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 策

2016-04-23

新材料产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稀土石墨能源

德国将推动制定工业4.0全球化标准

德国工业界与该国标准化领域权威机构4月20日共同宣布,将在4月25日开幕的汉诺威工业展上正式設立“工业4.0标准化理事会”,以提出工业4.0数字化产品的相关标准,并协调其在德国和全球范围内落地。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项国家战略,这个大概念包含了解决方案、工业和技术,描述了在工厂中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并且各系统之间高度联网的未来图景。

德国外交部称,德国经济的“未来在于工业4.0”。德国期望通过“数字化议程”使其自身成为工业4.0的领先供应商以及欧洲首屈一指的由数字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国家。通过上述理事会的设立,德国将形成“工业4.0平台”、“工业4.0实验室网络”和“工业4.0标准化理事会”三大平台共同推进工业4.0从德国走向全球的局面。“工业4.0平台”是在德国联邦经济与能源部部长加布里尔与联邦教研部部长万卡倡导下成立的负责具体推进工业4.0进程的协调机构,其下设若干个专门工作组。不过,新设立的工业4.0标准化理事会将不会依附于工业4.0平台,其组织机构将设置在德国电气电子和信息技术委员会内。(中国新闻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积极推进《中国制造2025》5大工程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4月28日举行发布会,介绍一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副局长黄利斌介绍了5大工程相关进展情况。黄利斌表示,目前,《中国制造2025》5大工程相关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第1个工程是智能制造工程,有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2015年确定了46个试点示范项目,2016年还将遴选60个以上的试点示范项目,形成若干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二是与国标委联合制定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三是建立中德智能制造标准合作机制。四是与财政部联合组织实施智能制造专项,支持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实验验证以及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模式应用。

第2个工程是工业强基工程,也有2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在2013年到2015年的基础上深入实施工业强基专项行动,体系化推进“一个中心、三个关键环节”的建设。二是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工业强基的指导意见》,实施一揽子突破行动,一条龙应用计划,完善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第3个工程是绿色制造工程,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包括组织推进高风险污染物削减行动计划,修订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品目录,组织节能机电设备产品推荐及“能效之星”产品评价。二是公布了首批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单位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试点企业单位,发布了绿色设计产品评价通则、标识等国家标准。近期,将会同财政部选择部分城市开展绿色制造试点示范。

第4个工程是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论证通过了国家动力电池创业中心建设方案,正在筹建国家动力电池产业联盟,还将在增材制造、机器人、石墨烯等领域开展研究。

第5个工程是高端装备创新工程。通过专项建设基金、中央预算内资金等方式,支持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一批试验工程及产业化项目,推动示范应用,以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向相关产业。(上海证券报)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绿色制造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绿色发展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立的5大发展理念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推动绿色发展取得新突破。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并没有完全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发展模式,资源环境制约十分明显。《中国制造2025》将绿色发展作为主要方向之一,明确提出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开展绿色制造专项行动,实施绿色制造工程,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和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更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关键措施,对促进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和谐共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绿色制造2016专项行动,预期实现以下目标:进一步提升部分行业清洁生产水平,预计全年削减化学需氧量8万t、氨氮0.7万t。筛选推广一批先进节水技术;建设若干资源综合利用重大示范工程和基地,初步形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区域协同发展新机制;会同财政部启动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发布若干行业绿色工厂创建实施方案或绿色工厂标准。在尾矿、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重点领域,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重大工程示范,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会同财政部组织实施水泥窑协同处置城市生活垃圾示范工程建设。支持固体废物工程技术研究机构、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与生态发展创新中心等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统筹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试点,发布绿色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绿色工厂评价导则和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方案。会同财政部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选择部分城市开展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创建一批特色鲜明的绿色示范工厂。(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质量标杆活动启动

4月1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开展2016年质量标杆活动的通知”,正式启动了2016年“质量标杆“活动。通知中表明,此次活动的目的是为进一步推进《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推动工业企业质量管控能力提升。通知称,2016质量标杆申报重点遴选方向将从质量管理(技术)方法、“互联网+”应用、品牌培育等3个申报方向,遴选30个左右具有适用性、有效性、先进性的全国质量标杆经验。

2016年质量标杆遴选工作将首次启用网上申报系统(www.qmb.org. cn)。申报企业须在指定时间内上网填写推荐表,经组织单位审核通过后提交申报材料,并于5月10日前将推荐名单委托中国质量协会收集。

工信部表示,2016年6-10月,将在湖北、新疆、吉林、四川举办4期质量标杆经验交流学习活动,引导企业践行质量标杆成功经验。(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

工业和信息化部新版稀土规范撤销规模门槛

随着6大稀土集团的顺利运营,原本针对稀土企业生产规模的限制终被撤销。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簡称“工信部”)官网发文披露,为有效保护稀土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工信部对原本《稀土行业准入条件》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稀土行业规范条件(2016年本)》(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并从即日起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在业内人士看来,《规范条件》虽然适应稀土市场变化做出了积极调整,但仍未能真正解决当前制约稀土行业发展的产能过剩难题。

新版《规范条件》对稀土项目的设立和布局、生产规模、资源利用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细化规定。以生产规模为例,在多数条文未做变动的情况下,《规范条件》删去了原版准入条件中关于“稀土金属冶炼企业生产规模应不低于2 000t/ a(实物量)”的规定。“之前我国稀土行业小企业较多,出现无序化竞争,为了加强管理,设置了生产量2 000t/a的企业准入门槛”,厦门大学能源经济与能源政策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随着6大稀土集团的成立,九成以上产量高度集中,小企业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一限制也没有了存在的必要。”

而在资源利用方面,新版《规范条件》的规定更严格。其中,一般矿石的选矿回收率由72%以上提高到75%以上(含,下同),低品位、难选冶稀土矿石选矿回收率由60%以上提高到65%以上,除此以外,多项稀土矿冶炼项目的稀土总收率标准也有所提高。林伯强强调,几个百分点的提升对稀土企业来说已是相当严格,“显然这是为了提高稀土产业的生产效率”。

有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黑稀土”供应量已经达到4万~4.5万t,而正规供应量为10.5万t,这无疑加剧了稀土产业产能过剩的局面。“稀土行业应限制产量、强化良性竞争,让市场去淘汰低效率、低科技含量的稀土企业。” 林伯强表示。(北京商报)

3部门关于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将机器人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的总体部署,针对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快、市场大、企业弱、体系缺等特点,在实地调研、组织企业座谈、征求行业和地方政府管理部门意见、专家论证等工作基础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3部委于2016年3月21日联合印发了《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引导我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据悉,《规划》提出了产业发展5年总体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机器人产业体系。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产品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并从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关键零部件取得重大突破、集成应用取得显著成效等4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目标。《规划》提出了6项政策措施。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统筹协调各部门资源和力量,加强对区域产业政策的指导,引导机器人产业链及生产要素的集中集聚。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利用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工业转型升级、中央基建投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等政策措施支持机器人及其关键零部件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机器人企业直接融资和并购;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符合机器人产业链特点的产品和业务,推广机器人租赁模式。四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制定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促进各项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研究制订机器人认证采信制度。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实施机器人产业人才培养计划,加强机器人专业学科建设,加大机器人职业培训教育力度。六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技术、标准、知识产权、检测认证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业和信息化部官网)

国土资源部划定矿产资源开发红线 设置“黑名单”

4月20日,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司长于海峰透露,我国矿产资源“三率”家底基本摸清,并划定了矿山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约束性“红线”,研究制定了27种矿产的“三率”指标。所谓“三率”,是指“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据了解。国土资源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了煤炭、石油、铁等22个重要矿产“三率”调查评价工作。

调查结果显示,与1999年国土资源部抽样调查结果相比,煤炭采选发展最快,煤炭采区回采率、原煤入选率提高15%以上;黑色金属矿产开回采率提高5.67个百分点;有色金属矿产开采回采率普遍上升。据悉,国土资源部组织有关单位研究制定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指标及其计算方法》,规范统一了矿产资源(“三率”)作为行业评价指标,并着手研究重要矿产“三率”标准,作为矿山企业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约束性“红线”。

据介绍,27种矿产涵盖能源矿种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3个矿种,有色金属中的黄金、铜、铅、锌、铝土矿、钨、钼、镍、锡、锑等10个矿种,黑色金属中的钒钛磁铁矿、铁、锰、铬等4个矿种,非金属矿产中的稀土、磷矿、钾盐、硫铁矿、高岭土、萤石、石墨、石棉、石膏和滑石等10个矿种。国土资源部采取多种形式,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实现“让有需求的企业找到适用技术,让先进技术找到适用的企业”,提高了先进适用技术转化率和普及率。其间,油气资源重点推广了特超稠油藏、高含水油藏及低渗透油藏高效开采技术,预计可新增可采储量近27亿t;煤炭资源重点推广了充填开采、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等技术,预计可盘活我国煤炭资源140亿t;金属矿产主要推广了充填开采、矿石超细碎、低品位资源高效选矿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等技术,预计60亿t难利用铁矿资源将得到有效动用;化工矿产主要推广了低品位磷矿浮选和固体钾矿高效利用技术,预计将盘活我国低品位胶磷矿近17亿t,盘活固体钾盐1.7亿t。

为解决以往对矿业权人履行法定义务和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监管不到位的问题,2014年起国土资源部提出对以年检为主的监督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实施矿业权人信息公示制度。(人民网)

《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发布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近日下发了《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下称《计划》),并同时发布了《能源技术革命重点创新行动路线图》(下称《路线图》)。

据了解,《计划》明确了我国能源技术革命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一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能源技术装备、关键部件及材料对外依存度显著降低,我国能源产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能源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到2030年,建成与国情相适应的完善的能源技术创新体系,能源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能源技术水平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支撑我国能源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进入世界能源技术强国行列。

值得注意的是,《计划》列举了包括“非常规油气和深层、深海油气开发技术创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创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创新”、“先进核能技术创新、乏燃料后处理与高放废物安全处理处置技术创新”、“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先進储能技术创新”、“能源互联网技术创新”等15项重点任务。而《路线图》则明确了上述15项重点任务的具体创新目标、行动措施以及战略方向。(中国青年网)

我国将科学制定化石能源改革路线图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统研究中心副主任冯升波表示,“我国将科学制定近期、中期和远期的化石能源改革路线图,有计划有步骤地取消低效的化石能源补贴。”

当前,不合理的化石能源补贴占用了财政资源,加剧了环境恶化、公众健康以及气候变化的风险,削减了对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冯升波介绍说,中国的化石能源补贴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和经济的多个层面,需要放在当前的经济和体制改革的大环境,特别是当前税制改革的框架下,综合考虑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制定有效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以减少化石能源补贴改革给社会和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指出,中国需要进一步改革化石能源及能源的定价机制,特别是煤炭的生产和消费,使价格真实的反映资源、环境、气候等外部成本,主要方法可通过制定合理的煤炭资源税、环境税和碳税实现。当前最迫切的是在制定环境税相关政策的过程中大幅提高税率水平。此外,建议取消煤炭环境进口税,促进煤炭的减量化、高效清洁利用及清洁能源替代。(科技日报)

“十三五”我国光伏产业重点推动10方面工程

“‘十三五时期,中国每年将新增1 500万kW到2 000万kW的光伏发电,继续保持全球最强劲增长。”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近日在第九届亚洲太阳能论坛上的表述,无疑为行业发展吃下“定心丸”。

“十三五”时期,太阳能发电产业规模有望得到大幅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提供的规模发展指标,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1.6亿kW,年发电量达到1 700亿kWh。其中,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5亿kW,太阳能热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 000万kW。太阳能热利用集热面积保有量达到8亿m2。与规模相比,电源结构也值得重视。根据规划,到2020年底,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在电力结构中的比例约为7%,在新增电力装机结构中的比例约为15%,在全国总发电量结构中的比例约为2.5%。

值得注意的是,国家对于太阳能发电技术创新也提出了明确指标,比如单晶硅电池、多晶硅电池、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的产业化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3%以上、20%以上和20%左右。(新华网)

我国首个石墨烯国家标准公开征求意见

备受业界关注的《石墨烯材料的术语、定义及代号》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4月5日在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网正式公布,并将在一个月内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标志着我国首个石墨烯国家标准制定取得重要进展。

全国纳米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纳米材料分会秘书长、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戴石锋介绍,此次制定的石墨烯材料术语国家标准对“什么是石墨烯”及其相关材料术语等进行了详细界定,是国内首次系统提出石墨烯术语体系构建方案。值得关注的是,此项标准创造性地提出“石墨烯材料的产品代号”。该代号由石墨烯材料的基本核心信息组成,通过让石墨烯企业以自我声明的方式主动标示石墨烯材料的一些基本信息,让公众对石墨烯材料的基本品质一目了然。据了解,近年来,业界对石墨烯高度关注,石墨烯研究和产业化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对于什么是石墨烯,由于国内缺乏统一标准,一直说法不一,使得市场鱼龙混杂。

“此项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一方面为产业界和学术界交流提供了统一的技术语言,另一方面,产品代号的出台也将为产业界自我监督和自律提供一个有效手段,避免个别虚假宣传行为,有利于引导和促进中国石墨烯产业健康、有序发展。”戴石锋说。他认为,此次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既是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完善标准技术内容的过程,也是向社会宣传标准草案技术内容的一次重要机会。此外,我国提交的首份石墨烯国际标准提案近日已获得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初步认可,有望于2016年下半年立项。这将为我国石墨烯产业积极参与国际技术规则制定提供良好机遇,为我国石墨烯产业未来走出去打下坚实基础。

石墨烯材料是具有优异的电、热、光以及强度等性质的新型纳米材料,在能源装备、交通运输、航空航天等领域已呈现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英国、美国、韩国等多国正着手推动石墨烯的产业化,中国也是石墨烯研究和应用开发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数据显示,我国申请的石墨烯专利数量最多,已超过2 200项,占全世界的1/3。(新华网)

猜你喜欢

稀土石墨能源
橡皮为什么能擦铅笔字?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王牌稀 土
石墨烯助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丰富的能源
石墨烯理疗U型枕
湖南省石墨烯产业基地布局郴州
2020年我国稀土年度开采量将控制在14万吨以内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