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昌:戈壁滩上崛起文明新城

2016-04-29

人民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金昌市金昌金川

半个多世纪前,中国大西北的戈壁滩上,随着金川镍矿的发现,茫茫戈壁沸腾了。1981年,国务院批准在此设市,金昌城市建设就此拉开大幕。30多年间,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荒到绿、从绿到美,勤劳智慧的金昌人硬是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把昔日黄羊出没、人迹罕至的戈壁荒滩,变成了戈壁绿洲和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工业城市。

2015年2月28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暨学雷锋志愿服务大会上,金昌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实现了甘肃省国家级文明城市零的突破。

喜讯传来,47万“镍都”儿女群情振奋、欢欣鼓舞!30年的创建梦想终于变为现实,30年的辛勤耕耘结出丰硕成果。年轻的金昌有了光鲜亮丽的“金字招牌”,祖国的“镍都”站在了新的高度、迈上了新的征程。

优化环境 打造新家园

金昌市地处戈壁荒漠,风沙大,植被少,自然环境严酷。在创建活动中,市委、市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绿化美化、改善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坚持规划引领,加大资金投入,先后实施了金川公园、金川科技广场、金水湖景区、长泰园、龙泉景观带、新华路中段景观带、北部防护林、金川国家矿山公园、龙首湖景区、紫金花卉种植基地等一大批重点景区绿化工程,形成了庭院绿化、道路绿化、公园绿化相结合的城市绿化格局。

二氧化硫是金川集团镍、铜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主要排放物,也是造成金昌地区环境污染的“元凶”。对此,金昌市地企联手,下大气力整治环境污染,还百姓碧水蓝天。金川集团运用新工艺新设备对冶炼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利用二氧化硫烟气生产硫酸能力已由“十五”末的年75万吨提高到目前的年252万吨,二氧化硫回收率达到96%以上。金昌市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国内一批知名企业,以当地硫酸、氯气、电石渣等为原料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不仅变废为宝,还实现了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使金昌进入全国宜居城市百强行列。

金昌市在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美好家园的过程中,注重人性化,突出精细化。以前道路两旁的道牙全是直角形,路人不慎摔倒后容易撞伤,现在所有道路上的道牙全部安装成了圆角形。过去,行道树和绿地基本用生活污水漫灌,臭气弥漫,蚊蝇肆虐,现在已经改造成了经过处理净化后的中水滴灌、喷灌,既节水又环保。在广场和人行道上铺设了防滑砖,增设了盲道,放置了木质座椅,方便市民在行走或活动时休息。绝大部分公交站点、公交车和公共场所都设有“袋走陋习、留下文明”储物盒,里面备有旧报纸折叠的用来装果皮纸屑的袋子,方便了市民。公共厕所全部免费开放并设有洗手用的热水,防止冬天冻手。酒店、餐馆在营业场所设置了“爱心驿站”,专门为环卫工人、交警等免费提供休息座位、茶水、洗手间、加热饭菜等服务。

以德化民 培育新风尚

今年78岁的李洪启,是金川区龙集里社区的一名退休职工,18年如一日用心血和汗水浇绿了大片戈壁荒滩,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为此,金昌市文明办和兰州电影制片厂以李洪启为原型,创作拍摄了微电影《追梦》,宣传他的感人事迹。

“用微电影的形式反映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主要是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身边好人和平民英雄的奉献精神,树立道德标杆。”金昌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张宇锋说。

先塑文明人,再建文明城。长期以来,金昌市把提高人的素质作为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中培养,在实践中塑造,在管理中强化,在环境中熏陶,使市民素质不断提高,形成了崇德向善的社会新风尚。

为了用道德实践活动感化人、培育人,近年来,金昌市持续开展“金昌好人”“最美金昌人”“中国好人”“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共评选出金昌好人70名、最美金昌人10人,表彰市级道德模范20人、提名23人,10人荣登中国好人榜,3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人获全省道德模范称号。市区繁华地段的新华路昌华巷建起了一条“道德街”,将百余名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彩色照片和主要事迹一一展示出来,供市民参观学习。

市委、市政府建立了奖励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长效机制,由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每年都要对获得全国、省级、市级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给予2000元至1万元不等的奖励。同时,出台临时救助办法,对生活困难或患重病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给予一定资金扶持,营造好人有好报的良好氛围,激发全社会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今,金昌市200多名支志愿者服务队常年开展扶贫助残、关爱老人、环境保护、交通疏导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达5.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3%,占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的26.6%,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有力推动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惠民利民 共享新成果

走进金昌市区,移步即是景,举目满眼春,三季有花,四季见绿,高楼林立,道路宽敞,空气清新,处处充满现代时尚的气息。通过文明城市的创建,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且老百姓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金川区宁远堡镇西坡村紧邻金昌市区,过去居住凌乱、房屋破旧、垃圾成山。在创建文明城市中,市、区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新建了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的“天庆家园”小区,建成48栋1500套楼房,村民乔迁新居,实现了村庄变社区、农民变市民。

走进金川区双湾镇中学,新颖别致的教学楼里书声琅琅,高标准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设备先进,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电子阅览室、音乐舞蹈厅,一应俱全,办学条件比一些城市的学校还要好,有270多名转学到市区上学的农村孩子又重新回到乡村就读。

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市、区政府投资1.1亿元,建成了专门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金川区第二小学,总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设有60间教室,可容纳2000多名学生就读。

68岁的残疾人李喜林,是金川区金水里社区居民,老伴早年去世,他一直租住在一家旧厂区的土平房里。2014年春节前,政府给他分配了一套54平方米的廉租楼房。和李喜林一样,目前全市已有460多户城镇困难残疾人家庭住进了政府分配的廉租房。

金昌市委书记吴明明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以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新的起点,再接再厉,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创建水平,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现代的新金昌。”

猜你喜欢

金昌市金昌金川
张金昌简介
论乾隆朝金川之战的影子腔演述
书法篇
金昌浩、王正油画作品选
大河金川
金昌浩油画作品选
金川雪梨膏 止咳化痰好处多
小兔子不倒翁
金昌市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现状浅析
—— 非咬文嚼字锱铢必较不可的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