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

2016-04-21张学文郭俊燕田奎奎

关键词:静脉麻醉异氟醚丙泊酚

张学文 郭俊燕 田奎奎

(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山西 晋中 030800)



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

张学文郭俊燕田奎奎

(晋中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山西 晋中030800)

摘要:目的对比丙泊酚反馈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与异氟醚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2015年5月,照组纳入患者37例异氟醚吸入麻醉手术,观察组纳入患者38例丙泊酚TCI下行TIVA,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HR与对照组MAP、HR、HRVI峰值高于基础值,观察组与对照组MAP、HR、HRVI谷值低于基础值,对照组MAP、HR、HRVI峰值与HRVI谷值高于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合计例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TCI下行TIVA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但优势并不突出。

关键词:靶控输注;丙泊酚;静脉麻醉;异氟醚;吸入麻醉

异氟醚吸入麻醉具有调节方便、苏醒迅速、肌松药物用量少、术后肌力减退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但苏醒时间相对较长,且呼吸道管理难度相对较大,对呼吸、循环稳定亦有一定影响。全静脉麻醉具有诱导迅速、过程平稳、麻醉苏醒期短等优点,靶控输注即目标浓度输注,是一种新型的精确给药速度,异丙酚持续给药输注时间对半衰期影响较小,药效持续效果好,采用丙泊酚TCI下行TIVA可提高麻醉可控性,有报道称相较于异氟醚吸入麻醉应激反应更小,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苏醒更迅速[1]。我院近年来引入TCI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各类普外科手术之中,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以2014年1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择期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18~55岁;②麻醉风险等级ASAⅠ-Ⅱ级,未合并严重的器质性、系统性疾病;③未合并原发性认知、精神障碍性疾病;④不嗜酒、吸烟;⑤无手术史;⑥无相关药物禁忌症;⑦知情同意。剔除标准:①改善术式;②中转;③出血量超800ml,术中有输血操作;④改变麻醉用药。其中对照组纳入患者37例,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20~54岁,平均(43.1±4.1)岁。术式类型:鼻息肉摘除术11例、乳癌根治术10例、胆囊切除16例。观察组纳入患者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1~55岁,平均(42.5±6.3)岁。术式类型:鼻息肉摘除术12例、乳癌根治术10例、胆囊切除16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观察组(1) 术前禁水食12 h,Marsh药代力参数标准选择异丙酚药代力参数;(2)术前30 min,肌注0.1 mg/kg地西泮+0.01 mg/kg阿托品诱导麻醉,同时开放静脉通道;(3)异丙酚TCI血浆靶浓度初始值0.5 μg/ml,据患者年龄大小设置合适诱导浓度(3.0~4.0 μg/ml),给氧,3 min后换气管插管;(4)术前10~15 min,将靶浓度降至1.5~2.0 μg/ml,术中维持2.0~4.0 μg/ml,BIS监护,据此配伍异丙酚与芬太尼;(5)芬太尼30 min维持速率1.5-2.0 μg/kg·h,30~150 min维持速率1.3~2.0 μg/kg·h,150 min后速率0.7~1.4 μg/kg·h,手术结束前20 min停止输注芬太尼。

1.2.2 对照组麻醉诱导与观察组同,吸入0.5~2%异氟醚维持麻醉,术毕前10 min停止吸入,因手术时间均在4 h以内,不追加芬太尼。

1.2.3 异常情况处置术中收缩压降幅>术前基础值30%给予麻黄碱6 mg,可多次追加,若心率<50次/min,给予阿托品0.5 mg。

1.3观察指标患者平均均动脉压、心率、心率变异指数基础值与术中谷值、峰值。围术期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术中药物干预、术中体动、术中知晓、麻醉不良反应、麻醉并发症(如术后暂时性认知障碍)。

2结果

2.1循环指标基础值与术中峰值观察组HR与对照组MAP、HR、HRVI峰值高于基础值,观察组与对照组MAP、HR、HRVI谷值低于基础值,对照组MAP、HR、HRVI峰值与HRVI谷值高于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MAP、HR、HRVI基础值、峰值、谷值水平对比

3讨论

近年来老年手术患者越来越多,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为降低风险,急需一种药物输注更精确,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的麻醉方式。从本次研究来看,观察组丙泊酚TCI下行TIVA优势明显,患者术中MAP、HR、HRVI峰值更低,提示麻醉有助于抑制患者应激反应,麻醉效果更深、更稳定[2]。但也有报道认为,丙泊酚TCI下行TIVA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意义不大,近年来,芬太尼与瑞芬太尼等药物等应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麻醉时间对麻醉恢复的影响。研究中观察组与对照组指标峰值多出现在气管拔管即刻,即吸入异氟醚麻醉对心血管反应的影响并不大,多数患者可耐受,喉罩的应用也一定程度上进一步降低了这种影响。

本次研究未统计两组麻醉苏醒时间,但有报道称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有利于术后快速苏醒[3]。许多患者反映害怕苏醒延迟,产生恐惧、焦虑,但在术前告知丙泊酚TCI下行TIVA更有利于及早苏醒是否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尚无明确定论,患者应激水平上升主要与手术不确定性、患者自身缺乏自主性与被动感较强有关。

当前价格因素也是影响患者选择麻醉方式的重要因素,异氟醚价格低廉,应用极广,而丙泊酚价格相对昂贵,且在麻醉效果方面优势并不明显,是否应用丙泊酚TCI下行TIVA还需充分征求患者意愿。

参考文献:

[1]邓小明,曾因明.麻醉新进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72.

[2]李海英,刘海.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临床应用的系统评价[J].当代医学,2011,17(4):146.

[3]马俊.麻醉深度指数反馈调控在老年肿瘤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康复,2014,21(4):430-432.

(收稿日期2015-11-17)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2.039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2-0203-02

*作者简介:张学文(1969—),男,山西晋中人,主要从事临床麻醉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静脉麻醉异氟醚丙泊酚
1-氯-2,2,2-三氟乙基二氟甲基醚红外光谱研究
异氟醚间断预处理对非停跳冠状动脉移植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
分析丙泊酚配伍芬太尼静脉麻醉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使用方法及临床效果
七氟醚吸入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在小儿喉部手术中应用观察
七氟醚与异氟醚低流量吸入麻醉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丙泊酚对脂代谢的影响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七氟醚和异氟醚麻醉吸入术后苏醒效果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