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的浅悟

2016-04-28张帅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异化劳动异化

张帅

[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开始了以“异化劳动”理论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认为劳动的抽象化是现代贫困的根源,同时揭示出私有财产通过抽象劳动为自身的主体本质而不断得到巩固。在现实世界中,私有财产以异化劳动为前提,同时它又反过来巩固着异化劳动。在这种循环的世界中,贫困与富裕共存,并走向了自己的极端,根本无自由可言,于是乎,审美脱颖而出,在这个层次上,我们需要站在审美角度上来使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审美和艺术正是创建新感性的主要力量,只有通过审美和艺术,人类才能走向理想的天国,脱离现实的物欲和奴役。

[关键词]异化;异化劳动;消费异化;思想异化

一、“异化”概念问题

异化,简单地说,就是异己化,是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而转过来反对主体本身。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开始了以“异化劳动”理论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认为劳动的抽象化是现代贫困的根源,同时揭示出私有财产通过抽象劳动为自身的主体本质而不断得到巩固。

二、“异化”的使用范围

异化从人自身发展的视角探讨社会历史,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历史出发探讨人的自由解放。那么,能否用异化代替历史唯物主义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异化只是表征人的自解放的生存状态和从非解放到解放的转化过程的概念,它并不是对人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描述。虽然它总是处在社会历史的关节点上而被高度关注,但是相对于整个的社会历史来说异化只是插曲。另一方面,异化毕竟表征人的非解放的状态,因而是一个反面范畴。

所以,在使用异化这个概念时要尊重历史,尊重它所在的历史范畴,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思考这个问题,而不能随心所欲的把这个概念引用到我们的社会里,那样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

三、“异化劳动”问题的提出

异化劳动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的概念。又称劳动异化。马克思用它来概括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及劳动本身的关系。他认为,劳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类的本质,但在私有制条件下却发生了异化。其具体表现是:

1、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异己的东西,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者对立起来。”[1]劳动者本应占有的劳动产品却成为异己的东西。

2、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工人生产了美,自己却变得畸形,生产了豪华壮丽的宫殿,自己却住着贫民窟,劳动是工人外在的东西,可现在对于工人来说,劳动不是自愿的,而是出于无奈和被迫”。

3、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即人同自由自觉的活动及其创造的对象世界相异化。“人类本质自由活动,内在活动,对无机界的创造,只属于自己的活动,历史变得残酷和无力,人为了生存而劳动”。

4、人同人相异化。因为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以及自己的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也必然同他人相对立。以及包括资本家自身也被异化,人们对整个社会的误解,对幸福、美、财富的错误定义,使人与人之间失去信任,并以一种伪善的以一切利益为轴心的形式而存在。幸福被财富所框定,人活着就是在不断的追求财富,因此社会及人类世界俨然变成了一个金钱操纵帝国,毋庸置疑,就是这样……

四、“资本成为统治人的工具”

社会财富减少的时候工人是最穷的。那么社会财富增加的时候,工人会不会因此富裕一点?答案是否定的,相反,工人会在最大程度上遭受困苦,因为工人会拼命赚额外的奖励。当机器大规模出现的时候,工人就变为机器零件的一部分,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而工人赚取的劳动报酬可能只够维持简单基本的生存需要,根本没有富余的资本,所以,穷不可能和工人脱离关系!色情业进入工业,消费业开始融入工业,工人便受到更进一步的压榨……

工人创造的产品越多,就越变为产品,产品是被打上烙印的,因为每一件产品都代表着工人的一种能力,对象的力量越强大,工人就越渺小,(就好比信教徒奉献给上帝越多,留给自己的就越少,那么上帝就会越发伟大而自己却越显得卑微可怜)。

资本俨然成为对劳动者的使用券,谁拥有资本就可以行使自己对他人的支配权。

五、被“灰暗帘幕”遮蔽的价值观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自己的劳动(学习)中,以及在对社会世界的认识中存在着思维的“异己”状态,我们的思想和劳动并非出于本愿,在很大的程度上,被一种“异己”的力量所操纵,我们错误的追求着社会所倡导的“幸福”与“美好”,以至于为之倾其一生的努力,有些人可能一辈子到老,都未能参透这几个问题:人应该如何活着?怎么做一个真正的人?一个属于人“类本质”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那么《手稿》正是这个灰暗帘幕遮蔽下的光芒四射,它穿透黑暗,给予我们“光明”和“力量”,告诉我们:幸福不是用财富衡量的,富有的生活指的是,精神层面的享受和审美,以及身体上的自由。因为我们往往被自己所在的生存环境所谬导,以至于从小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认识,无意间将我们创造的产品,凌驾于我们之上,而且还承受着其对我们的奴役,例如:我们的车,房子,还有我们对奢侈品的追求,我们的衣服,美食,我们的私人财务,以及我们最直观的黄金,纸币,它们已经成为我们毕生的追求,没有他们我们没办法在这个社会里生存,想都不敢想,世界就是这样,这就是我们人类给自己创造的人间炼狱,有些人为了钱,出卖良心,玷污肉体、逼迫父母,践踏尊严,廉耻人性几乎荡然无存。20岁小姐可以爱上70岁的大爷,用青春赌命运,而能促成这一切的就只有钱了,长得丑不可怕,只要有钱就可以,在它的包装下你照样可以成为那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我们已经完全被这个社会结构所控制,社会倡导的,宣扬的,全部都是金钱至上,豪车,豪宅,电视荧幕频频出现的都是迷惑人心的物质,疯狂的诱骗我们的价值取向。在摩天大楼的阴影之下,越来越多的灵魂陷入痛苦、悲观和绝望。

六、被扭曲的“消费”

消费是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的基本生存方式及行为属性,是人类生活及发展的必要手段。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发生了异化。以消耗社会大生产条件下由于无序竞争所产生的剩余商品为目标的消费,背离了其作为满足人类需要手段的本质而成为了人类活动的目的。而这种手段与目的颠倒的结果是人们在物质消费追求及生产中的永无止境、对自然及资源开发的无限度、对他人及社会关怀的冷漠,异化了的消费最终成为人全面自由发展的障碍。然而,当代中国正在复制并实践着这种消费异化现象,并日趋成为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最大阻力。[2]

人们在消费物品时,主要的已经不是在消费它的使用价值,而是消费它的社会意义。例如,在过去,人们购买鞋子的时候主要考虑的是鞋子是否耐穿,穿着是否舒适(这正是鞋子的使用价值);而现在,人们购买鞋子的时候,是否耐穿已经不十分重要了。时尚变换是如此之快,即使鞋子十分结实耐穿,也会随着新时尚的出现而被废弃。因此,是否符合时尚就成为人们购买鞋子时主要关注的方面。而时尚的价值体现的正是符号的价值。时尚消费不是对使用价值的实用性消费,而是一种“象征性消费”。人们在消费中的炫耀激情是通过消费品的符号意义得以实现的。时尚消费的用意主要不在于满足实用和生存的需要,也不仅仅在于享乐,而主要在于向人们炫耀自己的财力、地位和身份。因此,这种消费主要是向社会观众传达某种社会优越感,以挑起别人的羡慕、尊敬和嫉妒。

七、用审美解救被“思想异化”的人类

于是乎,审美脱颖而出,在这个层次上我们需要站在审美角度上谈经济学手稿的异化,因为审美和艺术正是创建新感性的主要力量,只有通过审美和艺术,人类才能走向理想的天国,脱离现实的物欲和奴役。

那么什么叫做审美呢?审美包括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那么审美主体和对象有什么关系呢?

审美对象和审美的主体一定要相匹配,主体要有对美的审美和定义,如果没有这一能力,妄谈美,就会让人感到可笑!要想对艺术评论和指点,就必须要有对艺术的审美能力,也就是说只有艺术主体与艺术对象匹配,才足以对它进行审美……举两个例子:

谈对象:猪和牛相亲,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存在着必然的错误,也就是说,猪和牛之间不会存在一种审美关系,首先,在猪和牛从体型来说,就会排斥对方,更别说生理情况,所以二者根本不可能相匹配,更别说让猪去对牛“谈情说爱”了…

伪学者:这些人老喜欢用自己的无知去否定哲学的价值,自己压根就没有读过几本哲学书,却往往总喜欢谈论哲学,而且意见大多都是批判的,认为哲学虚无缥缈,空洞乏味,不实在,搞得玄玄乎乎的,文字乱七八糟,像这种不懂哲学审美的人,让他们对哲学进行审美或评价归根结底就是一种错误行径……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凡尘俗世,凡夫俗子,实现梦想,不在一朝一夕,努力了,就算失败,也无怨无悔。短短人生之路很快就结束了,而我们迟早会落叶归根,离开这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而在这些年发生的所有事情,或喜或悲,它可能只会成为我们生命中一段美好的记忆……

[注释]

[1]周嘉昕.历史和文本中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学术月刊,2014(09):30-40.

[2]韩思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理论研究[D].辽宁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异化劳动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分裂、异化与虚无——解读《上来透口气》的主题思想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现实思考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环境异化问题研究
武术异化研究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