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米替林与黛力新防治偏头痛发作的疗效比较*

2016-04-21梁为民谢章科

关键词:黛力新偏头痛疗效

梁为民 谢章科

(乐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乐昌 512200)



阿米替林与黛力新防治偏头痛发作的疗效比较*

梁为民谢章科

(乐昌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 乐昌512200)

摘要:目的探讨阿米替林与黛力新防治偏头痛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86例偏头痛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43例为实验组行阿米替林治疗,另43例为对照组行黛力新治疗,疗程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米替林治疗偏头痛发作的临床疗效优于黛力新,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阿米替林;黛力新;偏头痛;疗效

偏头痛属于周期性血管性头痛,其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痛、神经功能失调、视觉障碍及恶心呕吐等,它直接影响着患者的生活与工作。经研究表明,偏头痛常伴有焦虑与抑郁等情绪障碍,而情绪障碍制约着偏头痛的防治[1]。目前,预防性治疗偏头痛发作的药物较多,如: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钙拮抗剂氟桂利嗪、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抗癫痫药丙戊酸、NSAIDs、黛力新等,但不同药物的临床疗效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本研究探讨了阿米替林与黛力新防治偏头痛发作的临床疗效,以我院收治的86例偏头痛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行阿米替林与黛力新,实验组疗效确切,具体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86例偏头痛发作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1例,女45例,平均年龄(31.3±6.5)岁,平均病程(4.1±2.2)年,平均发作频率(1.6±0.5)次/月,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偏头痛发作协会拟定的偏头痛标准,入选前未使用其他预防性治疗药物。排除标准①滥用止痛剂或镇痛剂患者;②服用偏头痛预防性药物患者;③伴有高血压疾病;④患有器质性疾病患者;⑤孕妇及哺乳期患者;⑥期间急性重度发作使用了曲坦类或麦角类药物患者。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偏头痛发作频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实验组行阿米替林治疗,口服阿米替林片,12.5 mg/天,1周后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偏头痛发作症状改善不明显者,增加药物剂量,病程<3年的患者,服药的剂量范围为12.5~25 mg/天,病程>3年的患者,服药的剂量范围为50~100 mg/天,经治疗后,患者的偏头痛有所缓解后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对照组行黛力新治疗,口服黛力新片,2片/次、晨服,疗程8周。

1.3疗效判定基本控制:治疗2周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显效:治疗4周后,患者偏头痛发作的次数明显减少,头痛程度明显减轻、持续时间明显缩短、间歇时间明显增长;有效:治疗8周后,患者偏头痛发作次数减少,头痛程度减轻、持续时间缩短;无效;治疗期间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

1.4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数(n)与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经药物治疗后,实验组21例偏头痛发作基本控制,14例偏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头痛程度明显减轻,2例无效,对照组6例偏头痛发作基本控制,12例偏头痛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头痛程度明显减轻,8例无效。实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81.40%,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不良反应实验组2例剂量出现轻度嗜睡,减量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9例不良反应,其中5例恶心、食欲不振,3例口干,1例轻度嗜睡,经药物治疗4周后,患者的不良反应消失。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偏头痛发作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几年,关于偏头痛的临床研究日益广泛,经研究表明,偏头痛的发病源于大脑本身,与离子通道异常、中枢疼痛处理通路障碍、扩张性皮质抑制剂神经递质系统异常等均有联系,同时,偏头痛发作的主要作用机制为血中5-HT浓度下降,对于偏头痛患者而言,常伴有心理障碍,如:抑郁或者焦虑等,而情绪变化影响着偏头痛发作的防治[2]。

在偏头痛发作发病机制中,5-HT的作用十分显著,因此,在防治偏头痛发作时要积极利用抗抑郁药物[3]。目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众多,黛力新作为复方制剂,其中含有氟哌噻吨和美利曲辛,其药理作用主要为可提高突触间隙多巴胺。阿米替林属于三环类抗抑郁药,其作用主要为抗胆碱、抗抑郁、镇静与镇痛等,同时它可以调节神经递质、降低神经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4]。

本组探讨了阿米替林与黛力新防治偏头痛发作的临床疗效,其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81.40%,两组临床疗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例剂量出现轻度嗜睡,减量后症状消失,对照组出现9例不良反应,其中5例恶心、食欲不振,3例口干,1例轻度嗜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表明,阿米替林防治偏头痛发作的疗效优于黛力新,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申建兵.米安色林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用药研究,2015,8(1A):61-62.

[2]郑龙.黛力新与心得安治疗偏头痛临床疗效对照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143-144.

[3]李向鹏.阿米替林防治102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2(2)01:69-70.

[4]左玉静.中西医结合治疗紧张型头痛述要[J].河南中医,2013,33(8):1208-1210.

(收稿日期2015-11-12)

doi:10.3969/j.issn.1004-7115.2016.02.019

中图分类号:R7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115(2016)02-0168-02

*作者简介:梁为民(1971—),男,广东乐昌人,主治医师,本科,主要从事临床神经内科工作。

猜你喜欢

黛力新偏头痛疗效
柴桂龙牡汤加减与黛力新治疗恶性肿瘤伴焦虑效果分析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联用黛力新、莫沙必利和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胃炎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评价
偏头痛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埃索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片和黛力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70例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
活血散偏汤治疗偏头痛的效果观察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