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到熊孩子 美国人很怂

2016-04-19王安

证券市场周刊 2016年14期
关键词:港台黄家横幅

王安

在国外的规定里,不要说故意接触、倚靠、挤路、夹靠等行为,就是领导拍下属的肩膀,发黄段子,都是不行的。而华南农大的小鲜肉们,把黄段子打上横幅,还自以为有趣,中外的这等认知差异,该怪谁呢?

不管如今女汉子如何强悍,也无法去除一些男性心中的性优越。

你看那迎头的横幅:“春风十里,不如睡你”,“今夜只为你淫荡,隔夜请将我遗忘”,“女生节,晚归要放开,不归要张开”……当然,这不是在欢迎港台女干部,是大学男生在庆祝“三七女生节”。

如果港台女士看到这些横幅勃然变色,一定会吓着华南农大的小鲜肉们:港台不是很开放吗?“张开”有何不可?为何如此不解风情?

对小鲜肉来说,风情和淫秽,玩笑和性骚扰,界限在哪里,爹妈没告诉,老师没当真,法律没规定——不对,法律规定了要尊重女性,但小鲜肉们觉得,打横幅就是尊重呀,女生没人理,剩女才是悲哀……

这就是小鲜肉瞎掰了。区分玩笑和性骚扰的界限有一个办法,就是问问那些骚扰者自家的女性,乐意去“张开”吗?如果这个办法也不灵,就只好弄个反性骚扰法了,也别怪人大立法的老同志不解风情了。

但在国外,性骚扰和歧视都是大忌,迎风臭十里。《中国妇女报》有过一篇文章,提及联合国和美国加州大学对性骚扰的规定。在这些规定里,不要说故意接触、倚靠、挤路、夹靠等行为,就是领导拍下属的肩膀,发黄段子,都是不行的。而华南农大的小鲜肉们,把黄段子打上横幅,还自以为有趣,中外的这等认知差异,该怪谁呢?换句话说,性骚扰这等事,是该由法律管着,还是由道德约束?或者说,是先有法律进而形成道德,还是道德自然就形成了而不必法律操心了?

可惜在咱这儿,两头都不沾,小鲜肉们不认道德,法律还是空白,于是烂事满天飞。

前日,安徽黄山黄家炳实验中学高三的仨男生,偷着给同班一位女生下春药,之后又威胁她不许找老师或报警。这事够毛骨悚然的吧?然而,更可怕的是,事情暴露后,校方、警方、一些学生和网民,觉得这事并不毛骨悚然,也没有造成恶果,鸡毛蒜皮,于是这仨男生成功逃过了刑罚,继续茁壮成长。

不管大家怎么看这事,我认怂,我会歧视这种熊孩子,他们要是住在我隔壁,我睡觉都不敢闭眼,时刻防着,还会告诉旁人,小心。但很可能,因为我的歧视,我会被告造谣诽谤,他们没进去,我进去了。

其实美国人比我还怂,也歧视这等熊孩子。2015年9月,美国内布拉斯加州Springfield市Platteview高中的一名16岁学生,拿了一些硫酸铜放到另一同学的饮料瓶里,并激将那位学生喝下去。喝下后,那同学有恶心的感觉,好在医院证实对健康不会有大影响。但那位投硫酸铜的同学却被当地治安官调查,短暂收容进少年拘留所,后被指控并定罪“2级未遂袭击”。想想吧,这么个美国熊孩子,比咱黄家炳实验中学仨男生的烂事情节温柔多了,却仍被判刑,可见咱中国的法律多么宽厚。

从这个案例来看,美国人真的很怂,草木皆兵,只要是有意投药,不管涉事人是否是未成年人,不管是否造成严重的身体伤害,都要入刑。

如果是咱黄家炳实验中学仨男生下春药案,麻烦可能更多,除了投毒指控外,还涉嫌性侵;如果再威胁受害人,又涉嫌恐吓罪,数罪并罚呀——哪像咱这儿,批评教育一下就洗洗睡了。睡醒了,熊孩子该干啥还干啥,性骚扰不算事,投毒也不犯法,黄段子横幅更是小情趣。整个社会都浑不吝。

因为怂,于是美国人拿着鸡毛当令箭,高举高打,严打不殆。美国人是害怕,遇事不站出来,以后事大了,怕就站不起来了。

猜你喜欢

港台黄家横幅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张蕴馨、李晓、谭婷婷、黄家琪作品
阅读理解专练(二)
户外体育创意游戏:横幅变变变
韩国竞选横幅要废物利用
香港成立「港台青年創意聯盟」
广告横幅上的洞
黄家光无罪赔偿案
艰难的回家路