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来是一家子

2016-04-22洪乐

福建人 2016年4期
关键词:王宝钏林毅夫光环

本刊记者 洪乐



原来是一家子

本刊记者 洪乐

央视编导曾闹过这样的“误会”:一次,《东方之子》栏目准备系统介绍一批名人的事业和家庭生活,林毅夫、陈云英分别被列入报道计划。直到采访时,节目组才发现,这两个人原来是一家子!

他越成功,我的光环越大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通常会有一个支持他的女人,这个女人默默无闻,被丈夫的光环所掩盖。而林毅夫和陈云英却违背了这样的“定律”。

这对夫妻,一个是经济学界的大牛,一个被称为“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两人在各自的行业里都是顶尖人物。强强联手的夫妻,也许有人认为双方会因为互不妥协而摩擦不断。实际上,他们的家庭生活十分和谐。

他们家遵循着中国的传统:男主外、女主内,分工明确。装修房子等重活儿,都由林毅夫承包;陈云英则把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

曾经有媒体采访林毅夫和陈云英时,问过这样的问题:“怎么看自己的第一和对方的第一?”

林毅夫说:“我们是搭档。其实我从来没想去争夺第一。”

“他是我头上的光环,他越成功,我的光环越大!”这是陈云英的回答。

但有时,还是需要一方有所牺牲。

2008年金融危机时,时任世行副行长的林毅夫承受了巨大的工作压力。那段时间,他很少在夜里12点以前回家。对此,陈云英给予了极大的理解与包容。她甚至放下自己的研究工作近9个月,陪伴丈夫远赴华盛顿,与他共渡难关。“我一人身兼六职,妻子、保姆、司机、听众、秘书,还有陪着林老师散步的‘小狗’。”

1983年,林毅夫和陈云英别离4年刚重逢,却面临着又一次别离。林毅夫到芝加哥大学求学,陈云英就读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爱丁保罗大学,两人不在一个城市,没法互相照顾。把两个孩子接到美国以后,为了让林毅夫无后顾之忧,陈云英独自扛下了抚育孩子的担子,还不落下学习。

这对夫妻,一个是经济学界的大牛,一个被称为“中国特殊教育第一人”,两人在各自的行业里都是顶尖人物。

儿女刚到美国,正是闹腾的年龄。陈云英经常一边两手敲着键盘做作业,一边把头转向孩子大叫:“别吵了,妈妈要读书。”好多次,她匆匆给孩子们做完饭,身上还带着油烟味,来不及换套衣服,又接着跑进教室上课。

如今,他们的一双儿女早已长大成人。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儿女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儿子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毕业后,赴美留学获得硕士学位;女儿毕业于厦门大学,女承父业,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

一家四口因各自的工作并不能经常在一起,但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在我们家,不管是谁,每次出差回来之前,都提前通知家人,并约好时间团聚。对外只说是第二天才回来,以免受到别的干扰。”陈云英说道。

“他是我头上的光环,他越成功,我的光环越大!”陈云英说。

“我们有一个习惯,就是全家人经常会一起躺在同一张床上聊天。随着孩子们长大、结婚生子,家里人越来越多了,原来的床已躺不下了,可能今后要专门买一张大床,不行的话还得用两张床来拼。”说起自己的家庭,陈云英一脸幸福。

林毅夫和陈云英还会腾出时间来过“二人世界”。只要不出差,他们每周都一起读书、散步、听音乐。

现代版的王宝钏和薛平贵

如今,在媒体上经常能看到林毅夫和陈云英“夫唱妇随”的场面,可是他们的团聚来之不易,个中曲折堪称现代版的王宝钏和薛平贵。

“如果我不见了,你可能要像王宝钏一样,苦守寒窑十八年……”在回大陆的前几天,林毅夫对妻子陈云英说道。

陈云英以为这只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丈夫竟然真的“不见了”。

那时,他们的儿子3岁,陈云英又身怀六甲。

刚开始,知道内情的人把林毅夫视为“台奸”,陈云英得不到丈夫的丝毫音讯,心情起起伏伏,“今天觉得他死了,明天又觉得他还活着”。肚里有一个娃,儿子这么小,难道他们从小就要缺少父爱了吗?

家人都以为林毅夫不在人世了,甚至为他立了牌位。但是,生性倔强的陈云英坚决不相信,她经常以泪洗面,坚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第二年的一天,住在东京的表兄李建兴突然给陈云英带来了口信,只有简单几个字:“他活着,没事,让你嫁人。”那个年代,不敢带信件往来。“他”,就是林毅夫。知道丈夫还活着,陈云英喜悦的泪水顿时涌了出来。

老一辈的人告诉陈云英,你看那些1949年跟随国民党来台湾的人,和他们的亲人还有见面的机会吗?即使林毅夫还活着,你们这辈子也不会再见面了。但陈云英咬咬牙,承担了所有的压力,坚持不改嫁。

而在海那边的林毅夫,也十分挂念妻子和孩子。进入北大学习半年多后,林毅夫情绪一直很低落,有时不爱说话,直到后来辗转收到陈云英的一张照片。照片后边写了一首诗,诗的大意是:我理解你,理解你这种行为。

与苦守寒窑18年的王宝钏相比,陈云英是幸运的。离别4年后,他们在美国重聚了。

当陈云英辗转赶到美国,见到了魂牵梦萦的丈夫时,两人抱头痛哭。

林毅夫说:“我有信心她会支持我,当然我也知道,对她来讲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内心里面对她是特别感激的。一个女人能够独立去面对那么多外在的压力跟内在的压力,而且永远没有放弃过,然后到最后。当然,我们很幸运,能够重新团圆。”

而陈云英回忆起这段日子,说道:“他走的时候确实是很艰苦的,但我们那一代大学生对于台湾的前途有很多思考。我觉得他比较执著于自己的理想,也就是说他为了自己的理想可以游台湾海峡,这是他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值得一提的是,林毅夫和陈云英的相恋故事也和王薛之恋相似。王宝钏贵为宰相千金,看不上诸多王公贵族的公子,却倾心一个无名小卒。陈云英也一样,祖籍泉州的她出身于一个富商家庭,学业优秀,容貌端庄,而林毅夫却是个穷小子。

尽管双方家庭的差距很大,但陈云英被林毅夫的言谈中明确的精神追求和毫无掩饰的理想抱负深深打动。

林毅夫送给陈云英的第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我是一个有抱负的男孩,我没有财富,你愿意和我做朋友么?”骄傲的陈云英当即做了决定:就是他了!

在陈云英的毕业典礼上,林毅夫送给她的定情信物,是一本美丽的画册,叫“锦绣河山”,上面有长江,有黄河,还有长白山。这让和林毅夫一样有着远大抱负的陈云英不由庆幸,自己选对了夫君。

林毅夫说:“我有信心她会支持我,当然我也知道,对她来讲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内心里面对她是特别感激的。”

心里最痛的那根刺

林毅夫和陈云英一家四口生活和谐美满,但在美满中仍然有遗憾。

每年的清明节,本该是扫墓祭拜先祖的日子,对于林毅夫一家来说却颇为尴尬和伤感。林毅夫的父母都安葬在台湾,可是他不能返台祭祖。

2002年5月9日,林毅夫84岁的父亲林火树在宜兰去世,这时距林毅夫回到大陆已经有23年了。初闻噩耗,林毅夫失声痛哭。原本隔着浅浅海峡的两人,现在是天人永隔,再也不能相见了。想到1996年母亲亡故之时,受台湾当局的阻挠,没能回去奔丧的遗憾,林毅夫想,这次怎样也要争取一下。

“我不希望在父亲过世的时候,再引起太多争议。我最希望能让我很低调地回去看我父亲一眼,在他火化之前再看他一眼。”然而,事与愿违,尽管林毅夫低调申请返台奔丧,仍旧引起了台湾民众激烈的讨论。出于种种考虑,林毅夫这回依旧没能成行。

悲痛之下,林毅夫将无尽的哀思和遗憾寄托在文章中,写下了《祭父文》:“阿母病危,未能侍奉左右;阿爸抱病卧床,仍无返乡之途。黄泉路口,不得执手扶送,长留阿爸、阿母无尽之憾。终天惟有思亲泪,寸草恨无报春晖。”

林火树的灵柩20多天都未入殓。林毅夫的大哥林旺松表示,父亲生前经常提到想再见弟弟一家。家人想让林毅夫见父亲最后一面。

最后,陈云英怀揣林毅夫亲笔书写的《祭父文》,穿上麻衣,替丈夫回台送葬。林毅夫和女儿林曦则在北京亲手布置了一个简易的灵堂,供奉上林火树的牌位。透过互联网,林毅夫看到了亲人和父亲的灵位。当听到告别式上法师说“宜兰下雨可能是因为儿子没有回来”时,他踉跄跪倒在地,泪流满面。告别式结束后,他仍跪叩不起,最后在女儿和学生的搀扶下才缓缓离去。

父母在世不能尽孝,父母亡故不能送终,这成了林毅夫终生的遗憾。

而每年清明节的扫墓祭祖,至今也仍不能做到。陈云英说:“我只能安慰我的丈夫,说‘你再等等,再等等,总有那么一天,台海两岸和谐的时候我陪着你回去。’我们可能要因此非常的长寿,长寿到一百岁都回家!”

猜你喜欢

王宝钏林毅夫光环
秦腔《五典坡》中的王宝钏艺术形象探讨
光环之下,如何生活?
光环之下,如何生活?
论京剧《武家坡》中的王宝钏人物形象
土星光环连连探
林毅夫:去产能需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协同发力
富家猛女王宝钏的裸婚启示
林毅夫:探索中国经济“哥德巴赫猜想”谜底
苍凉的爱情手势
林毅夫案,台“国防部”挨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