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能力做好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

2016-04-21张文雯侯佳冶

记者摇篮 2016年4期

张文雯 侯佳冶

【摘 要】如何使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更精彩,这对现场报道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记者应具备的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做好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必须提高记者的新闻敏感度、驾驭现场能力,现场设计能力和提问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等能力,提高自我修养。

【关键词】记者能力 新闻敏感度 观察视角 驾驭现场 现场设计 语言组织和表达

电视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在现场采访并做口头报道的报道形式,是最能体现电视新闻报道优势的报道形式之一。作为现场信息的第一亲历者、传播者和把关者,记者是电视新闻直播现场报道的灵魂,他的个人素养决定其在现场报道的水平,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因此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采访记者,应该具备高超的能力。

一、较强的新闻敏感度和独特的观察视角

电视现场报道是重要的新闻报道形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新闻都适合采用这种形式,而要根据新闻的内容和要求,有选择地使用。一般来说,现场感强、大众关心的事件性新闻更适合进行现场报道。对于这些新闻事件,受众有强烈的先睹为快、了解真相的欲望。在报道中,可以包括现场采访,可以安排新闻背景、社会背景等,但在安排上,要相对集中,不要过于零碎。这就要求记者要有很强的新闻敏感,一旦发现线索,就要敏锐地感知,迅速地捕捉,选取最佳的报道角度,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新闻现场。在现场报道中不仅能为观众传递新闻信息,还利于发现新闻背后的新闻。

例如,当记者接到一个新闻线索,某地农村遭遇大风天气,造成财产损失等。记者赶到现场,就应迅速观察现场各种情况:大风伴随暴雨,造成进出村道路两侧树木倾倒,道路堵塞。村民房屋屋顶被掀翻,屋内家具、粮食被淹。农民养殖狐狸的笼子被吹翻、吹走,笼内狐狸逃跑。同时大风造成村内电力受损,电力部门第一时间开展抢修等情况。这些情况要靠记者迅速观察,迅速适应现场,突出重点,进行报道。

记者到达新闻现场,现场的事件还在不断发展变化,而记者必须在现场作出报道,不容等拍摄完了再回电视台慢慢分析仔细推敲。这时,要求记者敏锐地判断复杂情况中,哪一方面有新闻价值,如上面的例子,若目睹村干部、党员帮助村民清理屋内垃圾,帮助村民锯断倾倒树木,村民们一边擦去汗水、泪水,一边整理笼舍等。记者就应把注意力放在现场这最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上,选拍人物、细节报道。

二、驾驭现场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从事现场报道的电视台记者,要在新闻事件发生、进展的现场,迅速准确地选择新闻事实与新闻人物,还要指挥摄像师拍摄富有新闻价值与传播意义的情景与特写镜头。所以记者要报道好现场,就必须驾驭现场,对现场全盘了解,对新闻事件和采访对象进行重点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只有迅速驾驭现场,才能抓到高质量的报道。在大多数现场采访前,都会设计报道方案,但很多时候,新闻具有突发性,不了解现场情况或者现场许多事情都超过预期,这就要求从事现场报道的记者具有相当的应变能力,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采访报道思路,把握全局。例如,在两会报到现场,记者要在这段时间内出现场,同时对代表进行采访,代表们签到报到时需要领取会议材料、提交议案,还要赶时间参加会议,现场会很忙,并不会特意留时间接受采访,在这种时间和空间都不允许的情况下,就需要记者见缝插针,随时随地对采访对象展开采访。

三、现场设计和提问能力

现场报道,多数要进行现场采访。现场采访,离不开设计问题、提出问题。记者手拿话筒,活跃在事件现场,与被采访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可以真实地表现和再现丰富多彩的现场空间,创造时空复合的全方位信息场。向被采访者提问题,是需要有很高艺术的。作为观众与被访者之间的记者,首先应该明确自己不单单是代表电视台或代表个人在提问,心里应该时刻装着群众,知道哪些是观众最想知道的,哪些是应该引导观众知道的。现场提问要问到点子上,要问得能够回答,要问得能够表现报道主题,要一针见血,具体而尖锐。不能提一些大而空的问题,如:“请你谈谈休会”、“有什么感想”、“感觉怎么样”等等。有的记者在提问时,一口气提了好几个问题,使被采访者无所适从,不知要回答哪个问题好。这是亟待研究改进的。

四、较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记者要通过简短的新闻报道来表达事件过程,这个过程是需要人和当事人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根据事件发生时的背景、过程、现场情况和结果进行即时评论,不仅要说明白、说流利,还要引导观众去看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东西,它的内容不能从现场和事件本身脱离开去。这需要一个记者必须发现新闻报道中的重要线索,信息的捕捉能力快速整合能力,主动娴熟的镜头前表达。实现流畅的报道,记者在通常的报道中应该尽可能地运用腹稿的形式,抓住要点,不要背诵手稿。记者的知识越丰富,视野越开阔,联想越丰富,头脑中储藏的知识越多,在现场采访中触发新闻敏感的机会就越多。有了知识作后盾,记者内心就充实,应变能力就强,在现场采访报道中,就更加得心应手。

五、注意屏幕形象提高自我修养

传播学研究证明,除了语言、文字、图画这些语言符号可以传播信息外,非语言符号包括人的身体动作、着装等也能传达某种特定的信息。因此,每一位出镜记者,都要注意自己的屏幕形象,穿衣打扮要与采访环境和报道现场和谐一致,要对报道充满信心,落落大方,可近可信。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各方面的素质,不断提高自我修养,塑造一个观众喜欢、信赖的屏幕形象。

记者除了应该具备的政治水平、新闻敏感、采访与写作能力外,还应该掌握现场报道和现场采访的本领。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和总结,以便更科学、更完美、更形象、更生动立体地向受众报道新闻。

(作者单位:西丰县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李磊.浅谈电视新闻的真实性[DB/OL].辽宁电视台-老王论坛,2005-10-10;[2]森茂芳.电视编导学[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3]刘文敏.凸显现场的力量——电视现场报道的把握与挖掘[J].新闻世界,2010(07);[4]倪琦珺.浅析出镜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J].文教资料,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