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述重视和加强红河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04-19李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保护传承重要性

李兢

摘 要 乐作舞,它是哈尼族、彝族祖先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耕作中所产生的原生态民间歌舞,是哈尼族、彝族传统民间歌舞的灵魂。红河县的“乐作舞”歌、舞、乐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结合各民族的传统生产劳动习俗,较好地保存着民族原生态传统舞蹈形式,“乐作舞” 共有十二套路,其音乐旋律优美,舞蹈动作轻颖飘洒,对比性强,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娱乐性。

关键词 乐作舞 重要性 传承 保护

中图分类号:F592;G112 文献标识码:A

2003年乐作舞被红河县定为县舞。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年11月红河县被国家文化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1乐作舞传承

红河县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的思路,积极采取措施,对乐作舞进行推广和传承.

(1)建立健全乐作舞资料并上报,并促其列入了国家、省、州、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制定了对民族民间传承人的保护措施;组建了原生态乐作舞表演队伍,建立“红河乐作舞”文化传习馆、并在多个乡镇、多个村庄、红河一小、红河二中、阿扎河乡、甲寅乡等设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乐作舞”传承所、传承点,在县内推广普及,在国内外进行展演及传播。近几年来,乐作舞的各种表演队伍先后在全国各地和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进行表演交流,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还多次参加省、州级民族民间文艺会演并荣获多个奖项。在红河县的农村都有一批民间传承骨干,如垤施的王里亮、李四、杨里妹,阿扎河乡民间文化传习所的普成义、普成忠、张波文、何立则,甲寅的郭侦华、杨培元,龙甲的马明干,乐育上寨的马四宝等,以他们为代表的乡村文艺骨干在农村形成了民间文化网络层,带动了红河县的民族歌舞,巩固了红河县作为“乐作舞之乡”的基础。目前除三村乡以外,其他12个乡镇随时可以组织起民间乐作舞队伍。

(3)为使中小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从2003年起,红河县有计划地在全县各中小学校开设乐作舞表演技能培训,同时,让乐作舞成为全县各中小学校的课间操,为校园营造了民族特色的氛围。

(4)定期举办学生、职工、群众“乐作舞”比赛,每逢哈尼十月年,都要举办万人“乐作舞”展演。2011年11月、2014年、2015年,我县先后举办了“万人乐作”表演活动

(5)为了保障乐作舞各种活动的顺利开展,红河县每年都要拿出10万元作为活动经费。

如今的红河县,无论男女老少,大部分都会乐作舞的基本动作,跳乐作舞已成为全县人民广场文艺活动、健身娱乐的主要活动之一,成为全县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2乐作舞保护的目的和意义

红河县哈尼族、彝族乐作舞是哈尼族、彝族民间舞蹈中最大的一部舞种,哈尼语称“龙纵”、彝语称“栽比”。它的舞蹈、音乐旋律形式多样。多种民族民间器乐与人声协奏出一部美妙和谐的合声旋律,它反映出哈尼族、彝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勤劳勇敢、朴实、奔放、好客、热情,集中体现了哈尼族、彝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保护好它就是保护原生态的民间文化。保护的目的就是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会跳,让传承不断继续延长,对推动民族民间文化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3当前面临的困难

(1)现代文明和市场经济的冲击,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价值取向的转变,年轻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观念逐渐淡化。对已接受现代文明的年轻一代来说,缺乏吸引力,学习传承发展的人越来越少,传承已受到威胁;传统习俗影响范围也在缩小,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机制脆弱,得不到较好的传承。

(2)代表性传承人的监督评价机制尚未健全。针对传承人的工作开展情况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缺乏切实可行的传承人退出准入机制。

(3)经费投入有限。对乐作舞的收集、整理需投入大量财力、人力,由于县级财政困难,难以妥善解决诸多实际问题。

(4)认识不深、保护意识不强,缺乏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

(5)传承后继乏人,掌握传承技艺的大多为中老年人,基层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或从事其它收入更多的行业,传承队伍面临断层的危险。

4采取保护传承的应对策略

(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健全机构。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突破”的工作方针,建立健全相关部门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乐作舞保护传承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干,整合部门优势,通力合作,密切配合,确保工作有人常抓常管。

(2)强化措施,明确目标。制定《红河县乐作舞保护传承实施方案》,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完成对全县乐作舞普查,建立健全乐作舞数据库。在原有的传承人数据、分布等基础上,对全县哈尼族、彝族村寨乐作舞的历史、传承人员、传承、发展状况等进行认真细致的资源普查、完成红河县乐作舞和民间艺术人的详细调查;完善乐作舞相关文字、音像、图片等资料的整理和存档,建立完善的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建立健全乐作舞传承艺人数据库,图片、音像资料库和信息联络网,

(3)力抓队伍,壮大保护传承的力量。抓好传承队伍的建设,尤其是对濒危的重要项目定传承计划,建立传承活动基地,设立专项传承补贴,对传承人带徒传艺,培训学习、资料整理、展演展示等给予一定的扶持补助、表彰奖励并给予一定的社会荣誉。

(4)召开乐作舞保护研讨会。对红河县哈尼族、彝族乐作舞等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历史、理论、传承、保护措施及方式等课题进行研讨,并向政府职能部门和立法机关提出建设性意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编缉出版《红河县哈尼族彝族乐作舞乡土教材》、《红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两套书,真实记录红河县哈尼族彝族乐作舞的发展过程;

(5)建立具典型性、示范性的乡镇乐作舞保护传承基地。聘请乐作舞艺人对当地青年进行乐作舞技艺传授,使能够代表当地乐作舞风格的技艺得以保护和传承,依托乐作舞培训基地培养人才,形成继承和创新并举的良好氛围;鼓励基地之外散居各村寨中的乐作舞艺人传帮带,培养新人,并给予优秀传承人一定的物质和奖励,同时加大广场乐作舞的普及力度,大力推广乐作舞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村寨活动。

(6)建立并完善传承人考核评价体系,每年对传承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价考核,建立传承人准入退出机制。

(7)把乐作舞保护传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投入,确保一定的基数,保障工作的正常开展。出台相应的经费扶助政策,建立资金扶助机制。

(8)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保护氛围。多形式,多层次、多角度地开展艺术成果的展演展示活动,创造开展传播、展示技艺、讲学、创作研究、交流合作,项目操作提供必要条件,最终形成全民参与保护的氛围。

猜你喜欢

保护传承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