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即使是最典型的“斜杠青年”,也需要有一段时期专注于做一件事

2016-04-25符遥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13期
关键词:斜杠新闻周刊领域

符遥

2007年,前律师/《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演讲者/记者玛希·埃尔博尔(Marci Alboher)受到身边诸多朋友、同事的启发,写下《One Person/Multiple Careers》一书时,大概她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在 9年后的中国,在网络和媒体上,自己的名字将和“斜杠青年”这个概念一起被频频提及。

对于最早著书关注这个社会现象的作家和记者,得知“斜杠青年”正在中国流行,埃尔博尔显得非常好奇。在接受采访之前,她热切地询问记者,希望了解中国的“斜杠”们都在做些什么。

“看似种种不同的兴趣、职业、追求之间其实总是有着某些天然的联系,试着去找到它们,你会发现一切或许都变得更协调、也更成一体了。”她这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如今,她也早已转换了职业跑道,正在进行她新的课题:现在,她是非营利组织Encore.org的副主席,致力于开发新型的工作模式,以帮助美国数百万中老年人“在人生的下半场”谋求新的职业契机。

中国新闻周刊:当年为什么想到要写这样一本书?

玛希·埃尔博尔:那时候我突然发现,我的身边都是一群身兼多职的人。所以我很想了解,为什么身兼多职的现象会这么普遍?这些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怎样的环境是最适合这些“斜杠”的?

我不敢说我创造了“多重职业”这个概念,因为人们已经这么做了几个世纪了。但我确实觉得,因为我的这个“斜杠青年”(Slash)说法,好像让这件事变得更受欢迎、更引人关注了。在美国,我们常常会用到“/”这个符号,比如“模特/演员”;但真正让我感兴趣的是,随着数码时代和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的人能够在不同的领域创造自己的人生。

我觉得,在中国也一直都有这个概念。当一个社会度过了工业化进程的最初阶段,人们就不再只是为了谋生、致富而工作,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要去实现个人价值,推进社会进步。

中国新闻周刊:以你的观察,“斜杠青年”都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玛希·埃尔博尔:他们往往对许多事物都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富有创新精神,而且有着旺盛的求知欲。当然,追随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真的将其发展成一份职业,也意味着他们是总是不安于现状,精力充沛并且敢于冒险。

中国新闻周刊:在许多人眼中,所谓“斜杠青年”无非是“身兼多职”,你对他们调研的过程中,觉得他们和简单的兼职有什么不同?

玛希·埃尔博尔:很多时候,人生中看似毫不相关的经历、境遇,往往有着某种特殊的联系——尽管它们可能并不会马上显现出来。比如我遇到过一个警官/小说家,她在街上巡逻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创作素材;还有一个程序员,他常常会在编程的时候出神——他同时也是一个平面设计师,电脑屏幕上一排排代码组成的图形总会给他的设计带来灵感和启发。

中国新闻周刊:在传统观念里,人们似乎更看重把一份工作做好、做精,而非分散时间和精力兼顾多个领域以致浅尝辄止,对此你怎么看?

玛希·埃尔博尔:有些人可以同时做几份工作,比如一个朝九晚五的办公室职员在业余时间里可能是一个按摩师,或是每周上三次课的瑜伽教练。但也有另一批人,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专注多年,不断精进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然后才会腾出时间和空间开始学习、或者尝试些别的。

事实上,专注于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和做一名“斜杠”并不矛盾。我们常常能看到许多领域的顶尖人才在转向其他领域后同样获得了成功,或者他们因为发挥了自己本来的优势成为了不一样的领导者。在不同的领域里,他们也能够利用自己的专长和资源找到推动社会进步的新方法。

中国新闻周刊:从你第一次注意到“斜杠”现象至今已经过去了近10年的时间,和当年相比,在今天的美国,这个趋势、这群人是否发生了变化?

玛希·埃尔博尔:最大的变化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们通过参与“共享经济”成为了“斜杠一族”。比如因为有了Airbnb和Uber,人们可以将自家的房间出租给房客以补贴家用(在中国可以这样做吗?),或是在工作、学习之余成为兼职司机赚些外快。

中国新闻周刊:如今不仅仅是在欧美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多重职业”也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的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玛希·埃尔博尔:社交媒体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其强大的传播能力,我们能够看到别人都在做些什么,自己可能也会想去试一试。而且,互联网时代意味着教室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在网络上就学到新的知识和技能——看看MOOC课程,那么多信息都是免费的。

另外,我觉得这与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也不无关系。在过去的100年里,世界上许多国家民众的平均寿命都延长了近50年。现在出生的孩子将来或许都能活到100岁,而这意味着我们的职业生命也延长了。过去我们考虑的是一份持续30年的工作,但现在我们可能要想的是50年了。从好的方面说,这意味着人们在一生中有机会体验许多不同的工作;但从另一方面而言,我们也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重塑自己,所以终身学习也显得非常关键。

中国新闻周刊:多年来,你自己一直也是一个“斜杠青年”。能否给那些想要成为“斜杠”的年轻人一些建议?

玛希·埃尔博尔:现在,作为Encore.org在市场推广和传播方面的负责人,我在这个职位上也还在做着许多不同的事。我依然写作/演讲/帮助人们将头脑中的创意转化为公共对话中的议题。我很幸运,我的工作就是我最想做的事情。

我想说的是,即使是最典型的“斜杠青年”可能也需要有一段时期专注于做一件事——可能因为你正在经历困境,也可能因为某一刻你就是需要全力完成某一件事——不必勉强自己非要身兼多职!当困难过去,或者当你最终实现了目标,取得了进步,你可能又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看似种种不同的兴趣、职业、追求之间其实总是有着某些天然的联系,试着去找到它们,你会发现一切或许都变得更协调、也更成一体了。

猜你喜欢

斜杠新闻周刊领域
宋徽宗:“天下第一”还是“斜杠青年”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读者发言
2018年热门领域趋势展望
嘿!斜杠/青年
哦!斜杠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