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鼓灯艺术:敢问路在何方

2016-04-20张佳佳

大陆桥视野·下 2016年2期
关键词:艺术发展

张佳佳

【摘 要】花鼓灯艺术融传统武术、杂技、灯歌、小戏为一体,展现了农耕时代汉民族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意义和艺术价值,然而在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信息时代,花鼓灯艺术逐步面临着被淘汰的境地,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发扬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唯有创新艺术形式、革新表演内容、塑造艺术品牌,才能使花鼓灯艺术之花久盛不衰。

【关键词】花鼓灯;艺术;发展

花鼓灯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它深深扎根于广大农村,融合了中华汉民族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花鼓灯艺术精彩纷呈、门派众多、风格各异,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可以说,花鼓灯艺术是中华汉民族民间歌舞的优秀代表和典范。

花鼓灯艺术广泛流传于淮河流域,在漫长的历史时空里,逐步占据了华夏文化的主体地位,但在多元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传统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日渐萎缩,为了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发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艺术,本文试着从花鼓灯艺术的重要性、现状分析、发展方式三方面,探讨在当前经济形势下,花鼓灯艺术应该怎样走出一条政策保护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兼具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以期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领导、专家、学者和花鼓灯爱好者的关注。

一、保护花鼓灯艺术的重要性及探讨意义

被誉为“东方芭蕾”的花鼓灯艺术,集传统的武术、杂技、舞蹈、小戏、灯歌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综合表现了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汉民族农耕人民的生产、生活状态,具有独特的汉民族美学和历史研究价值。花鼓灯又因其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参与性强、流传广泛等特点,成为祖国灿烂的歌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汉民族民间歌舞艺术的优秀代表和典范,是我国传统民族民间歌舞文化的瑰宝。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领导、专家、群众都非常关心和重视花鼓灯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发展,花鼓灯艺术亦不负众望,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尽管如此,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急速变化与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使传统花鼓灯艺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花鼓灯艺术的保护者,我们不得不放下已有的骄傲和成绩,深思花鼓灯艺术的未来发展之路,因此,“如何走好下一步棋?”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探讨意义。

二、花鼓灯艺术的现状分析

花鼓灯艺术历经数百年的兴衰沉浮,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达到繁荣鼎盛、百花齐放的艺术巅峰,在世界掀起一股“中国热潮”,如今,当这份热情悄然褪去,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和整理花鼓灯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方式时,花鼓灯艺术的弊端也日渐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表演内容陈旧,缺乏创新。

近年来,民间花鼓灯作品虽有新作,但题材大多取自上世纪中期的传统农耕劳作或男女打情骂俏的场景,与当下城乡群众的现实生产生活状态脱节,不易引起受众的共鸣。如近年新作《赶庙会》《小货郎》《淮畔鼓乡情》等,无论从音乐、唱词、动作语汇还是演绎方式等方面来说,都相对老套,缺乏新鲜感,容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

(二)民间花鼓灯班子“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

花鼓灯表演的即时性、自发性决定了民间各花鼓灯班子在艺术流派、表演特点、舞蹈语汇等方面风格迥异,而花鼓灯又是以罗鼓点为起舞标识的,民间花鼓灯班子锣鼓点各有不同,很难凑合到一起,因而民间各花鼓灯班子“各自为战”的情况比较普遍,难以形成“化零为整”的强大合力。如历史上曾出现的“千班锣鼓百班灯,村村都有花鼓灯”的繁荣局面,也反面印证了这一点。

(三)政府及社会各界对花鼓灯艺术的关注度不够。

近年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虽然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扶植力度,但相应的政策保障和监督机制不够健全,导致一些“惠民扶植政策”很难在基层落到实处,再加上政府和民间资金对花鼓灯艺术单项的总体投入不足,花鼓灯传承人和基层群众对表演、传承和创作的积极性不高。

(四)传统传承方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花鼓灯艺术以家族式传承方式传承,市面上鲜有系统的花鼓灯教学书籍、影音教学材料,在当今信息化、多元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花鼓灯仍然以“地域集结”及艺人间“口传心授”的“慢”传承方式传承,花鼓灯艺术的传承和普及,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三、花鼓灯艺术的未来发展之路

艺术源于生活,又反映生活,任何脱离现实的艺术都是没有生命力和意义的。花鼓灯起源于农耕时代的传统农耕生活,若想“艺术长青”扎根现代,就必须牢牢扎根于现实生活,不断地推陈出新、树立品牌,才能走出一条群众需要、群众参与、群众支持、群众喜爱的未来发展之路。

(一)注重创新,突出特色。

创新是艺术发展的灵魂。花鼓灯艺术如果只满足于过去的表演形式或内容,终将遭到淘汰。因此,花鼓灯应该从现代生活中提炼和记录舞蹈语汇、灯歌唱词、音乐舞美等元素,创造符合现代人审美情趣、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如:在花鼓灯舞蹈中加入街舞、影子舞等动作元素;在音乐中增加弦乐、民乐等乐器;在服装造型上进一步突破、创新等。

(二)聚集力量,塑造品牌。

一是各民间花鼓灯艺术团应摒弃“固步自封”、“画地为牢”、“沽名钓誉”的名利之争,集中优势力量,整合优秀资源,合力打造“安徽花鼓灯”这个大品牌;二是充分发挥“名片效应”。“名片效应”相当于一种品牌效应,它可以带动人群、强化事物、扩大影响。如:韩国明星“鸟叔”、电视剧《大长今》、《来自星星的你》等“韩国名片”,都带动了“韩流文化”的发展。安徽有著名的花鼓灯舞蹈大师“冯国佩”“中国花鼓灯第一村”、著名歌曲《好一个花鼓灯》等文化“名片”,均可以参考“韩流文化”的宣传发展模式。

(三)政策保障,资金支持。

群众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一是需要政府主导解决花鼓灯发展的先决条件,建立、健全各项政策及监督、保障体系;二是需要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保证花鼓灯艺术发展基金足额拨付和有效使用;三是需要政府加强对花鼓灯艺术的宣传、包装及推广力度。

(四)重视人才培养和储备。

未来的竞争,是市场的竞争,更是人才的竞争。花鼓灯艺术未来的发展是随着人才的培养、储备以及人才的增量来体现的。人才培养首先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如:教科书、光碟、教学大纲、专业教师等;其次是采取适当的人才奖励机制,通过比赛、演出等形式,激发花鼓灯艺人参与和创作花鼓灯的热情。

(五)开发和推广艺术衍生品。

优秀的文化产品可以催生经济效益,我国艺术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随着花鼓灯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人们可以试着将花鼓灯的艺术形象,如:冯国佩大师创造的经典舞蹈语汇等,进行二次加工和创作,设计出一些饶有趣味、特色十足、兼具审美和美育特征的摆件、玩偶、T恤、马克杯等艺术衍生品,进行大众化推广。

参考文献:

[1]谢克林.中国花鼓灯艺术[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艺术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纸的艺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