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南海应多些“创造性模糊”

2016-04-27

环球时报 2016-04-27
关键词:钓鱼岛争议创造性

刘锋

随着美国在南海问题上逐步从幕后走向台前,中美两国在南海的直接角力日益增多。这不仅使双方“敌意螺旋”上升、彼此战略回旋余地变小,也使夹在中美之间、深受两国影响的相关利益方可施展的弹性空间被挤压,甚至面临左右两难、不得不选边站的矛盾与难题。一旦南海局势出现突发危机或重大“不测事件”,想必没有哪一方能从中轻易解套。笔者认为,之所以造成南海当前这种局面,关键是创造性模糊空间的式微。这其中,美国无疑是始作俑者。

众所周知,美国深谙模糊政策的精髓,在对外政策方面精于此道。比如在台湾问题上,美国长期实施模糊战略,通过“一个中国政策”谋求所谓两岸通吃的利益最大化;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一方面坚称对钓鱼岛主权争议不持立场,另一方面又宣称《美日安保条约》适用于钓鱼岛,这种大玩平衡术的模糊政策也与既往如出一辙。而在南海问题上,美国尽管宣称对岛礁主权争议不持立场,但实际上却频频向中国发难,甚至赤膊上阵叫板中国,这与其原本的政策立场似乎渐行渐远,很大程度上封堵了美国打“模糊”牌的空间,由此引发中方的强烈反弹或反制也就再正常不过。

值得注意的是,美方高官时常指责中国在南海争端问题上采取模糊政策,要求澄清南海九段线的声音近来更是不绝于耳,大有污名化中国政策作为的架势。殊不知,正是中国这种“创造性模糊”的具体实践,为过去多年来南海的和平稳定奠定重要基础。无论倡导“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还是针对南海权益主张的行动表态,中方都是既坚持了原则性,同时又在政策层面保持了足够灵活性,核心要义就是力避南海生乱生战,这构成了包括中国在内南海周边国家能够建设发展的大逻辑。南海能够维持斗而不破的总体格局,不能说没有中国在这方面的贡献。如果无视这一切,甚至无视南海问题历史经纬而一味强求所谓“现实清晰”,最终的结果和预期恐怕只会大相径庭。

从法理上说,中国在南海的权益主张并非讲不清楚,现在之所以仍留有模糊的空间,国家利益因素固然有之,但笔者认为更多的是出于区域政治层面的大局考量,因为没有哪一方比中国更珍视南海和平稳定的大环境。但问题在于,美国在南海用抵近侦察的方式一再冲撞中国利益底线,菲律宾在美国的幕后指使下一意孤行强推南海仲裁案,全然不顾及这些行为对地区稳定的负面影响,企图软硬兼施逼中国就范。而这往往适得其反,使中国有必要针对这种挟制作出加强南海管控的反应。明眼人其实很容易看出,中国一旦澄清南海九段线的法律地位,很可能意味着美国作为域外国家彻底丧失对此讨价还价的余地,菲律宾也要做好把侵占的中国南沙岛礁吐出来的风险准备,想必美菲不会揣着明白装糊涂。

南海之争错综复杂,有时候运用模糊性政策不见得是最好的方式,但很可能是最不坏的方式,至少能避免把矛盾出口彻底堵死。在南海争议中多一些创造性模糊,其实也是给了各方更多回旋余地和纵横捭阖的空间。▲(作者是中国海洋问题学者)

猜你喜欢

钓鱼岛争议创造性
“感谢贫穷”是 毒鸡汤吗
年初六,中国海警船巡航钓鱼岛
20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日“调查团”零距离驶近钓鱼岛
奥巴马增兵阿富汗饱受争议
俄争议把海参崴租给中国
中国警告日本停止在钓鱼岛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