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哪日醒来无你我,直挂云帆济沧海

2016-04-22杭尧尧程振理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角度

杭尧尧 程振理

高考作文命题通常有三个维度的思维观照,一是人与自然,二是人与社会,三是人与自我。当人类在认识社会、认识自然之路上渐行渐远时,回头审视自我,总会发现对自我认知的路途更加遥遥。圣·奥古斯丁说:“认识自己的天性,人就超越了自己。”因而,关于人与自我的思考,几乎成为历年高考命题永恒的潜台词。那么,怎样认识自我,让真我之光照亮人生之路呢?

追问庐山真面目

古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刻着一句流传千古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古希腊人甚至还将它奉为“神谕”,把它作为最高智慧的象征。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未知等待我们去探索,但我们最应该认识和最值得探索的却是自我。什么是自我?哲学家认为,“自我”并不是“自己认识的自己”,而是“作为自然秉性的个体”。在弗洛伊德看来,每个人的“自我”都包括本我、自我、超我。

人为什么要认识自我呢?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提出人是两足的无毛的动物,到马克思用自然属性、社会属性来定义人,再到叔本华的自问“我是谁”,人类一直都有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欲望。人是富于感情与智慧的动物,从知道用树叶做成衣服的那一刻起,就学会了去极力美化自己的优点,以便更好地掩饰缺点。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只有认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扬长避短,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人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矛盾体,渴望认识自我,同时也害怕认识自我。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说过:“人性中有些感情自己也很难承认……”因此人就会痛苦。在这痛苦之中,有人无力自拔,成了自己的奴隶;但也有些人,在经历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之后,泰然面对世俗的眼光,向自己挑战,进而重新认识了自我,超越了自我。

而所谓认识自我,就是对自己有一个客观的、实事求是的了解和评价。“认识”是能够确定某一个人或事物是这个人或事物而不是别的。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活生生的客观存在,这就决定了认识自己的结果是既能发现优势,又能找到不足,然后去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弥补不足。“认识”是一种手段,也是一个过程。

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为何认识他人容易,认识自我极难呢?

申卓凡同学这样理解:

周国平先生说“听不到自己的声音,更听不到灵魂的声音了”,被名利驱赶着的人们,他们的自我是混沌的。他们听不见内心的声音,放弃了对自我价值的思考。只有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向自己灵魂深处寻觅,找到自己的心灵归宿,才是认识自我的最高境界。至于个体的人生选择,是如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还是如苏东坡“一蓑烟雨任平生”,抑或如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均任君自选。不过很显然的是,一个洞察自我的人,定有一颗智慧的心。他们的精彩人生,来源于对自我的正确认识。

苏轼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未能认识自我的人,或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或看得清他人、看不清自身……诚如克雷洛夫所言:“蠢材妄自尊大,他自鸣得意的,正好是受人讥笑奚落的短处,而且往往把应该引为奇耻大辱的事大吹大擂。”如果这样,非但没有“认识”自己,反而把自己引向歧途了。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自知之明,就是自己能了解自己,自己能认识自己。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就是自己,怎能说不认识、不了解自己呢?”其实不然。我们每个人可以较容易地了解他人、了解自然、了解社会,甚至了解世界,但就是难以了解自己,正所谓“当局者迷”。大干世界,茫茫人海,能够真正认识自己的人极少,甚至卢梭曾经说过,伟大的人,“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就越认识到他们的不足”。

远近高低各不同

认知自我可向内自省,也可向外体悟。

针对这两种方式,王佳媛同学这样理解:

内省与体悟,前者向内求索,后者向外探寻,而要将这两者做到极致,便需要如罗曼·罗兰所言拥有一个“清明宁静而又非常关切的灵魂”。宁静,因而能看清自我;关切,因而能体察生活。守住这个清明宁静的自我,以明镜般的心观照世间万物,便能与沸沸扬扬的世界和谐相处,活得坚定、丰盈而强大。

诚如诸葛亮所说:“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正确认识自我,如梦想之石,去点击理想之火;如理想之火,去点亮创造之灯;如创造之灯,去照亮成功之路;如成功之路,通向四面八方而不迷途!历史的书页黄了,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可站在岁月的烟尘中岿然不动的是自知者的雕像。自知者拥有一份自信却不夜郎自大,自知者拥有一份执着却非顽固不化。

横看成岭侧成峰

然而有时也会造化弄人。中国历史上有诸多怀才不遇之人,虽有大才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如才华横溢的李白只能“独坐敬亭山”,一心要为百姓造福的陶潜只能“采菊东篱下”,满腔抱负的苏轼却“早生华发”。在这些大才子心中,他们胸有丘壑,心怀大志,理应驰骋官场,封侯拜相,叱咤风云。然而真的如此吗?

王佳媛同学这样理解:

自我有时喜欢躲躲藏藏,若是“芒鞋踏破岭头云”仍寻不见自我的踪迹,不如归来嗅一嗅枝头的梅花,也许能发现“春在枝头已十分”。自省之外,体悟生活亦是通向自我的另一条幽径。若是能带着自觉从容地生活,在吉光片羽、雪泥鸿爪的生活细节里提炼出审美感受、人生体验与价值意义,自我的轮廓便会在创造的过程中逐渐清晰。

申卓凡同学认为,面对“认识自我”,每个人“找到个人能力的方向尤为重要”:

每个人才能的方向未必与意愿的方向一致。非要向自己力不能及的角度努力而挥霍自己的才华,旁人觉得惋惜,自己也是愤懑不甘。孔子周游列国而四处碰壁,甚至惶惶如丧家之犬,他终究明白了自己没有政治家的如簧巧舌,而他的主张终究不能得到君王的认同,于是他叶落归根,晚年潜心教学,著书立说。他面对现实做出了妥协。但妥协不是退让,是建立在个体能力基础上的放弃。他没有一意孤行,在无意义的坚持中消磨岁月,最终选择回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长处为社会做出贡献,这样为个体带来的幸福感,远远超过在自己无能为力的领域为了一己私愿而孤注一掷。

巴甫洛夫说“无论在什么时候,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贝尔纳也说“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我们通过认识自我来认识世界,只有经常地自我审视、自我探寻,才能成就更完整的自己,才能更好地认识世界。周遭的迷雾可能会淡化本性的烙印,可血液中自我的成分总有一天会进发,那是杰克·伦敦《旷野的呼声》里野性的呼唤,那是《飘》中斯佳丽淑女的衣裙下掩不住的热情,那是官场屡遭打击仍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

多元视角看此山

认识自我的路径是多元的。从自我的角度认识自我,需要勇于反思;从他人的角度认识自我,需要换位思考;从社会的角度认识自我,需要多元观照;从历史的角度认识自我,需要以史为鉴;从发展的角度认识自我,需要理想引路;从阅读名著的角度认识自我,需要心灵感化;从生活实践的角度认识自我,需要行动坚持……

认识自我不仅需要正面的引导,还要谨防负面的影响。是鱼儿就不要向往天空,是鸟儿就不要留恋海洋,要找准定位,这才是认识自我后应持的态度。

鲁迅先生说:“我虽时时在鞭挞他人,但更多是在无情地剖析我自己。”卢梭在《忏悔录》中,更是真实地记录了他曾做过小偷、抛弃挚友、嫁祸他人的种种丑行,可谓一部空前绝后的“灵魂自白书”,令人触目惊心。当他把自己剖析得体无完肤的时候,就是他真正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的时候。卢梭是一位自知者。自知者知道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也将自己引向一个更为壮阔的未来;自知者清楚自己的溯源和处境,也将自己带进一个灿烂的归宿。

有人问泰勒斯什么是最困难之事,泰勒斯回答“认识你自己”,接着那人又问什么是最容易之事,泰勒斯回答“给别人提建议”。这位哲人显然是在讽刺世人,世上有自知之明者寥寥无几,好为人师者却比比皆是。看来还是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领会了箴言的真谛:“我比别人知道的多的,不过是知道自己的无知。”正是这种谦虚态度,才成就了苏格拉底深厚的哲学思想。

认识自我,让考场作文个性张扬;认识自我,让真我之光照亮人生。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苏轼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生活中人们对自我的认知也常常如此:或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或看得清他人、看不清自身……那么我们该如何准确地认识自我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猜你喜欢

角度
画与理
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物的内心
一副三角板的魔法
一个涉及角度和的几何不等式链的改进
角度不同
人啊
趣话角度arccos
例谈角度变换的常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