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历史意义和当代意蕴研究

2016-04-27郑长兴

中国市场 2016年17期
关键词:资本主义马克思道路

郑长兴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1)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历史意义和当代意蕴研究

郑长兴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河南郑州450001)

[摘要]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合理存在和发展的理论渊源。新时期学习和探讨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不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当代意蕴。

[关键词]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历史意义;当代意蕴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7.120

1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是一个内容极为丰富的思想体系,它不仅是一般的社会历史观,而且是包括西方社会和东方社会各自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道路理论,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以占世界人口大多数的广大东方国家为对象,特别是以印度、俄国和中国社会的历史、现实及未来发展趋势为典型,所进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虽然这一理论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为更多的人所重视,然而,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都是在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东方社会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

综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阐述的社会发展道路理论,它的实质用一句话概括起来就是,东方社会由于自身历史所形成的特点,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已经发展到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先进国家无产阶级的帮助下,俄国及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结成工农联盟,积极参加并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可以在取得革命胜利后,跨越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提出,涉及怎样理解人类社会演进的一般规律的问题。

马克思从世界历史的高度,总结了西方和东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概括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揭示了人类社会演进的几个时代的一般进程和顺序。否定这个一般演进的秩序,把历史看作是杂乱无章的或可以随意摆布的东西,也就否定了历史的规律性,这显然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但是,马克思也从来反对用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去裁剪世界历史,坚持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实在过程是一般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因此,概括出历史的一般演进秩序,并不是要求每个国家或民族都必须一丝不差的依次经历一番,并且每个时代必须经历同样长的时间,遭受同样多的曲折,不容许有任何的跳跃。

可以说,马克思正是基于这种普遍性与特殊性结合的原则,才创立了他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所以马克思在提出东方社会理论的同时,就批评了有的人将他在《资本论》中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括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的观点,批评了那种认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的机械论观点,明确指出,“他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第130页)。在此需要指出的是,尽管马克思所提出的俄国通过革命,以农村公社作为“俄国社会新支点”的设想未能变成现实,但是他提出的这种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却是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列宁正是根据这种社会发展的辩证法,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

2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历史意义

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影响和指导着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兴起,使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终于由理论设想变成现实实践。

在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指导下,东方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无产阶级领导人民群众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这种探索早已获得突破性进展,这一历史课题已经得到圆满解决。比如,在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和列宁“一国胜利论”的指导下,先后发生了十月革命和中国革命,诞生了15个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打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和一统天下的局面,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方社会主义国家由苏联一国发展为一系列国家。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在地缘政治上连成一片,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军事上,通过双边条约和华沙条约组成共同防御同盟;在经济上,通过双边条约和经互会组织加强互助合作,建立社会主义世界市场。实践证明,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进程,不是按照马克思的西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而是按照其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发展的,因为实现社会主义的几乎都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3马克思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的当代意蕴

今天,分析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主义“跨越模式”的构想,有以下几点启示:

其一,东西方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存在本质的差异。根据马克思分析俄国落后生产方式的方法,一国究竟应该选择何种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关键要看这一国家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生产方式的性质和状况。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突破了以往单一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提出了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两种设想:一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西方高度发展的物质经济基础上,由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必然性演化出来的社会主义道路;另一种是东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道路,由于是跨越式发展不具备雄厚的物质基础,必须“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才能走向“合格”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的两条社会主义道路思想,为当代东方社会的无产阶级执政党进一步探索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提供了方法论意义。

其二,公有制与生产力的认识方面。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在农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落后国家不能仅凭公有制的单一特征,就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现代社会主义。因为没有现代生产力的支撑,其生产方式只能更多地重复农业村社占有制的经济特征,即只能采取土地集体所有制、劳动资料和生活资料个人所有制,这一村社晚期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和消费,也就存在着向私有制变迁的可能。因此,东方落后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如果不利用与其同时代的发达国家,包括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生产力,封闭起来搞社会主义,不仅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且只能走,或者自消自灭,或者缓慢地重演现代生产力诸要素的发育之路。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往往被后人所忽视。在当代现实中,东方社会主义国家都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胜,使得实践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的问题变得错综复杂并且至关重要。半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事业出现的曲折和失误大都与这个问题有关系,甚至有些原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没有处理好这个问题,丧失大发展的历史契机,最终葬送了社会主义前途,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其三,社会形态的过渡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形态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它也需要经过原生形态、次生形态、再次生形态等一系列的发展阶段,才能逐渐完善。在落后生产方式的前提下,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进入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或共产主义阶段。正像恩格斯所指出的:“每一种特定的经济形态都应当解决它自己的、从它本身产生的任务;如果要去解决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形态所面临的问题,那是十分荒谬的。”据此推论,我们历史上所犯的穷过渡,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是非常荒谬的。因此,东方社会主义国家必须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本来应该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即完成社会化生产力的“补课”任务。

综之,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针对东方社会发展的特殊情况而提出来的,是对传统西方理论的继承和发扬,同时也是对其一般社会发展理论在东方的具体化。当这些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又成为一个崭新的重大历史课题。对于这一重大历史课题,既没有马克思主义的现成答案可资借鉴,又没有前人现成的经验可循,只有在探索中前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克思的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理论仍然没有完成其历史使命,仍然需要后续者不断丰富发展。

参考文献:

[1]邢冰.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新发展[J].中国市场,2009(5).

[2]孙耀庆.实现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的途径研究[J].中国市场,2012(14).

[作者简介]郑长兴,男,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理学院人文社科教研室副教授。

猜你喜欢

资本主义马克思道路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马克思的“知本”积累与发现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