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广州银行业风险控制的三道防线

2016-04-25蒙启宙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银行业历史

蒙启宙

(中国建设银行 广东省分行,广东 广州 510045)



民国时期广州银行业风险控制的三道防线

蒙启宙

(中国建设银行 广东省分行,广东 广州 510045)

摘要:地处中国南部边陲的广州远离皇权中心而毗邻港澳、连接南洋等地,其金融历来自成一派。清末民国时期,这里聚集了众多的银行机构,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国家中央银行。而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的两次银行停业倒闭高潮中的第二次却是以广东银行的停业为标志的。目前,我国对民营银行的受理已全面开闸,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渠道和机构类型已全部开放。开办银行或成为银行股东于国人而言已是美梦成真了。而处在国民经济核心地位的银行,其经营的成败将会对一国乃至一个地区的经济稳定产生重大影响,开办银行既需要资本更需要智慧。本文通过大量鲜活的一手史料,再现了清末民国时期新型商业银行在广州设立时的艰辛、开业时的盛况、倒闭时的悲哀,进一步理清了广州银行业在排除道德风险、减少操作风险和消除信用风险中所形成的三道防线的脉络,为金融管理当局以及有志进军金融业的民营企业家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民国广州;银行业;风险控制防线;历史

在清末民国时期的广州聚集了众多的金融机构,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家国家中央银行。由于远离皇权中心而毗邻港澳、连接南洋等地,长期以来,以广州为中心的华南地区金融自成体系,与别省素少联系。“粤省用小洋,各省用大洋”。①粤省小洋没有港纸(港币)的“专横”,也没有上海纸(国币)的“跋扈”,却因“严重影响香港的商务”成为英国公使,照会清廷度支部要求粤省停铸小洋的借口而名扬国内外;民国政府要整理粤省币制,却因“万金资本变成数千,人民动产顿遭折价”等由而遭到粤民强烈反对②。为此,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只好“为民请命”,穿梭于中央与粤省之间,为“求得一与理论符合而事实上可以实行之方案”而“竭尽心力”。③……。粤省的侨汇在国内首屈一指,“粤省侨汇抵补国际收支外,大部分复流入各省,其补益于全国国民经济”,“以一省之侨汇而占全国经济地位之重要”。④

强烈的金融地方自治成为广州这个远离国家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的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支撑,逐步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地区的银行风险防范体系,使广州银行从设立、经营到倒闭的各个环节都打下了深深的岭南烙印。

一、入职三道坎,排除道德风险

(一)口试目测,纨袴子弟免进

1.含金饭碗,众人追捧。民国时期,在广州银行业工作享受优雅的环境和优厚的待遇,被认为是揣上了“金饭碗”。那么,其含金量到底有多高?根据《广东中国银行历史资料》记载:民国16年(1927),该行实行了行员年金制,每半年提存一次,每次为薪俸的十二分之一。民国22年(1933),32名行员全部参加了中国保险公司开办的团体保寿险,生老病死从此有了保障。民国35年(1946),粤中行提出“对外中行第一,对内粤行第一”的口号,不少行员由此住进了银行的宿舍;广州市区经理每年的房租津贴高达48万元,已婚办事员为30万元,已婚助员为25万元;行员患病每年医药费未超过500万元的由银行全额贴补;行员直系亲属患病诊费由银行贴补;行员或配偶生育子女可申请20万元的生育补助⑤。

48万元的房租津贴又是一个什么概念?根据同年4月10日出版的《金融周报》报道:“广州粮慌严重,物价高涨,米价约三万六千元一石。按该地去岁十二月间米价每石六千元,今则已增高六倍”。⑥一石米为120斤,48万元可以购买13.33石米。也就是说即便是在“粮慌严重、物价高涨”的民国35年(1946),广州中国银行的最高管理者每个月的房租津贴仍然能够购买134斤大米。

那时候,同一个单位只要与“金融”挨上边,其职位薪俸就会比其它职位优厚。例如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在广州组建了直属行政院的粤桂闽敌伪产业处理局。其中的“隶属于四行两局系统(即中央、中国、交通、农民银行和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务局)中的中央信托局待遇仿照银行业务机构编制”,“职工薪水比一般公务员待遇特别优厚”。⑦

民国时期,广州各行业收入有一个排序:“第一行,第二当,第三绸缎兼苏杭”。广州银行业的刚性收入和隐形福利都高得令人羡慕而受被众人追捧,但要揣上金饭碗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2. 发光可镜,目测被否。广州银行征用行员都要进行口试和笔试。口试目测可是一道看不见的门槛,如果与银行主考官没有眼缘的话,报考者即便是有天大的本事也休想跨进银行的大门。民国31年(1942)9月出版的《金融知识》记载了广州一名银行主考官的感受:“前次招考练习生,在口试时,有一投考者穿缎丝袜,绸裤绸衣,发光可镜,一望而知是纨袴子弟,非能服务社会者,余当即不允其笔试”。在这位主考官看来,银行行员“服装过于时髦,或过于褴褛皆易获得不良之结果”。⑧

这种因穿着打扮过于时髦而被拒之门外的投考者,在民国时期广州银行业的行员征用中是屡见不鲜的。尽管以衣取人确实有歧视之嫌,但却与当年广州银行业从品行、礼貌、服从、勤劳、能力和整洁等六个方面来评价行员的要求是相符的。

(二)行员征用,设立责任联保

1. 报考的学历要求。民国时期,广州各银行征用行员大多是内部招考的,只有在需要大批增加行员的时候才会在社会上公开招考。报考的学历要求很高,报考练习生须有中学毕业程度,报考用员则须有大学毕业程度。考试科目有国文、英文、会计、珠算和经济常识等。这对于当时的绝大多数人来说确实是一道跨不过的门槛。

2.入职的经济联保。考试过关后需要有经济担保人。当年中国银行广支行“对录用入行人员必须具有资本额500元以上的商号一家或在国民政府中担任荐任官职以上的一人作为保证人,经行方审查认可并办理各项担保手续”后,方可填写《征用表》和撰写自传各一式四份,分别由本人持有和留在本行、管辖行及总处作为人事档案。银行每年还要对行员的经济担保对保一次。曾经有一段时间,该行还实行“行员具保制度”,即五名行员进行互相联保,承担经济连带责任⑨。

3.征用后的业务要求。报考人员被征用后算是揣上了镀金的饭碗,但离金饭碗还有一段距离。被征用为银行练习生后,在三年的练习期内要调遍银行各部门练习以熟悉银行全部业务,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能升为助员。而高学历的银行试用员要经过六个月的试用期,经考核合格后升为助员。“助员为正式行员之最初步,亦为大部行员必经之阶段”。⑩

雇用“支领工资的男女工役”也不例外。例如,广州中国银行要求所雇用警工“受雇时须进行一个月的试用期,经试用合格后,方为正式警工”。而其它工役则“应先由人书面介绍,填具调查表两份,并缴交保证书正副本各一份”后方能派工。

(三)删汰顽劣,注重品行学识

揣上金饭碗是一回事,揣好金饭碗是另外一回事。各银行对行员的要求很多,稍有不慎金饭碗就会被打碎。

2.紧急情况,公而忘私。广州各银行鼓励行员遵章守纪,服务社会。中国银行广支行要求行员“遇急时能公而忘私,抢救公物或库存获以保全,可陈准上级核准予以记功或记大功。”

二、培训加考核,减少操作风险

(一)全员参与,分级实务训练

这也难怪,因为当时各地银两的秤色折合标准不同,市价差别及银两与银元之间的兑换率也经常变动。商业银行要从多角汇兑中谋求最高的利润,要求从最高管理者到一般行员都必须熟谙行情涨落、市场供求、存底盈亏和银根松紧等等问题,惟有通过手把手的言传身教才能熟悉和掌握。

在手工操作的银行业务中,会计算是技术含量最高的职位之一,受到各银行的高度重视。中国银行规定,办事处会计员的任免调动必须报总处核准;支行会计主任、分行会计副主任的任免调动则由总管理处经办。从而稳定了各级业务精英队伍。

(二)加薪考绩,奖励特殊劳绩

1.刚性奖励,加薪!升职不一定就能加薪,符合加薪条件的行员还要参加全行统一的加薪考核,考核合格后方能加薪。而只有当薪俸达到一定等级后才能进一步升职。当然,加薪的另一项指标就是年终考绩。民国25年(1936)1月20日,中国银行广支行颁布了《年终考绩加俸五项标准》。“年终考绩成绩优异者得酌量议加;一年来有特殊劳绩者得逾格议加;二年未加而成绩尚优并无过失者酌量议加。但成绩平庸;现支薪俸已超过规则规定职务之上薪俸者;薪俸改叙不及半年者;到行未及半年者;一年内请假在两月以上者,不加分。”

2.隐性奖励,考察!参加业务培训无疑是一种隐性福利,可以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学识、擦亮自己的“金饭碗”,甚至获得实地考察的奖励。民国38年(1949)7月14日,粤中行拟定了《粤行属高级人员派往上海实地考察办法》的八条规定,“粤行属高级人员经粤行经理指定,轮流往上海实施考察”,并“以搭乘直航飞机为原则”。除考察“总处各室”外,“上海市场证券交易所及各大工厂等亦可顺便参观”,“考察时间为六个星期”,“已届满六星期而事实上仍有继续考察之必要时”,“酌予展期”。灵活的考察时间和内容,开阔了粤行属高级管理人员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斗志,使各种奖励措施收到鞭打慢牛的效果。

(三)随时甄别,遣散心地糊涂

1. 成绩较差,遣散!广州各银行注重从制度上对行员的行为进行规范。民国7年(1918)7月,粤中行规定:“凡行员因军事请假回籍,希图他调,实不合法,嗣后设遇此类事件,不得允准,以重职守,倘不知悔改,一经查出,应予开除”。警工和工役“日常工作及临时指派工作,应在办公时间或指定时间前二十分钟到达,或在办公厅待候”;“发送函件及电汇、信汇之通知书等,应尽量按址投送,不得中途办理私事,延误时间”;“传达一切文件单据,不得窃阅或泄漏”;“请假半个月以上,一个月以内者,须觅替工”;等等。行员如有“防害公共卫生者”均予以警告或记过。对“患花柳病”、“侮辱同工”、“擅离职守或时常请假”、“损坏或不爱惜及遗失公物”的行员均予以警告、记过甚至拘送法办。

考核既与加薪挂勾也与“饭碗”对接。民国22年(1933),交通银行总行制定规则“对原有员生进行严格考核,随时甄别,奖拔优异,删汰顽劣”。⒂ 民国35年(1946)9月1日,粤中行对抗战时期吸收的试用人员进行整顿,并通过考试来甄别去留。必考科为国文和口试。选考科为英文、会计、珠算和出纳交收技能四科中任选两科。口试有语言、态度、智力、技能、体格、精神和嗜好等7项。结果,14人因“考试成绩较差”,发给三个月津贴后遣散;16人因“考试成绩平庸”暂留行工作,视将来服务成绩如何再行酌拟;2人“考试成绩较好但年龄偏高,改为试用雇员”;只有2人“考试成绩优异,年龄较小”而被征用为练习生。

2.悠然读报,记过!当年出版的《杨著银行实务》告诉行员:“顾客易于挥之去,而不易招之来,更不易保之久,银行本身原为顾客服务,所有银行之一切设施,一切营业最后无不以谋顾客便利以获顾客满意为目标”。

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行员虽说是“服装朴素雅洁”却“不易与古朴之农民相亲近”,毕竟是金饭碗在手,有钱很任性。民国17年(1928),一位教授在一次同学聚餐席间发出感慨:“我第一次到某银行,记得是在一个秋天的早上,刚刚在九点零几分,银行开门不久的时候,此时柜外虽已挤了四五个伸长颈子拿了支票要想领款的顾客,而行员却似乎在离家到行长途跋涉以后,不能不稍事休息。所以柜外顾客虽则似乎已有等得不耐烦的神气,而柜内行员却仍在悠悠地吸他的烟,闲闲地谈他的心。好容易等了六七分钟,吸烟吸完,谈心谈毕。支票从窗口递了进去,领款钢牌从窗口传了出来,领款到手的希望似乎不久就可实现了。可是事有出人意料的,在柜外等了几分钟仍旧不见动静,向柜内一望,不由得使你再度失望,行员正在看他的报纸。支票呢,还休息在他的桌子上面,这样待着,前后足足有二十分钟,最后总算叫到了我所领到的铜牌上的号码,现款毕竟领到了,我就随着其他顾客,欣然向大门走去,结束了我第一次的拜访”。

这位教授有涵养,能息事宁人,但在现实中很多人是做不到的。民国31年(1942),作者“秋郎君”在《花钱与受气》一文中写道:“车站、邮局、银行等公众的地方,也是我们年青人练习涵养的地方,你看那铁栏里的那一张脸,你要是抱着小孩子,最好离远一些,留神吓坏了孩子。我每次走到铁栏窗口,虽然总是送钱去,总觉得我好像是向他们要借债似的,每一次做完交易,铁栏里面的脸是灰的,铁栏外面的脸是红的!铁栏外面的唾沫往里面溅,铁栏里面的冷气往外面喷!”

三、自律与他律,消除信用风险

彰显软硬实力以图获得商民的普遍认同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并通过本行自律和行业他律来纠正经营方向的偏差,借助外力化解金融风险是民国时期广州银行业的普遍做法。

(一)人定胜天,兀然不动

2.张扬实力,推出绅士。民国期间,广州银行开幕时推出银行绅士以张扬自身实力外,还会对商民的服务作出承诺。

3.沉着应战,化解挤兑风险

(二)商民共议,纠正偏差

2.借助民间力量化解风潮。民国17年(1928)初,因滥铸、私铸小洋横行,导致广州等地物价暴涨,商民恐慌,给广州人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冲击。广东小洋兑换港币在不断“跳水”。先是一些小商贩、车夫苦力拒用小洋,继而各大商店、公司甚至银业等纷纷拒收小洋,广州的社会经济大乱、金融危机四起。

是年6月21日,广州总商会函请官商各团体派出代表讨论维持小洋正常流通之办法。7月1日,广州总商会再次召集商会及银业公会联席会议。8月13日,广州成立救济毫币委员会并决定:对劣质银币采取销毁办法,规定银币成色以7成为标准,足者收回,不足者由官商组成的公估局签定成色高低后照值收回。最终借助民间力量有效化解了商民拒用货币的风潮。

(三)官商合作,救济百业

1.慷慨激昂,救济银业以救济各行

(1) 函请地方政府拨款。民国25年(1936)春以后,“粤省商场凋敝,各行均感银根短绌,难于周转”。“银行业按揭款项几于停顿,其原因在于放款者少,而揭款者多,银号现金有限,不能尽量供应”,“银号生机垂绝,一线希望,惟在政府予以有效之救济”。

2.大行救小行,广东银行死而复生

中国银行董事长宋子文更是利用其与国内金融界的特殊关系为广东银行的重组提供了必要的帮助,在他的撮合下,中央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公司这三大金融机构均表示“荷允尽量帮忙”。

宋子文致辞时称:“广东银行为华南首创之商业银行,其分行遍及海外,在华南各银行中,历年以来首屈一指,不幸世界经济不景气,而该行当局应付失宜,以致受其影响暂行停业。“沪分行营业任务,对于粤人事业之协助,与各种商业利益之调剂,尤当特别注意,以尽本行之特殊使命也”。

复业后的广东银行资本额新增港币800万元,其中第一优先股(新招股份)为港币200万元,第二优先股(债权人股份)为港币450万元,第三优先股(旧股折合股份)为港币150万元。这家“华南首创之商业银行”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下死而复生。

第二次银行停业倒闭高潮虽然来势汹汹,涉及到多家银行。但由于国民政府的迅速介入并采取了严厉的行政干预手段,这次银行停业倒闭高潮有惊无险,无碍于大局。

四、历史经验和教训

本文以清末民国时期新型银行在广州的设立与发展为主线,从道德、操作和信用等银行三大风险领域,阐述了以广州银行业为代表的华南地区金融行业的风险防控的特点,从而得出以下三点启示。

3.减少因银行经营风险造成存款人和纳税人的利益损害。银行处在国民经济的核心地位,银行经营的成败将对一个国家乃至一个地区的经济稳定造成重大冲击。同时,“负债经营”这一特点决定了银行与一般企业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任何商业银行都跟企业一样,有破产倒闭的可能,银行破产不是洪水猛兽,允许银行破产有助于我国银行业真正走上市场化道路,但要减少因银行经营风险造成存款人和纳税人的利益损害,政府要加大对商业银行特别是民营商业银行的监管和救助,维护社会主义经济金融秩序。

注解:

① 广东经济研究会:《改革广东币制意见》,载《金融物价月刊》(第一卷,第八期),民国二十五年八月,广东省调查统计局出版

② 广东经济研究会:《改革广东币制意见》,载《金融物价月刊》(第一卷,第八期),民国二十五年八月,广东省调查统计局出版

③ 宋子良:《对整理币制之重要谈话》,载《金融物价月刊》(第一卷,第八期),民国二十五年八月,广东省调查统计局出版

④ 《粤省华侨汇款问题》,载《金融物价月刊(第一卷,第六期)》,民国二十五年六月,广东省调查统计局出版

⑤ 载《广东中国银行历史资料汇编(1914——1949)》

⑥ 《各地灾荒严重》,载《金融周报》(第十四卷,第十五期) 民国三十五年四月十日发行 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编印

⑦ 麦思敬:《粤桂闽区处理伪产业的概况》,载《广州文史资料存稿选编(八)》,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出版

⑧ 杨阴浦:《杨著银行实务 银行之行员(中)》,载《金融知识》(第一卷,第五期) 民国三十一年九月出版 邮政储金汇业局发行

⑨ 载《广东中国银行历史资料汇编(1914——1949)》

⑩ 杨阴浦:《杨著银行实务 银行之行员(中)》,载《金融知识》(第一卷,第五期) 民国三十一年九月出版 邮政储金汇业局发行

(责任编辑练传喜)

Three Lines of Risk Control: Bank Industry of Guangzhou in the Time of Republic China

MENGQi-zhou

(Guangdong Branch,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Guangzhou, China)

Abstract:Situated in the far south of China, Guangzhou is far away from the emperor’s ruling and next to Hongkong, Macaw, connecting the South Seas area. Its finance is very unique for the whole time. At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and the time of Republic China, lots of bank institutions gathered in Guangzhou and the first national central bank of China came into being then. In China’s history, there were two rounds of banks shut down, of which the second one is symbolized by the closing of Guangdong Bank. Through plenty of first-hand material, this paper reproduces the history of new commercial bank in the Republic China Period. The hardship at the very beginning of founding, the flourishing when it was in business, and the sadness when it was closed are all included. Three control lines were formed in the Guangzhou bank industry, i.e., to exclude risk of morality, to limit operating risk, to eliminate credit risk, which is very good historical experience for the financial bureau and entrepreneurs who want to find a place in finance field.

Key words:Guangzhou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industry of bank; risk control line; history

中图分类号:F8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08(2016)01-0005-09

作者简介:蒙启宙,男,中国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经理,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1995年3月起在《南方日报》开辟《钱币漫话》专栏。两篇论文分别荣获2008年、2009年全国金融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三等奖和二等奖。主要从事金融史、国际贸易史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6-02-01

猜你喜欢

银行业历史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九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5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