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江津区支坪镇撂荒地形成的原因及其治理措施

2016-05-03郑泽洪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形成原因治理

郑泽洪

摘 要:该文介绍了重庆市江津区支坪镇基本情况,分析了撂荒地的形成原因,并总结了江津区治理撂荒地的措施,为缓解撂荒地现象提供参考。

关键词:撂荒地;形成原因;治理;支坪镇

中图分类号 F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7-11-02

为了更好地促进支坪经济的发展,根据上级有关的精神,重庆市江津区支坪镇农业服务中心于2015年在全镇范围内开展土地撂荒情况的专项调查,经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对全镇土地撂荒的形成原因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1 基本概况

支坪镇位于重庆市江津区东南部,长江、綦河、笋溪河穿境而过。东邻珞璜镇、南接西湖镇、西靠先锋、鼎山等镇(街),北与九龙区的西彭镇、铜贯驿镇隔长江相望。全镜东南高、西北低,平均海拔250m,属浅丘地带,辖4个社区、2个村。重庆外环高速穿境7km,并设有支坪互通,杨珞、仁屏公路贯穿全境,镇内村级公路超过80km。全镇东西距离9km,南北相向11.2km,辐员面积100.5km2,总人口4.5万人。境内气候属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量充足,雨水充沛,日照时多,无霜期长,全年四季分明,春季回暖早,但不稳定,时有寒潮侵袭;夏季温高雨多,日照期长,但雨量分布不均,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伏旱发生;秋季多绵阴雨,也有秋旱发生;冬季日照少,气候寒冷,基本无霜冻;全年无霜期340d以上,年平均日照1 280h,年平均降雨量1 050mm。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条件越来越便利,加上农业生产效益不高、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等原因,支坪镇有大量的青壮年到外地务工,导致农村有大量的撂荒地出现,而且有逐步恶化的趋势,逐渐引起的当地政府的重视。

2 撂荒地的形成原因分析

2.1 劳动力外出务工较为突出,在家劳动力少 全镇撂荒地调查统计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大屋基、菜坝尾、李岩坝3个队在家务农的劳动力偏少,白溪社区大屋基队人口130人,其中18~60周岁人员中,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数量为40人,在家劳动力5人;60周岁以上人员中,在家25人;真武场社区菜坝尾队人口106人,其中18~60周岁人员中,外出务工劳动力29人,在家劳动力4人;60周岁以上人员中,在家18人;天堂村李岩坝队人口158人,18~60周岁人员中,外出务工劳动力54人,在家劳动力6人;60周岁以上人员在家38人。由此可知,造成该镇土地撂荒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为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

2.2 种植模式制约 全镇耕地种植和交通状况见表2。由表2可知,白溪社区大屋基主要种植是花椒和水稻,土地面积8.53hm2,种植面积8.27hm2,撂荒面积0.27hm2,撂荒率3.1%,其中花椒种植6.93hm2,水稻面积1.33hm2。近年花椒经济效益高,该队社员将灌溉不便的高榜田改种花椒,提高了经济收入,撂荒的是部分冬水田。真武场社区菜坝尾队主要种植蔬菜,土地总面积为5.87hm2,种植5.73hm2,其中种植蔬菜5hm2,其他0.73hm2,撂荒地0.13hm2,撂荒率2.3%。因该队处于綦河边冲积土为主,近年发展大棚蔬菜,经济效益显著,水田基本上已改为旱地,撂荒的是部分坡地。天堂村李岩坝队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小水果,土地总面积为10.67hm2,种植面积7.2hm2,撂荒面积3.47hm2(其中田1.87hm2,地1.6hm2),撂荒率达到了32.5%,较前2个队,撂荒现象较为严重,撂荒地中既有水田又有坡土。由此可知,种植模式是影响该镇土地撂荒的一个原因。

2.3 专业化发展水平低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视,支坪镇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专业化水平有所提高,但不同的地区发展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屋基以种植花椒为主,经济效益较好,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高,专业化发展水平高;菜坝尾土地流转给蔬菜公司专业化种植蔬菜技术性较强,专业化高,李岩坝品种多而杂,无支撑的产业,老百姓已传统方式种植,专业化水平较为低下,因此该队撂荒地比率大。

2.4 交通发展的制约 支坪镇目前虽然交通条件较之以前有很大的改善,但有些地区稍微落后,造成撂荒地现象明显。大屋基队由镇政府2010年投资修建的津白公路穿队而过,现在到镇政府所在地和江津等十分便捷,肥料等生产物资的购买和农产品的销售极其方便;菜坝尾有仁屏公路穿插而过,到镇政府只需几分钟车程,购买的农用生产资料和销售农产品十分方便;天堂村李岩坝虽有村级公路相连,但由于綦河和笋河的阻隔,到镇政府需过渡船再换乘汽车,到江津需绕道先锋镇金泉,与外界联系十分不便。

2.5 机械化程度不高 支坪镇大部分地区机械化获得了较好的发展,机械化推广程度较以前大大提高,但有些地区发展相对较为落后。大屋基因种植花椒为主,虽耕种上不是机械化,但施药以机动和电动喷雾器为主,机械化程度较高,达到了80%;菜坝尾专业合作社种植的大棚蔬菜,农业机械化耕种比例在80%以上,病虫害防治全部采用机动喷雾器;李岩坝因种植单一(品种杂乱,不便于集中管理),机械化程度不高,只有少部采用了机耕,机械化程度较低,仅为20%。

2.6 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 大屋基队花椒是旱地作物,对水利设施要求不大;菜坝尾蔬菜基地内修建了规范化的水池并有管网等相连;李岩坝因地理条件限制,主要靠天吃饭,受自然因素影响大。

3 治理撂荒地的措施

3.1 大力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环境 我镇从2010年开始各方筹集共4 000万元,对80km镇级公路进行硬化,达到了村村社社通水泥路。2015年镇党委、政府通过努力终于争取3 000万元资金对真武大桥进行正式立项,2015年12月大桥已正式开工修建,随着真武大桥的开工建成,天堂村与外界距离缩短。2013-2015年全镇共投入900余万元资金,对镇内196口山坪塘进行了改造升级,2016年计划投资230万元对镇内2座小型水库进行整治,增加它们的蓄水能力,提高灌溉能力。

3.2 依托产业调结构,促发展 镇以建设第三军医大学、国际光彩游艇等项目为依托,着力打造健康休闲城镇,发展种、养、加、销、游等为一体的旅游观光、特色效益农业,对辖区内6个村(社区)进行规划,将绕城公路内的津坪社区、花铺村规划调整为城镇发展;白溪社区已花椒生产为主,种植其他适宜品种为辅的种植区;仁沱和真武社区沿綦河边已发展蔬菜为主的种植区;天堂村已柑桔产业为主的小水果种植区。

3.3 农业产业走规模化、专业化的路子 改变传统的独家独户的小规模种植模式,走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之路。已花辅蔬菜发展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基地化生产,积极引进了一批农业企业到镇内规模化种植,2015年新增农业开发有限公司2个,专业合作社3个。

3.4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劳动力回流 江津区支坪镇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帮助农民解决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发展中遇到的困境,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进行自主创业,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5 提高农机化率,减少土地撂荒 加强农机补贴政策、农机技术推广宣传,截至2015年12月30日,我镇共推广各类农机具49台(套),其中:联合收割机1台,机动喷雾器2台,水泵5台,微耕机29台,增氧机等其他机械12台,价值26.68万元,补贴金额19.47万元,有力的推动我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今后要进一步发展农机事业,提高农机作用化率,减少土地撂荒现象。

参考文献

[1]余泳海,马玉良.农村土地撂荒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重庆调研,2001(7):36-37.

[2]王记周,谢再兴.针对土地撂荒的原因采取相应对策[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2(3):7.

[3]刘启平,甘逊.一个危险的信号——当前农民弃田撂荒现象分析[J].今日农村,2000(5):8-9.

[4]朱红良.农村撂荒地的开发利用亟需关注[EB/OL].2013-03-21. http://www.qianjiang.gov.cn/qj_content/2013-03/21/content_2767371.htm.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形成原因治理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职校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