致僵苗时有发生。搁田质量,后期断水过早等现象常见。四是肥料运筹上,不少种植大户中前期盲目追求长势,肥料施用重前轻后、重氮轻磷钾、有机肥料用量明显减少等。这些因素很大程度上制约水稻产能的稳定提高。

1.4 部分地区水稻规模经营管理不善,社会化服务水平尚待提高 一是规模化经营多数存在重生产轻管理轻经营的现象。据统计,2015年我市共有规模种植大户1 238户(主要以家庭农场为主),流转土地1.34万hm2,以种植稻麦为主,在新常态下有力地解决了“谁来种地”的问题,但存在的问题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土地流转承包面积不够合理,有些家庭农场规模达67hm2以上;生产环节组织管理程度低,具体表现在育秧池面积安排欠合理、用工和具体环节上统筹安排不到位,栽插质量不高、晒场缺乏和农忙人手紧等;重生产轻管理轻经营,加之去年水稻市场价格下滑,种粮大户的效益降低,影响了其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二是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化服务组织有力地解决了“地怎么种好”的问题,但目前我市社会化服务组织普遍存在服务范围小、跨区服务少、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不高等问题;服务组织成员大多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对新技术接受慢、掌握难,操作简单粗放造成农户客观上对专业化服务意愿不强。此外,部分专业合作社缺乏完善的、长期的、稳定的专业化服务队伍,雇员农技农艺水平不高,相关的服务规章制度等依然不完善等,制约了其可持续发展和服务水平提高。

1.5 稻麦“双晚”问题突出,水稻平衡增产难度大 一是部分地区茬口布局上与水稻高产难协调。重迟熟中粳轻早熟晚粳,直播稻局部蔓延,以及粮食规模种植大户受晾晒、烘干条件限制,水稻腾茬越来越迟,小麦播种季节越来越紧,适期播种难度大。且因秋播偏迟导致夏熟收获期也相应推迟,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水稻的适期播栽,导致稻麦生产上出现“双晚”现象,不利于生产安全和生产水平的提高。二是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难到位。一方面,受作业机械数量、质量以及生产成本增加等影响,部分种植粮食大户应用一些高产栽培技术积极性不高,如土地深耕、机插秧等;另一方面,部分地区品种“多乱杂”现象依然存在,不利于统一栽培技术的落实,如水稻生育期不一致导致水源统一调度难,水稻品种差异大导致病虫统防统治难,大面积平衡增产难度大。三是当前生产方式与农业发展新形势要求有差距。习总书记提出要按照走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但目前生产上,部分地区直播稻等粗放种植方式仍有一定的面积,一味追求产量而大量施用化肥、农药现象普遍,水稻生产仍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经营规模小,精细管理有差距,产量潜力没完全发挥。

2 对策

2.1 大力推进水稻品质提升工程,挖掘提质增效潜力 以水稻高产增效创建和科技综合示范基地为平台,大力筛选示范适应市场需求,农民普遍认可的高产、优质、适口性突出的水稻新品种。加大优良食味品种示范推广力度,推行规模化种植、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均衡提高水稻品质,通过优质优价,提高种植效益。

2.2 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工程,提高社会化服务组织功能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水稻生产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因此,要加快土地经营权稳步有序流转,促进土地向家庭农场、种田能手、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以13.3~20hm2规模经营流转较符合我市实际。水稻生产过程涉及整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打药、收割、晾晒等一系列生产环节,在规模经营的条件下,这些生产环节应交专业化服务组织来完成。因此,要大力发展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提高服务功能,将水稻生产中的部分环节交由他们来完成,以他们的专业性服务推进现代稻米生产技术的普及,因而可大大减少粗放生产方式。

2.3 大力推进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工程,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按照机械化、轻简化和“一控两减三基本”的要求,以精确定量栽培为核心,合理品种搭配和茬口衔接,攻关集成水稻毯(钵)苗机插、因地因苗施肥、精确诊断用药等技术,大幅提高肥料、农药利用率,降低肥料和农药用量,节省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

2.4 大力推进政府服务工程,强化财政等资金对水稻生产环节的支持 政府要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切实做好田间道路、沟渠配套及农田基础水利设施等建设。涉农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构建服务水稻生产的协作联动机制。与此同时,要强化财政等资金对水稻生产环节的支持。通过加大对水稻生产性作业环节实行财政补贴的办法来激励种粮主体使用新技术,尤其是针对农户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粗放经营的环节加大财政补助力度,比如对机械深翻土壤、秸秆旋耕还田及稻谷烘干等作业进行补贴,可以有效提升技术普及效果,缓解稻麦“双晚”带来的被动局面,促进农业可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2.5 大力推进技术服务创新工程,确保水稻产能稳定 大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抗逆减灾、超级稻高产高效栽培等技术,突出高产示范,按照“县有万亩片、乡有千亩方、村有百亩田”的目标,开展“千村千方”示范工程,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通过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农民增产增收。试行农业技术靶向服务,通过完善农业物联网建设,建立规模生产者信息数据库,全面准确掌握种植规模、种植类型、品种、生产条件、技术需求和市场信息等,根据基础信息实行定向服务,提高规模生产者的经营效益。

(责编:张长青)

猜你喜欢

水稻生产丹阳市问题与对策
丹阳市强化安全生产“行刑衔接”
丹阳市直击痛处 全面提升执法质量
丹阳市 打出“组合拳” 用好执法权
毕节市水稻生产情况及发展趋势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丹阳市南门幼儿园的校舍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