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豆田粘虫等鳞翅目害虫监测防治新技术

2016-04-23王英华刘美见张照然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辽宁抚顺00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8040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昆明6500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粘虫大豆

王英华, 刘美见, 张 丽, 张照然* (. 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辽宁抚顺 00;.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8040; .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昆明 6500)



大豆田粘虫等鳞翅目害虫监测防治新技术

王英华1, 刘美见2, 张 丽3, 张照然1*(1. 抚顺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辽宁抚顺 113300;2.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40; 3. 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摘要[目的]探究澳宝丽食诱剂防治大豆田粘虫等鳞翅目害虫为重点的防治新技术。[方法]研究澳宝丽食诱剂对大豆田虫粘、豆蚀叶野螟、棉铃虫等的防治效果。[结果]每喷洒过食诱剂的条带(长约15 m)每天诱杀到的虫量分别为粘虫21头、豆蚀叶野螟23头、棉铃虫5头;澳宝丽食诱剂能显著降低植株被害率。[结论]澳宝丽食诱剂对大豆田粘虫、豆蚀叶野螟、棉铃虫等害虫具有较好的诱集效果,为提高大豆产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利它素饵剂;食诱剂;粘虫;大豆

New Technology of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Lepidoptera Pests in Soybean Fields

WANG Ying-hua1, LIU Mei-jian2, ZHANG Li3, ZHANG Zhao-ran1*

(1. Fushu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Fushun, Liaoning 113300; 2. Shenzhen Bioattract Biological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Guangdong 518040; 3.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01)

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new technology of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Lepidoptera pests in soybean fields, such as armyworms. [Method] Control effects of OPLI food attractant on armyworm,LamprosemaindicataandHelicoverpaarmigerawere researched. [Result] When OPLI food attractant was spayed on bands (about 15 cm), the number of trapped pests were 21 armyworm, 23Lamprosemaindicataand 5Helicoverpaarmigera. OPLI food attracta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damaged rates of plants. [Conclusion] OPLI food attractant had relatively good trapping effects on armyworm,LamprosemaindicataandHelicoverpaarmigera.

Key wordsKairomone; Food attractant; Armyworm; Soybean

粘虫[Mythimnaseparata(Walker)],为鳞翅目夜蛾科重要害虫[1],具有群居性、暴食性、突发性、迁飞能力强等特点[2-3],可危害麦、稻、粟、玉米等禾谷类粮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等16科104种以上植物。粘虫一旦发生,短时间内可造成毁灭性灾害[4-6]。2012、2013年粘虫在华北、东北地区大面积暴发成灾,农业损失巨大。

目前,对粘虫等鳞翅目害虫普遍采用化学农药防治[7-8],存在抗药性加剧、农药残留超标、防治滞后及作物保护作用差等弊端。近年来,粘虫暴发成灾,与其抗药性强、环境适宜、测报手段落后等有密切关系[9]。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澳宝丽夜蛾利它素饵剂将夜蛾利它素和昆虫取食促进剂有机结合,通过释放成虫喜好的气味,引诱粘虫等夜蛾科害虫到味源取食,借助添加的微量杀虫剂对其进行集中灭杀。在高度灵敏监测夜蛾科害虫发生危害动态的同时可高效防治夜蛾科害虫,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探讨该新型粘虫监测防治技术,笔者于2014年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该产品对大豆田粘虫的防治效果,旨在为该产品的推广应用及提高大豆产量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澳宝丽食诱剂(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灭多威粉剂(90%)、粘虫性诱芯、黄板、记号标签等。

1.2试验设计将澳宝丽食诱剂与水等体积混合,1 L混合物中加入灭多威粉剂(90%)7 g 配制成食诱剂。选取大豆作物生长期、大田水肥管理一致的大豆田,分别设置施药区、黄板区、对照区3个小区处理。施药区:取150 mL 配制好的食诱剂施撒在试验田大豆叶面上(最好选择老叶),施药长度为15 m,各施药行间距约70 m;黄板区:在黄板区挂沾有粘虫性诱芯的黄板;对照区不做任何处理。各处理设置3组重复。害虫羽化前2 d,于17:00~18:00施药,各施药带的施药量均为150 mL。每天早上观察并统计施药行下面及附近区域的死虫量、虫的种类以及雌雄量,同时记录黄板上的粘虫量。若逢下雨,雨后补充适量药剂。

1.3调查方法在施药区、黄板区、对照区随机抽取20 m2的植株,记录总株数,调查过程中记录危害过的植株量(被害植株),统计植株被害率;在施药区、黄板区、对照区随机选取面积为20 m2的区域,统计大豆叶面上的卵量;在施药区、黄板区、对照区随机选取20 m2的区域,定期调查区域中的总幼虫量。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 软件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各害虫在豆田的种群动态情况结果表明:8月31日为某一代粘虫的发生高峰期,每条带的虫口量接近58头,随后虫量逐渐降低;豆蚀叶野螟8月23日左右监测到的虫量最多,随后虫量逐渐下降,8月23日为该地区大豆田中最后一代豆蚀叶野螟的发生高峰期;棉铃虫9月2日成虫量最多,随后虫量逐渐下降,9月2日左右是末代棉铃虫在大豆田中的发生高峰期(图1)。

图1 各害虫在豆田中的监测动态情况Fig. 1 Dynamic monitoring of the pests in the bean field

2.2澳宝丽食诱剂对各种害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澳宝丽食诱剂对粘虫的诱杀量每天每条带接近21头,豆饰叶野螟的虫量每天每条带接近23头,棉铃虫接近5头,其他相关夜蛾科的害虫均为65头。澳宝丽食诱剂产品对各类害虫量总虫口数诱杀量较大,每天每条施药条带诱杀量接近75头(表1)。

表1 澳宝丽对各种害虫的诱杀情况

2.3澳宝丽与粘虫性诱剂对粘虫诱杀效果由表2可知,澳宝丽对粘虫的7 d诱杀量明显多于性诱剂。粘虫性诱剂只针对粘虫雄虫发挥作用,澳宝丽则对粘虫的雌雄虫都具有由此可见,澳宝丽食诱剂对粘虫的诱杀效果明显好于性诱芯,实际控制作用更佳。很好的引诱作用。澳宝丽对粘虫成虫的雌雄性比约为0.89。

表2 澳宝丽食诱剂与性诱剂对粘虫各虫态的诱杀情况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Note:Differnet letters in the same row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nces at 0.05 level.

2.4施药区与对照区调查各害虫的卵量情况由表3可知,无论是粘虫卵量还是螟蛾科卵量,施药区都要显著低于对照区。施药区药剂诱杀大量的雌雄成虫,减少成虫数量,降低了成虫的交配机率,致卵量显著降低。

表3 试验区与对照区7 d卵量

注:同列数据后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在0.05水平差异显著。

Note:Differnet letters in the same row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nces at 0.05 level.

2.5各处理区幼虫分布情况由图2可知,对照区每20 m2的区域面积内调查到的幼虫量最多,接近7.1头,黄板区调查到的幼虫量接近6.8头,而施药区域调查到的幼虫量最低,仅为3.8头。施药区诱虫量显著低于黄板区和对照区;黄板区与对照区幼虫分布数量差异不显著。由此可见,在大豆田中挂黄板性诱芯不能降低幼虫量,性诱剂并不能影响成虫交配及其产卵情况,而食诱剂产品对成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注:柱上不同字母表示不同处理间在0.05水平差异显著。Note: Different letters in the same row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t 0.05 level among treatments.图2 各处理区幼虫分布情况Fig. 2 Distribution of larva in the different treatments

2.6施药区与对照区的植株被害率调查情况表4结果表明:8月21日,试验区未喷洒药剂,植株被害率为18.5%,对照区为18.4%;施药后10 d,试验区植株被害率为19.8%,对照区为29.0%;施药后25 d,试验区植株被害率为21.2%,对照区为38.1%。

3结论与讨论

该研究表明,澳丽宝食诱剂对粘虫、豆蚀叶野螟、棉铃虫等大豆田害虫都有较好的诱集效果,其中每条带对粘虫的诱杀量高达55头、对豆蚀夜野螟诱杀量高达45头、对棉铃虫的诱杀量为7头;同时该产品能显著降低植株被害率。试验结果为提高大豆产量提供了借签。

表4 植株被害率调查结果

该研究表明,8月底为辽宁地区末代粘虫的发生高峰期,与曲昌明[5]在辽宁省粘虫发生与防控研究报道中指出8月为全省各地末代粘虫暴发日期的结论一致;9月上旬为该地区末代棉铃虫的发生高峰期,但总体来说棉铃虫的成虫量较低[10-11];8月中下旬为该地区豆蚀叶野螟的发生高峰期[12]。

该调查结果表明,澳宝丽对粘虫的诱杀量明显高于粘虫性诱剂,澳宝丽对诱杀粘虫的雌雄性比约为0.95。澳宝丽食诱剂在豆田使用过程中还可诱捕到棉铃虫、斜纹夜蛾、地老虎等诸多鳞翅目害虫及豆蚀叶野螟、金龟子、甲虫等害虫,而由于粘虫性诱芯的专一性,在使用过程中只能诱捕粘虫雄成虫[13]。从诱捕害虫的种类及数量来说,澳宝丽食诱剂具有更大的优势。通过田间试验调查,挂性诱芯区的幼虫量与空白对照区处同一个水平,而施药区的量要明显少于挂性诱芯区和空白对照区。在大豆田主要以幼虫危害植株,而施药区幼虫量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害虫对植株的危害。

植株被害率调查结果显示:施药前,施药区与对照区的植株被害率大体一致,施药后10 d(8月21日至9月2日),试验区的植株被害率为19.8%,对照区为29.0%,食诱剂防治效果相比对照区提高了87.74%;施药后25 d(9月2~15日),试验区的植株被害率为21.2%,对照区为38.1%,食诱剂防治效果相比对照区提高了72.54%。施药后10 d比施药后25 d的防治效果要好,可能是因为施药后10 d恰好是粘虫等害虫发生的高峰期,虫量较多,澳宝丽食诱剂的诱杀效果也更加明显。

另外,该试验所研究的害虫多为辽宁地区末代成虫,对植株的危害程度较前几代轻,其原因是否为最后一代成虫的取食行为和取食量比前几代弱,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潘蕾.东亚迁飞场的Pied Piper效应与我国三代粘虫的间歇性暴发机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1-10.

[2] LI J H.Occurence law of armyworm in china and its identification and prevention[J].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2010,1(3):31-36.

[3] 张齐风, 杨智超, 王振,等.黑龙江省粘虫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4):160.

[4] 李庆效, 姜培增, 李森,等.植物保护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98-102.

[5] 曲昌明.辽宁省粘虫发生与防控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3(4): 19-20.

[6] 高晶琳.粘虫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 2012(6): 23-25.

[7] 李光博.我国粘虫研究概况及主要进展[J].植物保护, 1993(4): 2-4.

[8] 徐金兰, 徐金龙, 闫学凯.粘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技术[J].中国园艺文摘, 2010(12):193-194.

[9] 郭明智, 孙雅杰.吉林省粘虫种群发生动态及其危害控制技术[J].吉林农业科学, 2003, 28(5):22-25.

[10] 阿布力米提, 古丽努尔, 热依木江.棉铃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学, 2009(10):99-100.

[11] 史丽, 贾明慧.北方地区棉铃虫发生危害及防治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2): 15-17.

[12] 夏胜平, 刘见平, 张楚阶,等.豆蚀叶野螟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昆虫知识, 1988(2): 81-84.

[13] 陆爽, 陈时健, 张顾旭.性诱剂测报粘虫的作用评价[J].上海农业科技, 2013(5): 126.

中图分类号S 435.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06-149-03

收稿日期2016-01-14

作者简介王英华(1990- ),女,辽宁抚顺人,本科生,专业:园艺。*通讯作者,助理农艺师,硕士,从事植物病理研究。

猜你喜欢

粘虫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立即全面普查 警惕二代粘虫发生
大豆带状种植技术如何提升我国大豆产量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山西省二代粘虫发生趋势预报
太原植保站:开展查治二代粘虫
昔阳县:积极防治二代粘虫
文水县:积极查治二代粘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