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石河子垦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

2016-04-25

新疆农垦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师市石河子垦区

彭 力

(1.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0;2.石河子市党委办公室)

石河子垦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调整对策

彭 力1,2

(1.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 石河子832000;2.石河子市党委办公室)

农业是石河子垦区的基础产业,垦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需要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文章通过对垦区农业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找到了垦区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石河子垦区;农业结构调整;对策

1 石河子垦区农业结构现状

1.1 三次产业结构现状

2015年,石河子垦区实现生产总值432亿元,增长13.5%,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77亿元,增长9%,畜牧业、林果业、设施农业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12年的15.2%提高到2015年的51.0%;二产实现增加值150亿元,增长10%;三产实现增加值165亿元,增长22%。三次产业结构保持了加快的发展态势,其中三产增速明显。三次产业结构已经由2010年的62.5∶19.0∶18.5调整为如今的17.8∶44.0∶38.2。一产的比重逐步下降,二、三产比重稳步提升,石河子垦区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1.2 农业发展概况

1.2.1 农业产业现状

2014年,垦区农业实现增加值75.09亿元,同比增长10.7%,农作物播种面积25.10万hm2,同比增长20.8%。粮食产量14.8万t,增长54.8%;棉花产量46.3万t,增长14.6%;水果产量15.8万t,增长39.4%;肉类产量6.4万t,增长21.2%。

1.2.2 农业产值结构

近年来,八师石河子市一直在对垦区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确定了“一主两翼”即以畜牧业为主,以林果业和设施农业为辅的农业结构调整思路。农业结构有所优化,总体表现为种植业占比最大,其次为牧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占比最小的是林业和渔业。其中,种植业比重在2010年至2014年持续下降,从82.2%下降到71.9%,下降了10个百分点,下降比例较大。林业产值比重从0.8%持续上升到2014年的3.1%,上升明显。牧业产值比重总体持续上升,从2010年的11.9%上升到2014年的14.5%,上升了2.6个百分点。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垦区农业内部结构表现为种植业占绝对优势,但是随着师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实施,种植业产值比例逐年下降,牧业产值比例逐年上升。

表1 2010-2014年八师石河子市农业产值结构 %

1.2.3 种植业结构

种植业一直是垦区农业中占比最大的产业,棉花一直在种植业中占绝对优势[1]。近年来,师市坚持稳定粮食总产和压减棉花种植面积以及发展特色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的种植业发展思路。棉花种植面积占种植业总面积比例呈螺旋式减少趋势,从2010年的75.15%降至2014年的73.43%,水果种植面积持续增长,目前垦区水果种植面积为1.38万hm2,比2013年增长7.7%,水果产量15.8万t,比2013年增长39.0%。

2 石河子垦区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2.1 农业产业结构比例不合理

垦区农业呈现以种植业为主,其他产业比例较小的不合理状态。虽然近年来畜牧业发展迅速,但单产值仍然较低,比例较小。此外,在种植业内部也存在比例不合理的问题,师市种植业一直以棉花为主,谷物、油料作物、豆类、蔬菜园艺作物及水果、饮料和香料作物等产品比例较小[2],多元化种植有待进一步深入。

2.2 各团场农业产业结构趋同明显

垦区农业主要集中在石河子乡和其他十四个农牧团场,农业结构过于趋同,缺乏特色,阻碍了师市农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具体表现为各团场均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畜牧业比例较少;而种植业内部,各团场均以棉花种植为主,其他经济作物种植较少。以2014年为例,各团场种植业占农业产值比例均在70%左右,畜牧业产值比例均在10%左右,而种植业内部,除城郊地区石河子乡外,各团场均以棉花为主体,且瓜果、蔬菜园艺作物均较少。

2.3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

与师市丰富的农业资源相比,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相对滞后。2014年以来,垦区农产品加工值和农业总产值之比均达到1.1∶1.0,但是和国家1.5∶1.0的平均值仍存在很大差距。目前垦区发展最快的农产品加工业为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和纺织业四大产业,目前这四个产业竞争力不足,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较少,产业链太短致使精深加工不足,且品牌建设滞后,加工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走出去,只限于当地生产当地销售。

3 石河子垦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3.1 优化区域农业产业布局

突出片区综合优势,确定农业发展功能定位,推进原居住区改造和土地流转,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推进垦区城镇化体系下的产业协同发展。

3.2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优化提升棉花产业,做优做强果蔬园艺业,做大做强畜牧业,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3.3 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业结构调整

建立高效运作的产业化组织模式。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利益分配与联结机制。打造农产品加工物流全产业链。加大品牌建设。

3.4 建立健全适应农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服务保障体系

加强社会化服务及市场体系建设,建立投融资保障机制,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建立完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

[1]丰红星,蒲春玲,刘新平,等.新疆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初探[J].现代农业科学,2008(6):72-74.

[2]张丽.新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原则与建议[J].新疆农垦经济,2006(12):42-46.

2016—05—25

猜你喜欢

师市石河子垦区
七师胡杨河市召开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座谈会
《石河子科技》编辑部
石河子地区气温差异影响分析
湖北省总工会考察团在五师双河市调研
师市总工会召开“师市和谐小康家庭”表彰大会
塔额垦区加工番茄品种筛选试验
几种苹果矮化砧木苗在一师垦区的生长表现
哈密垦区棉花超宽膜1膜3行稀植高产栽培技术
师市劳模有了休养待遇
大数据视角下的石河子犯罪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